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案与计划汇总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48885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案与计划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案与计划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案与计划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案与计划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案与计划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案与计划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案与计划汇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笔记(五年级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

2、生活的小主人。二、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三、活动目标: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

3、、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三、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4、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六、教学进度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八个主题,教学进度安排如下:周次课题24地震防护57设计与制作811水与我们的生活1214生活中的广告1518欢欢喜喜过春节19周可爱的家乡地震防

5、护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成因,知道地震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灾害。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让学生明白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教育学生在困难中要学会关爱,学会互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地震资料,知道地震成因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践探究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本课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图片动画等内容融合在一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再现汶川地震的情景,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感知地震给人们

6、带来的灾难教师通过有关地震新闻,引出问题: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它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教师总结:了解地震的特点,尤其是地震的前兆,并在地震来临时,选择合适的避险方式,掌握一些自我救护的方法,就能把地震造成的危害减到最小。(二)发展阶段1、原因和危害(1)、学生汇报关于地震形成的原因相关资料。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形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烈,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2)、学生汇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如:摧毁公路、铁路、桥梁、水坝、楼房、伤害人和动植物等。(电脑演示说明)(二)如何科学防护(1)教师介绍大地震来临时是有些征兆的,如地面颠动,

7、人站立不稳,出现地声、地光等。从地震发生到房屋遭到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时间,如何利用这十几秒钟来进行科学防护,是非常重要的。A、在公共场所避震B、行走在路上避震C、坐在行驶的车上D、在楼房内学生讨论交流结果,汇报方法。(2)以学校生活为例,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地震来临时如何进行科学防护。 遇地震,先躲避,在桌子边上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预防踩踏记心里。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3)地震后如何自救和互救(4)考察校园的不同区域,确定地震来临时避险的最佳位置和可以安全疏散的通道,把潜在的危险及状况标记在学校的平面图上。在此基础上,分小组设计不同区域安全避险、紧急疏散的方案和

8、路线图。学生按照自己提出的方法进行演练。(5)演练结束,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评价找出不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互助精神。(三)教师总结,以演习结束活动。课后拓展课后讨论交流在家庭、公共场等如何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防护。设计与制作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手脑并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获得相应的技能。 2、在设计与制作活动中,开会学生的创造潜力,产生多元的设计构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激发学生参与设计与制作活动的兴趣和对成功的渴望。教学重点:分析不同场合的标语特征,设计新颖独特的警示牌。教学难点:编写警示标语,制作警示牌。教学准备:收集学校的警示标语。教学过程一、 引导阶段学校哪些地

9、方已经有了警示语?那些地方还需要设置一些警示语?课前,同学们都已经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收集了吧。“节约用水”、“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大声喧哗”、“爱护草地”“小心玻璃”“禁止吸烟”等等。良好的校园环境靠我们大家来维护,请同学们也来参加这项有益的活动吧。二、 发展阶段1、 制定计划活动主题:设计制作校园警示牌制作工具:图纸、彩笔、美工刀、卡纸、剪刀、颜料活动过程:收集警示语 对校园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内容 设计警示标语 制作警示牌制作步骤:画出草图、电脑设计、确定大小、制作底牌、绘画、着色。注意的问题:有警示语的地方不要重复 警示语语言简洁,有警示效果 制作警示牌选择的材料要经济耐用,易于制作。2

10、、 收集标语爱护公共设施(社区)保护环境(垃圾箱上)珍惜资源(洗手间)遵守交通规则(马路边)提倡举止文明(商场门口)3、 警示标语的特点用词简练,幽默诙谐,寓意深远,耐人寻味。针对性强,让人一看就知道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形式多样,具有艺术性。体现人性化,语言亲切,易于被人们接受。4、 制作警示标语牌针对学校不同区域的需要,开始分头设计警示标语。A、修改草图,确定标语B、选材,泡沫板,卡纸C、动手制作:把图纸贴在泡沫板上,沿轮廓画出切割线,然后用美工刀进行切割。底板制成后,按照图纸把图案画在纸上,涂上颜色,再把警示标语用美术字写在图案上或者贴在图案之上。 5、总结与交流 设计制作警示牌的活动

11、结束了,同学们对这次的活动进行总结和交流。课后拓展 尝试在家里设置一些警示标语。水与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考察访问和成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让学生了解水在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树立节水意识,养成节约用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树立节水意识。教学难点:相关资料的收集、调查与访问。教学准备:活动记录本、资料夹、

12、收集了解相关资料、文具盒、相机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请同学们回答课前思考三个问题,并寻找相关答案或资料:1、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水覆盖着,为什么还会这么缺水呢?2、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和城市有哪些?为什么缺少?3、我家一个月或半年的用水量是多少?二、发展阶段1、让学生欣赏教育短片,并思考: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水覆盖着,为什么还会这么缺水呢?2、根据课前的了解,进行小组交流后,再请同学在全班面前说一说。联合国就世界水资源作过调查分析,认为就全世界淡水资源而言是极其有限的,淡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虽是一个7 0 的面积由水覆盖的蓝色星球,水的总储量约为1 3

13、 . 6 亿立方公里,但其中9 7 为苦涩的海洋咸水,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和饮用的淡水只占了3 左右。然而在这3 左右的淡水中,约有2 . 6 6 是人类难以开发利用的两极雪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现在的人类社会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相当于淡水资源储量的0.34。根据现代科技手段分析调查显示,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地球,有1/3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用水的水平,地球上53亿人口中有约34亿人平均每人每天只有50升水,有近70个国家(地区)严重缺水。面对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人为的浪费、污染、过度开采等,又使淡水资源危机日趋严峻。3、那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和城市又有哪些呢?请有收集到同学说一说,大家一起了解了解,

14、并把所了解的资料列成表格(教材P19)。 我国缺水严重的地区有: A,西北地区【西北五省:新疆,甘肃,山西,陕西,宁夏】B,华北地区【河北,京,津,唐】 我国最缺水的地区是华北地区,因为这个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浪费严重,降水年变化范围很大。 西部干旱地区约有一千三百万人口严重缺水。缺水成为甘肃、宁夏大部分地区贫穷的直接原因,能让孩子喝上一口净水、洗个澡,是那些地区众多母亲的奢望。据水利部统计,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4、现在水资源这么短缺,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自己平均一个月/一天要用多少水?如果按你的用水量计算,全国一个月/一天要用多少水?请同学们分小组制作一个统计表,看看本小组同学的用水情况。通过这个统计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水在我们生活中的份量,以及思考:我有没有浪费水?我是不是还可以再节约一些水?四、课后调查思考:1、我们厦门人均用水量是多少?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哪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严重缺水的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