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近视部分

上传人:yan****sa0 文档编号:118847781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48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近视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近视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近视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近视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近视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近视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近视部分(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近视部分 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慧 2019.5.28 主要内容 现场检测 中的注意事项 检测 卡片填写中的注意事项 质量控制中的注意事项 统计 指标 一、现场检测中的注意事项 检测人员: 至少1名持有眼视光相关的国家执业医师 资格证书的眼科医师,以及若干持有眼 视光相关的技师或护士资格证书的专业 人员或学校卫生领域专业人员组成 所有检测人员都应接受培训,熟练掌握 检测方法,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统一检测器材 5米标准对数视力表、台式电脑验光仪 为确保结果一致性,建议在不同的检查点 使用相同品牌、型号的验光仪 建议检测器材应有备份(如视力表) 远视力表灯箱应竖直摆放 在地面

2、准确标识检查距离(5m,1m) 如果使用平面反射镜,考虑到某些视力表本 身的厚度(老式带灯箱视力表本身具有一定 厚度),故要求平面反射镜置于距视力表稍 远于2.5 米处,从而保证从视力表平面至受检 者眼平面,经反射后一共距离5 米 检查若在室内进行,受检者从室外进入后应有15分钟以上适 应时间,不能立即测试 检查前不要揉眼,检查时不要眯眼、斜视、偷看、往前伸。 检测人员应随时注意监督 用遮眼板时,要提醒受检者不要压迫眼球,以免影响视力。 不宜在紧张视近工作、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即刻检查视 力。 戴镜者应加查戴眼镜视力,先行裸眼视力 检查,再行戴镜视力检查。 按照筛查规范的要求先右眼、后左眼 从

3、第一行的最大视标(4.0行视标)开始, 自上而下,逐行检查 辨认时间:筛查规范3秒内 体检:不超过5秒 筛查规范的每行通过标准:辨认正确 的视标数超过一半 体检的通过标准: 4.04.5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1个, 4.65.0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2个, 5.15.3各行中,每行不能认错3个。 筛查规范:如果受检者在5米处不能识别视力表 4.0行视标,则让其逐渐向视力表走近,直至刚能识 别4.0行视标为止。记录被检眼与视力表的距离,用 4.0加上不同距离相应的校正值,记录为受检者的视 力。 例如,受检者在4米处刚能识别4.0行视标,4米处校 正值为-0.1,则4.0-0.1=3.9,其被

4、检眼视力记录为 3.9。 体检: 如5米处不能辨认视力表最上一行视标时,令 受检者站立于距视力表2.5米处或l米处,检查 其是否能看清最上一行视标,若能看清,则用 4.0分别减去校正数值0.3或0.7后,记为该受 检者视力。 若在小于1米处仍无法看清最上一行视 标,视力记录为0 戴隐形眼镜者,需摘除隐形眼镜。建议先 行裸眼视力检查,后行电脑验光检查,再 行戴镜视力检查;也可先行戴镜视力检查 ,摘除隐形眼镜后进行裸眼视力检查和电 脑验光检查。 电脑验光检查时,应距离摘除隐形眼镜30 分钟以上,消除角膜因缺氧引起的水肿, 降低检查的误差率。建议检查单位提供洗 手液、隐形眼镜护理等。 远视力检查结果

5、5.0的学生也应当进行屈光 检测 每只眼应测量3次,取平均值;如其中任意2 次的球镜度数测量值相差大于等于0.50D,则 应进行额外的测量,再取平均值。 每日筛查开始前,应采用标准模拟眼进行 验光仪校正,并将柱镜调成负值 转换说明: 如果现场检查时电脑验光柱镜模式为 正值,可转换成负值 转换口诀:(球柱)代数和、(柱镜 )变号、(轴位)转向。 例:-2.00DS/+0.75DC*85 换算后为 -1.25DS/-0.75DC*175 具体换算过程如下: 球镜换算:代数和,=球镜和柱镜之和 “-2.00+(+0.75)=-1.25”,所以球镜换算后是-1.25; 柱镜换算:变号, 原“+”号变为

6、“-”号,所以柱镜换 算后是-0.75; 轴位换算:转向,高于90的减去90,低于90的加 90,所以轴位换算后是175。(正好90的,换算为 0或180都可以) 筛查过程中,筛查人员同时应积极识别中小学生常 见的其他眼部疾病,出现眼红、畏光、流泪、分泌 物多、上睑下垂、倒睫、瞳孔区发白、斜视、眼位 偏斜或歪头视物、眼球震颤、不能追视、视物距离 过近或眯眼、暗处行走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转 诊到医院复诊。 对需要进一步转诊复查的对象应及时发放复查告 知书,复查告知书的参考格式见工作手册附 件,可根据需要进行修订。 图1 幼儿园大班及小学生转诊规范流程 图 图2 初中生及高中生转诊规范流程图 二

7、、检测卡片填写中的注意事项 “表2 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表”建议正反面 印刷 视力检查结 果 请选择 戴镜类 型: 1.框架眼镜 2.隐形眼镜 3.夜戴角膜塑形镜 ,佩戴度数(右) (左) 4.不戴镜 眼别裸眼视力戴镜视 力 右眼 左眼 (请以5分记录 法记录 ) 检测时框架眼镜没带,应询问其佩戴情况,如果平 时一直佩戴,戴镜类型勾选1,但是戴镜视力处记 录为缺失值9;如果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戴,那么戴 镜类型勾选4 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学生,建议询问佩戴度数,并记 录在表上所示位置,注意记录”-”号,度数保留2位 小数,缺失记录为999 检测结果应以5 分记录法进行记录 检测结果的逻辑参考值范围为0

8、以及3.3 6.0,对于超出此范围的数据,应视为 可疑数据,需进行核实 缺失值记录为9 自动电脑验 光结果 球镜(S) 柱镜 (散光 C) 轴位 (散光方向 A) 右眼 左眼 (球镜、柱镜填写请保留两位小数) 球镜、柱镜注意填写”-”号,保留2位小数 如果受检者没有散光,柱镜这一项一定要填 上“0” 球镜度数的逻辑参考值范围为-30.0030.00 ,柱镜度数的逻辑参考值范围为-15.00 15.00,轴位的逻辑参考值范围为0180。对 于超出此范围的数据,应视为可疑数据,需 进行核实 验光单的结果应及时填写在记录表上, 验光单的热敏纸显示在一段时间之后会 变浅直至消失 现场质控人员应当检查检

9、测卡片填写是 否合格,比如基本信息如性别、年级、 出生日期等是否有缺项;视力是否非5 分记录;柱镜处是否有空缺等 三、质量控制中的注意事项 调查的各个重要环节都应有质量控制 检测队设质控人员,对检测质量进行检验 质控人员的职责和质控方法 1. 验收筛查结果记录表 合格记录表的标准是:各项检测数据和结果 准确、无误、无缺、无疑,字迹清楚,符合 要求。 缺项:及时补测 错误:核对学生基本信息、记录的电脑验 光结果 可疑:及时核对、重测 2.检查检测工作是否按规定标准进行,结论 是否有误 3. 做随机抽样复测 4. 作好质量控制记录:记录当天参加检测和 记录的人员姓名、被检查出的不合格记录表 与其不

10、合格处以及其它有关情况。 5.参加当天的检测工作小结,提出检查意见 ,供检测人员和领导参考 随机抽样复测的样本量和指标: 以随机方式按5的比例(不包括佩戴角 膜塑形镜者)抽取复测对象 身高、体重、左右眼裸眼视力、戴镜视 力、球镜和柱镜度数 具体步骤: (1)收回原卡,同时发一张空白卡,填好 编码、性别等基本信息,并做出复测标记。 (2)嘱受检者持复测卡片返回原检测处, 由原检测人员按原来的检测程序和方法将复 测指标重新检测一遍。 (3)检测完毕后,将复测卡片与原测卡片 对照。分别计算原测和复测的等效球镜度数 (球镜度数加上1/2柱镜度数),用原测卡 片中左右眼裸眼视力、戴镜视力和等效球镜 度数

11、数据,减去复测卡片上的对应数据,差 值即为两次检测误差,填入第3张卡片,见 附件2“检测误差卡片”。 (4)检测当日,由检测队队长和质控人员 共同核对计算,无误后,将原测卡片重抄或 复印一张,将3张记录表(重抄的原测卡片、 复测、检测误差记录表)钉在一起,签名, 随同复测质控记录表一并归入“复检复测记 录档案”。同时,将带有电脑验光单的原测 卡片放回原处。 (5)若复测后发现检测误差超出允许范围 (裸眼和戴镜视力误差超过1行;等效球镜 度数误差超过 0.50D),应及时与检测人 员研究,找出原因,及时改进,直至合乎要 求后方可继续检测。 等效球镜度数的计算是带正负号的,差 值计算也是带正负号的

12、 (6)质控人员每天计算一次经过抽样复测,发现记 录表中检测有误(超出允许范围)的指标数量,计算 其发生率,填入复测质控记录表中。 检测队 名称: 点校名称: 当日测试 人数: 复测项 次(A1N1+ A2N2): 戴镜复测人数(N1): 错误项 次数(n): 戴镜复测指标数(A1): 错误 率(P): 非戴镜复测人数(N2): 非戴镜复测指标数(A2): 检验员 : 检测队长 : P =n/(A1N1+ A2N2) n:复测记录表中,检测误差超出允许范围的项次 数。 A1:戴镜复测指标数的总和(包括身高、体重、左右 眼裸眼视力、 左右眼戴镜视力、左右眼等效球镜度数共8项)。 N1:戴镜复测记

13、录表数(戴镜复测人数) A2:非戴镜复测指标数的总和(包括身高、体重、左 右眼裸眼视 力、左右眼等效球镜度数共6项)。 N2:非戴镜复测记录表数(非戴镜复测人数) 检测队 名称: 点校名称: 当日测试 人数: 200 复测项 次(A1N1+ A2N2):66 戴镜复测人数(N1):3 错误项 次数(n):3 戴镜复测指标数(A1):8 错误 率(P):4.5% 非戴镜复测人数(N2):7 非戴镜复测指标数(A2):6 检验员 : 检测队长 : 若错误发生率大于5,检测队长应及时召开会议 ,研究原因及改进办法,并对超过允许误差范围的 指标进行复测、复检、改正。若发生率大于10, 则当日全部检测数

14、据无效,必须重测;否则该日所 测所有数据不能参加统计。 质控人员在计算检测误差超出允许范围的 指标发生率同时,还应注意统计哪些指标 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的次数最多,以便提请 有关检测人员和检测队长注意,及时采取 措施,改进检测工作,提高检测质量。 四、统计指标 近视判定标准为裸眼视力5.0且非睫状肌麻痹 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数-0.50D;凡单眼判 定为近视者即计入近视人数; 确认为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受检者计入近视人数 调查人数:数据清理之后的有效调查样本人数 例1: 眼别 裸眼 视力 球镜柱镜 等效球 镜度数 单眼近 视判定 是否纳入 近视人数 右眼4.8-0.50-0.50-0.75是 是 左眼4.9-0.25-0.50-0.50否 例2: 眼别 裸眼 视力 球镜柱镜 等效球 镜度数 单眼近 视判定 是否纳入 近视人数 右眼4.9-0.250-0.25否 否 左眼5.0-0.25-1.00-0.75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