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47140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公司核心交换机项目测试方案书2009年11月目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42引用标准43测试硬件环境43.1核心交换机43.2思博伦测试设备44测试项目及技术要求45测试方法与步骤55.110GE以太端口性能测试55.1.1测试拓扑55.1.2包长测试55.1.3混合包长测试65.2GE端口测试85.2.1测试拓扑85.2.2包长测试85.3QoS流分类能力的测试105.3.1测试拓扑105.3.2流分类测试105.4QoS拥塞管理测试145.4.1测试拓扑145.4.2测试方法145.5QoS包过滤能力测试175.5.1测试拓扑175.5.2测试方法175.6IGMP V2/V3协

2、议测试195.6.1测试拓扑195.6.2测试方法195.7PIM协议测试205.7.1测试拓扑205.7.2测试方法205.8ACL 支持组播组过滤215.8.1测试拓扑215.8.2测试方法225.9组播组加入/离开时间测试235.9.1测试拓扑235.9.2测试方法235.10组播组转发时延255.10.1测试拓扑255.10.2测试方法255.11组播组转发抖动265.11.1测试拓扑265.11.2测试方法265.12组播分发能力测试285.12.1测试拓扑285.12.2测试方法285.1组播组容量295.1.1测试拓扑295.1.2测试方法2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为配合*

3、公司新一期IP网络的建设,针对*IP骨干网的特点,结合IP骨干网络建设中新的要求,对交换机进行测试验证,主要内容包括GE/10GE端口性能、QoS和组播测试等。2 引用标准见各具体测试项。3 测试硬件环境3.1 核心交换机一套核心交换机设备,由客户提供相应10GE板卡等。3.2 思博伦测试设备一套testcenter测试设备,包括相关板卡。4 测试项目及技术要求见各具体测试项。 . .5 测试方法与步骤5.1 10GE以太端口性能测试5.1.1 测试拓扑RouterTester10GE10GETester188.1.3.36/301.1.1 .331.1.2 34188.1.3.32/301.

4、1.3 .371.1.4 .385.1.2 包长测试测试编号:5.1.2测试组:10GE以太端口性能测试测试项目:包长测试测试依据:RFC 1242,RFC 2544测试目的:测试不同Packet Size情况下的单端口包转发速率、时延、丢包率测试流程:1、 按网络结构图进行连接。2、 设置测试仪及被测设备端口的IP地址(相连端口要属于同一Subnet),设置全双工。3、 测试仪以线速发送测试流,包长分别设为46字节、64字节、65字节、128字节、129字节、256字节、480字节、512字节、1518字节和1800字节。4、 测出各种包长的转发速率、时延、丢包率。5、 记录测试结果。预期结

5、果:测试准备: 交换机,TESTCENTER,PC机测试结果:测试说明: 5.1.3 混合包长测试测试编号:5.1.3测试组:10GE端口性能测试测试项目:混合包长测试测试依据:RFC 1242,RFC 2544测试目的:测试混合Packet Size情况下的单端口包转发速率、时延、丢包率测试流程:1. 按网络结构图进行连接。2. 设置测试仪及被测设备端口的IP地址(相连端口要属于同一Subnet),设置全双工。3. 测试仪以线速发送测试流模拟实际网络流量,混合包中各包长所占比例依次为40字节占42.85%,48字节占3.06%,52字节占7.46%, 1420字节占2.81%,1500字节占

6、12.24%。4. 测出混合包长的转发速率、时延、丢包率。5. 记录测试结果。预期结果:测试准备: 交换机,TestCenter,PC机测试结果:测试说明:5.2 GE端口测试RouterTesterGEGETester188.1.3.36/301.1.5 .11.1.6 .2188.1.3.32/301.1.7 .51.1.8 .65.2.1 测试拓扑5.2.2 包长测试测试编号:5.2.2测试组: GE端口转发性能测试项目:包长测试测试依据:RFC 1242,RFC 2544测试目的:测试不同Packet Size情况下的单端口包转发速率、时延、丢包率测试流程:1. 按网络结构图进行连接。

7、2. 设置测试仪及被测设备端口的IP地址(相连端口要属于同一Subnet),设置全双工。3. 测试仪以线速发送测试流,包长分别设为64字节、65字节、128字节、129字节、256字节、480字节、512字节、1518字节字节。4. 测出各种包长的转发速率、时延、丢包率。5. 记录测试结果。预期结果:测试准备: 交换机, TestCenter,PC机测试结果:测试说明: 5.3 QoS流分类能力的测试5.3.1 测试拓扑1BTesterRouter SR121D1/1/41/1/3.2.110.1.1.0/32410.1.2.0/3245.3.2 流分类测试测试编号:5.3.2测试组:QoS测

8、试测试项目:流分类能力测试测试依据:RFC 1242,RFC 2544,RFC 2474,RFC 2475,RFC 2597,RFC 2598测试目的:有选择的进行被测设备能根据IP包的源/目的IP、源/目的端口、协议号或者物理端口等识别流的类型并在每个流的DSCP域(或IP precedence域)中打上相应标记的能力。测试流程:一、按IP五元组对流进行分类1. 按网络结构图进行连接。2. 配置测试仪和被测设备各端口的IP地址。3. 在Router和测试仪1B相连的接口上配置4条流分类规则 源IP地址:20.1.1.2/24,匹配原则为DSCP值Mark为12。(ToS值为48)。 源TCP

9、端口号:1001, 匹配原则为DSCP值Mark为20。(ToS值为80)。 源UDP端口号:2001, 匹配原则为DSCP值Mark为30。(ToS值为120)。 IP协议号:1,匹配原则为DSCP值Mark为46。(ToS值为120)。 TOS值:001 484. 让测试仪配置4条测试流Traffic1Traffic4(1B发往1D),它们分别与4条流分类规则对应,包长128字节,大小均为3 packets/sec。5. 在测试仪上1D上抓包分析流的DSCP值和IP Precedence值是否正确被标记,记录测试结果。二、将多条流进行正确规则匹配的测试1. 按网络结构图进行连接。2. 配置

10、测试仪和被测设备各端口的IP地址。3. 在Router和测试仪1B相连的接口上配置1000条流分类规则,将流分成8大类:a) 源IP地址为20.1.1.2/24mark成001100。b) 源TCP1001 mark成010100。c) 源UDP2001mark成0111110。d) IP协议号 =1 mark成101110。e) TOS值001000mark成110000。f) 其他流mark成0000000。g) 目的IP地址为30.1.1.0/24 mark成011100。h) 目的IP地址为21.1.1.0/24 mark成101000。4. 让测试仪配置1000条测试流Traffic

11、1Traffic1000 (1B发往1D),它们分别与1000条流分类规则对应,包长128字节,大小均为3 packets/sec。5. 在测试仪上1D上抓包分析流的DSCP值是否正确被标记,记录测试结果。6. 在交换机上观察cpu利用率及端口QoS流量统计。预期结果:1 交换机应可根据IP地址、TCP端口号、UDP端口号和MAC地址等匹配规则将数据流进行正确分类;2交换机应可根据分类规则将多条流正确地分类。测试准备: 交换机、 TestCenter、PC机测试结果: 测试说明:5.4 QoS拥塞管理测试5.4.1 测试拓扑Tester1Router SR12Tester25.4.2 测试方法

12、测试编号:5.4.2测试组:拥塞管理测试测试项目:带宽动态分配测试测试依据:RFC 1242,RFC 2544,RFC 2474,RFC 2475,RFC 2597,RFC 2598测试目的:测试交换机对不同优先级队列的带宽动态调度能力测试流程:1 按拓扑进行连接;2 在交换机上进行QoS的Scheduler-Policy配置,将所使用总带宽设为100M;3 EF继承Scheduler-Policy,Level为3(保证比其它Level优先得到服务),CIR=20M, PIR=60M(即保证EF占用总带宽的20,但允许突发为60);4 AF继承Scheduler-Policy,Level为1,

13、Weight=8 (与BE处于相同Level,使它们共同根据Weight来分享剩余带宽);5 BE继承Scheduler-Policy,Level为1,Weight=2(使它占用剩余带宽的20%),设置PIR=100M;6 由Tester1向Tester2发送三条流,其中,EF=25M,AF1=50M ,AF2=25M,记录各队列的时延;7 由Tester1向Tester2发送三条流,其中,EF=50M,AF1=25M,AF2=25M,记录各队列的时延和丢包;8 由Tester1向Tester2发送三条流,其中,EF=25M,AF1=50 M ,AF2=25M,记录各队列的时延和丢包;预期结果

14、:1、 EF应可保证带宽,并能抢占AF的带宽;2、 当EF抢占AF的带宽,应可保证不丢包;3、 当EF所发送流量介于突发带宽和保证带宽之间时,时延应相应延长;4、 当所发送AF带宽小于AF可利用最大带宽,应可保证不丢包;测试准备:交换机,TestCenter,PC机测试结果: 测试说明: 5.5 QoS包过滤能力测试5.5.1 测试拓扑5.5.2 测试方法测试编号: 5.5.2测试组:QOS测试测试项目:包过滤能力测试测试目的:确定设备在不影响线速转发前提下所能支持的包过滤规则数量(量级即可)测试步骤:1 按上面的拓扑图连接测试仪和被测试设备。2 在Test1和Test2之间双向发送线速数据流,并记录下延迟和CPU利用率3 在被测试设备的两个端口上同时激活4K条ACL。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