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45878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大学语文》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大学语文》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大学语文》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大学语文》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教(学)案(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大学语文教案 大学语文课程组目 录第一模块 古代诗词鉴赏 41诗经静女 42哀郢 6 3涉江采芙蓉 10 4归园田居 12 5玉阶怨16 6羌村三首 187长恨歌 228无题269相见欢无言独上高楼 2910鹊桥仙 3211醉花阴 33第二模块 现代诗歌鉴赏 3612十一月二十四夜 3613乐园鸟 3914宣告 4115麦地 44第三模块 古代散文、小说鉴赏 4616论语 4617庄子秋水 50 18雪夜访戴 5519红玉 60第四模块 现代小说鉴赏6320伤逝 6321萧萧 6922围城 7223金锁记 77第一模块 古代诗词鉴赏1.静女教学目标:1、 关于诗经编集的几种说法;2

2、、 中国上古爱情表达的方式;3、 静女的抒情逻辑结构。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含义;2、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爱情诗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上邪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3、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二、介绍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叫诗经。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什么?屈原的楚辞。诗经以四言为主。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160,各地民间歌谣。 大雅 雅 105,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 小雅 周颂 颂 鲁颂 40,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商颂普遍运用三种表现手法: 赋:“敷

4、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如对一个人相貌的描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 三、课文详解 、齐读,感知诗歌内容。 明确:这首民歌描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姑娘的一次约会。、男声齐读,理清情节。 明确:全诗采用第一人称“我”,是以男青年的口吻来写的一次约会相俟、相见、相赠、相悦的全过程。 3、欣赏细节,分析形象 讨论:找出细节描写,并说说细节描写在本诗中的妙处。 明确:精心选择了“搔首踟蹰”,“爱而不见”两个细节。“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

5、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聪慧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 4、展开想像,体会情趣美 ()导引:能想像得出小伙子急得心神不定时,躲藏着的姑娘的心理活动和动作吗? 提示:她或许躲在附近的草丛里,正轻轻地拨开茅草,悄悄向外窥视。见小伙子焦急的样子,偷偷地掩口而笑。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导引:课文提示中说前四句描写现实情景,后八句描写男子的回忆。这是对情节的一种解读,还有更好的解读方式吗?提示:第一种解读,第二、三章写姑娘不忍心让他久等,终于露面了。先送彤管给男

6、子,问他是否喜欢,男子连声赞叹。接着姑娘把从野外采来的荑草递给男子,问他更喜欢哪件礼物,男子心领神会,爱人及物,惊叹小草美得出奇,因为是“美人之贻”。一问一答中传达出真挚的心声。第二种解读,第二章写男子回忆往日的约会。他一面继续等待姑娘,一面想起姑娘赠送彤管的情景,于是,顺手从怀中取出彤管咏赞道:“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并情不自禁地吹起笛子。第三章写两人会面赠送信物。悠扬的笛声打动了姑娘,她终于走出来,并把从野外采来的荑草(作为信物)送给他。男子惊喜不已,连声称赞小草美得出奇。 ()小结:通过以上不同的解读,逼真地再现了这对情人欢乐、热烈、有趣的约会场面。余光中说过:“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恐

7、怕是诗了。奇怪的是,诗最短,应该一览无余,却时常一览不尽。”好的诗歌总是给人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让读者尽情驰骋,不断去补充、去丰富、去创新,从而加深理解。可以说缺乏了联想、想像,就难以进行诗歌的艺术鉴赏。 5、深入探讨,体会情感美 提问: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对姑娘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与荑草哪个更重要? 明确:这是借物咏人,因人赞物。小伙子对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照常理,彤管应比荑草贵重,但在小伙子心中夷草更贵重,这从小伙子的赞美可以看出来。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对荑草则大加赞叹“洵美且异”。“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

8、常。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另有所感。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姑娘借荑草以传情,小伙子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可见他们彼此真诚相爱,心心相映,并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的爱情也会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样,在爱的雨露滋润下繁茂起来,可以想见他们的爱情将会永远甜蜜幸福。 6、探疑:(1)关于静女之“静”的意思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活泼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儿女约会情景的表演剧。可是历史上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封建时代对这一篇

9、作品的权威性解释是:卫国的国君和夫人道德大有问题,于是诗人写了这篇作品,歌颂静女贞洁守礼的美德,用来讽刺和鞭策卫国的国君和夫人。他们将“静女”的“静”字解释成“贞静”,把这“静女”塑造成一个深沉文静、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学家对这篇作品有过热烈的讨论,一致的意见是这个“静女”一点儿也不静,所谓“贞静”之说根本就是瞎掰。 吴小如先生曾半开玩笑地说:这里的“静女”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靓女”。其实,诗经作品本身就有内证的。郑风女曰鸡鸣里说“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静好”大约是同义反复,“静”便是“好”的意思。汉乐府陌上桑里说“秦氏有好女”,这个“好

10、女”的“好”,大概也只是说模样儿长得好。以“靓女”译“静女”,再传神不过了。(2)这篇作品大致发生在什么季节呢?我以为是在春天。理由便是“贻我彤管”和“自牧归荑”。汉代的学究们说“彤管”是女史用的红笔,整个是瞎掰。前面说过了,“彤管”即“荑”,也就是小草根,我小时候在家放牛,就时常拔了草根儿来嚼,春天的小草根儿,白里透红,看着欢喜,嚼来口里生津,拿来赠人,做爱情的信物,也正相宜。我们且看这篇作品,不着一个“春”字,却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分明是一副青春画卷。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便是如此了。 四、拓展阅读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

11、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嗣传送,给予。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齐声朗读。 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不同点:角度不同:邶风静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写的。郑风子衿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 情节不同: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女的一次约会。郑风子衿写少女在城楼上盼望情人。 基调不同:邶风静女欢乐幽默,充满情趣。郑风子衿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写法不同:邶风静女主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郑风子衿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人物。 同中有异:两首诗都写了主人公等待时的焦灼不安,但因性别的不同而选用了不同的细节。邶风静女中“搔首踟蹰”写出男子的憨

12、厚,郑风子衿中“挑兮达兮”写出女子的缠绵。 共同点: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率真,绝不忸怩作态,表现出劳动人民纯朴的本色。 风格朴实、清新。采用重章复唱,在一唱三叹中主人公的深情得以尽情地抒发。 五、思考练习1找出始终运用的比兴手法。2诗是如何传达出恋爱双方那种流淌在内心的幸福、愉悦的感受的。3你如何评价诗里所写的爱情。2.哀郢-屈原教学目的:通过讲解,了解楚辞、屈原生平、创作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通过对哀郢的分析,把握诗歌哀痛、悲愤的情感,进一步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分析诗歌,并把握哀痛、悲愤的情感内蕴;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的行文特色。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难点:掌握哀郢一唱三叹与直抒胸臆相结合的抒情方式。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内容:一、楚文化与楚辞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很早就孕育着古老的文化。楚民族兴起以后,成为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至春秋时代,楚国迅速发展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