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火力发电厂技术监控规程汽轮机技术监督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18845850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21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煤火力发电厂技术监控规程汽轮机技术监督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燃煤火力发电厂技术监控规程汽轮机技术监督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燃煤火力发电厂技术监控规程汽轮机技术监督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燃煤火力发电厂技术监控规程汽轮机技术监督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燃煤火力发电厂技术监控规程汽轮机技术监督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煤火力发电厂技术监控规程汽轮机技术监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煤火力发电厂技术监控规程汽轮机技术监督(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燃煤火力发电厂技术监控规程汽轮机技术监督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燃煤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技术监督相关的内容、技术要求、管理要求、评价与考核。本规程适用于集团公司燃煤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GB 7520 汽轮机保温技术条件GB 8117.1 大型凝汽式汽轮机高准确度试验GB 8117.2 各种类型和容量的汽轮机宽准确度试验GB 13399 汽轮机安全监视装置技术条件GB 2136

2、9 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2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573 双曲线冷却塔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60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T 5578 固定式发电用汽轮机规范GB/T 6075.2 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 第2部分:50MW以上,额定转速1500r/min、1800r/min、3000r/min、3600r/min陆地安装的汽轮机和发电机GB/T 7596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GB/T 8174 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T 11120 涡轮机油GB/T 1

3、1348.2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量和评定 第2部分:50MW以上,额定转速1500r/min、 1800 r/min、 3000r/min、3600 r/min陆地安装的汽轮机和发电机GB/T 26429 设备工程监理规范GB/T 50102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319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DL 5190.3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 5277 火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DL/T 244 直接空冷系统性能试验规程DL/T 338 并网运行汽轮机调节系统技术监督导则DL/T 438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 439 火力发电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DL/

4、T 561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 571 电厂用磷酸酯抗燃油运行与维护导则DL/T 586 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DL/T 647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T 711 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试验准则DL/T 834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DL/T 838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 839 大型锅炉给水泵性能现场试验方法DL/T 855 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规程DL/T 863 汽轮机启动调试导则DL/T 869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 892 电站汽轮机技术条件DL/T 912 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水汽质量标准DL/T 932 凝汽器与真空系统运行维

5、护导则DL/T 1027 工业冷却塔测试规程DL/T 1051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T 1055 发电厂汽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导则DL/T 1078 表面式凝汽器运行性能试验规程DL/T 1270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甩负荷试验导则DL/T 1290 直接空冷机组真空严密性试验方法DL/T 5054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 5072 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DL/T 5190.5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T 5204 火力发电厂油气管道设计规程DL/T 5210.3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T 5294 火力发电建

6、设工程机组调试技术规范DL/T 5295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DL/T 5437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JGJ 8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104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3 总则3.1 基层企业应贯彻落实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分子公司技术标准、规章制度和有关要求,保证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有效开展。3.2 汽轮机技术监督的目的:通过对汽轮机和重要辅机系统设备的技术监督工作,提高其可靠性和经济性。3.3 汽轮机技术监督的工作内容:汽轮机本体、重要辅机及主要热力系统的技术状况,运行可靠性及检修质量。3.4 从事汽

7、轮机技术监督的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本规程及相关标准的规定。4 监控技术要求4.1 设计审查阶段监督4.2 设计审查依据设计或规划阶段的机组,汽轮机及主要辅机的性能指标和参数应以同类型同容量正在设计和已投产机组的最优值为标杆,优化工程设计,确保机组运行安全可靠性和经济环保性。汽轮机设计审查监督依据GB/T 5578、GB/T 50102、GB 50660、DL/T 834、DL/T 892、DL/T 5054、DL/T 5072等标准以及集团公司相关要求。4.3 汽机房布置5 空冷、湿冷机组的布置方式,宜采用纵向顺列布置。汽机房运转层宜采用大平台布置形式,并应考虑汽机房的自然通风、排热、排湿及吊物

8、的要求。6 对于300MW及以上机组,若拖动汽动给水泵的小汽轮机排汽进入主凝汽器,则汽动给水泵宜布置在汽机房运转层上,或布置在汽机房B列柱侧底层或除氧间底层。当汽轮发电机采用电动给水泵时,给水泵可布置在汽机房底层或除氧间底层。如条件合适,给水泵也可采取半高位布置。7 大容量汽轮机的主油箱、油泵及冷油器等设备,宜布置在汽机房底层机头靠A列柱侧处并远离高温管道, 或布置在汽机房中间层的隔离间内。对200MW及以上机组,可采用组合油箱、套装油管,并宜设单元组装式油净化装置。8 对汽轮机主油箱及油系统,必须考虑防火措施。在主厂房外侧的适当位置,应设置事故油箱(坑),其布置标高和油管道的设计,应能满足事

9、故时排油畅通的需要。事故油箱(坑)的有效容积应大于汽轮机主油箱容积。9 当大容量机组采取纵向布置时,循环水泵不宜布置在汽机房内。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宜布置在凝汽器旁。当采用带混合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时,循环水泵宜布置在汽机房内或靠近汽机房处。10 除氧器给水箱的安装标高,应保证在汽轮机甩负荷瞬态工况下,给水泵或其前置泵的进口不发生汽化。在气候、布置条件合适时,除氧器给水箱宜采用露天布置。除氧器给水箱不宜布置在集中控制室上方。11 热网加热站宜布置在主厂房内。对选用大型卧式热网加热器的加热站,在非严寒地区可采用露天布置。12 大容量机组的主厂房宜不设或少设地下管沟和电缆通道。底层的排水可采用地漏

10、经排水管网至集水井的方式。工业水排水管可采用压力管道架空或直埋的方式。主厂房内的电缆宜敷设在专用的架空托架内。13 汽机房及除氧间零米层、中间层、运转层的纵向主通道布置在靠近B排处,宽度不小于2.0m,贯通两台机组,满足相关层内设备的检修拖运使用。主通道、检修通道应相连并形成环形通道,保证机组运行巡检及设备检修托运的通道和空间要求。13.1 主机设备及系统设计14 汽轮机设备(含空冷汽轮机)的选型和技术要求应符合GB/T 5578,并根据不同地域的气象条件和机组特点,确定汽轮机的工况条件、凝汽器单/双背压型式。15 汽轮机应按照电力系统负荷的要求,承担基本负荷或变动负荷。对电网中承担变动负荷的

11、机组,其设备和系统性能应满足调峰要求,并应保证机组的寿命期。16 对兼有热力负荷的地区,经技术经济比较证明合理时,应采用供热式机组。供热式机组的型式、容量及台数,应根据近期热负荷和规划热负荷的大小和特性,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通过比选确定,宜优先选用高参数、大容量的抽汽式供热机组。在有稳定可靠的热负荷且经技术经济比较证明合理时,宜采用背压式机组或带抽汽的背压式机组,并宜与抽汽式供热机组配合使用。17 汽轮机设备及其系统应符合DL/T 834标准,有可靠的防止汽轮机进水的措施。18 厂外供排水设施规划,应根据规划容量、水源、地形条件、环保要求和本期与扩建的关系,通过方案优选,合理安排。19 对首台

12、开发或改型的大容量机组,其回热系统应经优化计算确定。20 汽轮机的背压和凝汽器的面积,应按工程水文气象条件和冷却水供水系统方案,经优化计算后确定。汽轮机的额定背压应与循环水系统的设计水温相适应,设计循环水温宜采用年加权平均水温并予以化整,能力工况背压应与夏季水温对应,夏季水温应考虑当地夏季负荷要求和水文气象条件,一般情况可以采用夏季频率10%的水文气象条件。直接空冷汽轮机的设计背压应按空冷系统的设计气温及空冷凝汽器的优化计算结果确定。能力工况背压应根据汽轮机的进汽流量(计算值)及末级叶片变工况特性、凝结水精处理设备耐温情况、VWO流量的利用条件等通过优化确定。21 应要求汽轮机在能力工况条件下

13、发出铭牌出力(额定出力),但机组性能考核和系统优化宜以额定工况条件为基础。汽轮机的调节阀门全开时的进汽量,宜不小于汽轮机最大连续出力时进汽量的103105%。22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应安装两套转速监测装置,宜分别装设在汽轮机、发电机主对轮两侧的转子上。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应设有完善的机组启动逻辑和严格的限制启动条件;对机械液压调节系统的机组,也应有明确的限制条件。已取消机械危急保安器的机组,应设置有可靠的、冗余的电超速保护装置和供电电源,以及就地可操作的手动停机装置。23 汽缸上的温度、压力测点应齐全,位置正确,符合运行、维护、集中控制和试验的要求,并具备不揭缸更换的条件。23.1 辅机设备及系统

14、设计24 主蒸汽系统、再热蒸汽系统采用单元制。对首台开发或改型的汽轮机组,其主蒸汽、再热蒸汽等管道的管径、壁厚及管路根数,应经优化计算后确定。25 旁路系统的设置及其型式、容量和控制水平,应根据汽轮机和锅炉的型式、结构、性能、起动方式及电网对机组运行方式的要求确定。在不增加启动时间前提下,旁路系统应以实用可靠、节省投资为原则进行简化设计,旁路系统容量及功能按简单启动旁路设置。对于空冷机组,旁路容量不仅考虑满足机组启动要求,还应保证机组冬季启动的最小防冻流量。26 给水系统应采用单元制系统。给水泵扬程、流量按照GB 50660选取。27 回热加热器应具有两套独立的自动保护装置,可设计为自动疏水系

15、统加汽侧隔离保护系统,也可设计为自动疏水系统加水侧隔离保护系统,也可设计同时具有自动疏水系统及汽、水侧隔离系统,以形成更可靠的防进水保护系统。28 高压加热器应设置快速切换的给水大旁路系统,大旁路的管道选择比主给水管道小一、二级管径,旁路管道流速上限可适当提高。5、6号低加可共用一个旁路系统,旁路管径可较主凝结水管径小一、二级管径,按流速计算确定。高加进出口阀门如不采用快速切换的液(气)压三通阀,则高加主旁路的切换速度以及控制逻辑,应满足锅炉不断水、高加汽侧不满水、不超压且高加换热管束温变率不超限的要求。29 供水系统(包括循环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水源条件、电厂规划容量和汽轮机特性,通过冷端优化和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最佳汽轮机背压、凝汽器冷却面积、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