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答案讲解)语文必修1.2.3.4复习题4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845818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含答案讲解)语文必修1.2.3.4复习题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含答案讲解)语文必修1.2.3.4复习题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含答案讲解)语文必修1.2.3.4复习题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含答案讲解)语文必修1.2.3.4复习题4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含答案讲解)语文必修1.2.3.4复习题4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含答案讲解)语文必修1.2.3.4复习题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答案讲解)语文必修1.2.3.4复习题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沉吟 涔涔 盘据 鞭挞 甜言密语B紊乱 嫁奁 贤慧 谛听 按部就班C熏陶 忤逆 严励 烦燥 歪风斜气D惊愕 艰贞 懦夫 酝酿 略见一班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_、学者的_,军人的_、国家所瞩望的一朵_,时流的_、人伦的_、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A辨舌 眼睛 利剑 娇花 雅范 明镜B眼睛 辩舌 利剑 娇花 明镜 雅范C利剑 辨舌 眼睛 明镜 娇花 雅范D雅范 利剑 眼睛 娇花 辩舌 明镜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

2、误的一句是( )A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B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烦恼焕然冰释。D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低碳生活”这一概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B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C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剧本。B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

4、居“元曲四大家”之首。C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剧作家。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本。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D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项链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7哈姆莱特中节选的这场戏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哪个矛盾冲突展开的( )A奥菲莉娅与哈姆莱特因无法沟通而产生的矛盾冲突。B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冲突。C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D哈姆莱特与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间的矛盾冲突。二、阅读理解(一)阅读窦娥冤中的片段,

5、回答问题。【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

6、(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1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2下面对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性格。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3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二)阅读雷雨中的片段,回答问题。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

7、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1句表现周朴园说这话的感情是( )A惊喜B惶恐C惊呆D惊疑2处两句是剧本中属于“ ”的文字,是剧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3两句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A自私虚伪B冷酷阴险C老于世故D伪善残忍4句有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即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8、)A三十年了,你还是念念不忘我。B三十年了,你终于还是找到我了,我还是没躲过你的追寻。C已经三十年了,你到我这里来,还有什么用呢?D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5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对侍萍的命运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不公平的命”所使然。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C她虽然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并无深意,只是客观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的悲叹。D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

9、”,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 6下面对这个戏剧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B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C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起来。D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使他很失望。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面 包沃尔夫冈博歇尔特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

10、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

11、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

12、你会着凉的。”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

13、“我可钻被窝了,晚安。”“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随后就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我消化不好。”她注意到,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吃吧,吃吧!”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注】沃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