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古代汉语》作业考核试题

上传人:A11****业论文 文档编号:118845813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古代汉语》作业考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古代汉语》作业考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古代汉语》作业考核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0分)1、下列各字,属于象形字的一组是(D ) A名 B亦C老 D目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今义比古义范围窄的是(B ) A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B苹蘩蕴藻之菜C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D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不属于反义构词的是( B ) 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间 B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C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D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副词属于自谦的副词是( C )A寡人闻之,敬以国从 B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5、下列句子不

2、属于被动句的是( A )A操吴戈兮被吴甲 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D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二、填空题目(12分)1、东汉许慎的 说文解字 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字学著作。2、许慎关于指事字的定义是 指事者,示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3、古代动量表示法相对简单,一般不用 动量 词,直接把 数 词放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或将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与现代汉语相同。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

3、踵为之泣 ,念悲其远也 ,亦哀之矣。6、斧斤以时入山林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7、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三、释词题(11分)解释下列加着重号实词的意义,说明下列加着重号虚词的词性和作用。1、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听:动词,顺,指随意2、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之:带刺,复制前提的宾语“何古”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4、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虞:料想5、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

4、控于地而已矣。抢:突过,撞上6、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伏:因素,原因7、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挞:鞭打8、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尤:明知道9、 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桡:亦作“不挠”不弯曲。形容刚正不屈10、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吓:发怒的叫声四、翻译题(22分)1、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知虑材性,固有以贤人矣。”答:小人无不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跟而羡慕地说:这些人的智慧、思虑、资质、本性,肯定有超过别人的地方啊。2、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答:如果把他带到齐国去,住在齐国的某个街市比方说名

5、叫庄、岳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几年,那么,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楚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了。3、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答:国内安定,与别的国家交恶,能得到多少?4、 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答:两国为自己的国家着想,谋求宽缓自己的百姓,各自克制自己的忿怒,求得相互谅解。5、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答:天下都明白美的事就是美的时候,美也就不美了。6、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答: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7、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答:大学开学的时候,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8、 谨庠序之教,申之

6、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谨慎进行学习教育,反复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斑白的人就不至于在道路上背物负重了。9、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答:子太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用宽和方法施政10、 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答: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11、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答: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五、简答题(25分)1、古代汉语介词的特点。答:一、语序上的特点古代汉语介词的宾语通常同现代汉语一样放在介词的后面,但少数介词(主要是“以”)的宾语因表达的需要而放在介词的前面。二、省略问题

7、现代汉语中介词宾语不能省略,古代汉语中“以、为、与、从”等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三、语法功能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做状语,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于”字组成的介宾结构除表“对于”、“关于”外,其余多作补语;“以”字介宾结构可作状语,也可作补语,这些,现代汉语一般都用状语来表述。2、分析下列被动句式的格式。(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2)楚遂消弱,为秦所轻。(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5)志乎古,必遣乎今。(6)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答:(1)无形式标志的被动。(2)为所的格式。(3)谓语动词+于+行为主动者。(4)为直接位于动词前,称

8、谓表示被动的标志。(5)用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6)被位于动词前表示被动。3、分析下列此类活用现象。(1)庄公寤生,惊姜氏。(2)素善留侯张良。(3)范增数目项王。(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答:(1)惊:使受惊,使动用法。(2) 善:对友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3) 目:看,名词活用作动词。4、分析下列句中介词“于”的用法。(1)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2)子于是日哭,则不歌。(3)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4)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5)敏于事而慎于言。答:(1)用于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2) 引动动作的时间。(3) 引进比较的对象。(4) 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9、。(5) 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5、举例说明反切的注音原理答:反切是两个汉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是双声的关系,反切下字与被切字是叠韵的关系,且声调与被切字相同。反切的原理就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即可拼出被切字的读音。六、综合题(20分)阅读下面一面古文,解答下面的问题。凡 闻 言 必 熟 论, 其 于 人 必 验 之 以 理。 鲁 哀 公 问 于 于 孔子 曰:“ 乐 正 夔 一 足, 信 乎?” 孔 子 曰:“ 昔 者 舜 欲

10、 以 乐 传 教 于 天 下。乃 令 重 黎 举 夔 于 草 莽 之 中 而 进 之, 舜 以 为 乐 正 。夔 于 是 正 六 律, 和 五 声, 以 通 八 风, 而 天 下 大 服。 重 黎 又 欲 益 求 人 ,舜 曰: 夫 乐, 天 地 之 精 也 ,得 失 之 节 也。 故 唯 圣 人 为 能 和。 乐 之 本 也 。夔 能 和 之 以 平 天 下, 若 夔 者 一 而 足 矣。 故 曰 夔 一 足, 非 一 足 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1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分析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虚词说明其词性及用法。(5分)1)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乃:于是2)得失之节也节:关键3)及其家穿井及:等到4)吾穿井得一人穿:有“凿通”的意思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于:介词;当“向”讲2、给文章前半部分加标点。(5分)3、翻译划线部分。(10分)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并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