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8845608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和一中、南靖一中、长泰一中、华安一中、龙海二中”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基础知识(15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3分)( ) A. 寥郭(lio ku) 彳亍(ch ch) 戮没(l) 斑斓(ln) B. 峥嵘(zhng rng) 忸怩(ni n) 青荇(xng) 浸渍(z) C. 踌躇(chu ch) 漫溯(mn shu) 百舸(g) 杯勺(sho)D. 桀鹜(ji o) 颓圮(tu p) 长篙(ho) 喋血(di)2.下列语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张良出,要项伯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B

2、令将军与臣有郤 朝济而夕设版焉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D大王来何操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3分)( )A所以遣将守关者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B而伤长者之意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人不敢与忤视D诸郎中执兵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常以身翼蔽沛公 其人居远未来 既东封郑 皆白衣冠以送之 箕踞以骂曰 籍吏民,封府库项伯杀人,臣活之 共其乏困A/B/C/D/5.对下列句子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夫晋,何厌之有 群臣侍殿上者 今日往而不反者,

3、竖子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沛公安在A/B/C/D/二、文言文阅读(32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69题(13分)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

4、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进兵北略地(掠夺、夺取)B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C愿足下更虑之(更加) D秦王必说见臣(同“悦”,高兴)7.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用法和“秦之遇将

5、军”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今闻购将军之首 B.太子闻之C.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8.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周朝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为秦所灭。B.“卿”,在古代是一个多义词,既是古代官名,也是对人的尊称。文中指前者。C“太子”,古代被确定将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太子多为嫡长子。D“邑”,在古代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指大的城市,也可以指县,也指封地。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4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留

6、侯张良者,字子房,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父平,相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7、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婚姻。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8、,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B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C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D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留侯中的“侯”是我国古代爵位中的一种,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B太公

9、兵法又称太公六韬,是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C“拜良为厩将”中的“拜”,古代指按一定礼节求取官职,一般下级要求上级给予官位。D婚姻,在本文中为古今异义词,古意是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少年张良血气方刚,胆量过人。当韩被秦国灭亡后,他用尽自家财产为韩报仇,不畏惧秦的强大。B张良眼光锐利,善于辞令。当刘邦想把珍宝、美人等留下享用时,他以秦亡国为例,独自规劝刘邦。C张良审时度势,懂得隐忍。在行刺秦王失败之后,他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更改姓名,躲藏起来。D张良有情有义,忠心耿耿。当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他没有

10、选择逃离,而是给刘邦出化解之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5分)(2)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5分)三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1415题(9分)最后的飞翔 宫玺一只受伤被缚的鹰终于挣脱绳索奋力飞上天空然而绳索撕去了它的一条腿鲜血淋漓心肝如迸为了最后的飞翔它聚集起周身的力量忍受着难以忍受的剧痛盘旋着,盘旋着一圈,一圈,一圈向大地倾洒着无尽的柔情山河将收留它的毛羽和血肉蓝天将拥抱它不死的魂灵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的开头极力营造一种悲凉沉郁的氛围,一只鹰受伤

11、而又被缚,让这只鹰的命运显得凄惨而令人唏嘘。B“绳索撕去了它的一条腿”运用比拟手法,化被动为主动,展现出绳索对鹰的阻碍和摧残,同时体现出鹰为了飞翔,付出了惨重代价。C挣脱绳索的鹰最终的结局是其残躯被山河收留,其魂灵被蓝天拥抱,主要体现了山河蓝天对鹰的怜悯。D本诗中的鹰,之所以能强忍身体剧痛,挣脱绳索,一圈一圈地翱翔于蓝天,根本原因是它对禁锢自己的绳索的控诉。15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主要表达了哪些感情。(6分)四、默写(10分)1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再别康桥中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寻梦? , ,满载一船星辉, 。”(2)荆轲刺秦王中,通

12、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明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句子是:“ , 。”(3) 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认为真正的猛士应该这样的: , 。(4)雨巷中描写丁香姑娘消失的地方的诗句是: ,走尽这雨巷。(5)沁园春长沙表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强劲有力的诗句: , 。五、现代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小题。(9分,每小题3分)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郭国昌 古人云:“诗言志。”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

13、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只要翻开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诗歌中蕴含的内心情感绝不是诗人的任意发挥,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尽管人们可能因为生活境遇的不同而对诗歌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只要是真正的诗人,他就无法拒绝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生成中的决定意义。 虽然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产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