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月迹 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8843274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月迹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月迹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月迹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月迹 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月迹 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月迹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月迹 人教(部编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迹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月迹是贾平凹散文的代表作,最初发表在散文1980年第11期,后编入散文集月迹。这篇散文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中秋之夜,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寻找月亮的踪迹,充满童趣。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呢?在穿衣镜上,在院子里,在河里,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月亮不断变化,充满动态美。月迹的语言清新优美,含蓄凝练,富有诗的韵味。文章以孩童的心态、孩童的目光来展示、描绘中秋之月迹,把对一切美好事物热情追求的思想感情,浓缩到对月迹的追逐之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正如孙犁评价的那样,“在他的笔下,客观与主观,都是非常自然的,非常

2、平易近人的,而其声响却是动听的,不同凡响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为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月迹是本单元最后的一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文及优美的语句,对理解课文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已学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能够较有条理地

3、观察并描写景物。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在此基础上,了解文章内容。此外,本文儿童化的语言,充满童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积累。三、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悄、累、袅、嫦、娥、嫉、妒、瓷”,用多种方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2.找寻月迹,体会月亮的动态美,感受孩子们心情变化,学习并尝试写出景物的变化。3.交流文中好玩、有趣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难点:找寻月迹,感受孩子们心情变化,体会

4、月亮的动态美,学习并尝试写出景物的变化。五、教学过程总体设计说明: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依据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略读课文主要是将精读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尽量避免段落的逐步分析和讲解。因此,在整篇课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生自主 、探究的学习策略。充分放开学生手脚。教师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引导组织教学。以下设计都是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调控运用,已达成教学目标。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1)月亮,自古以来就是诗人吟诵的对象,你能吟诵有关月亮的诗句吗?(2)作家贾平四也写了一篇有关月亮的散文,题目是“月迹”。2.这篇散文主要讲

5、述了什么内容?预设:文章记叙了中秋夜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亮的足迹。【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板块二:自主阅读,探寻月迹默读课文思考: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了哪里呢?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有趣、好玩?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阅读,圈画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注重有感情朗读指导。月迹有趣、好玩的地方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了:穿衣镜上、院子里、河里、眼睛里预设一;镜中月1.关键词“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等词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进而感受月亮的情态特别有趣。2.穿衣镜上的月亮变化多,特别有趣:从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没了踪影。3

6、指导朗读,体会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预设2:院中月抓住关键词“玉玉的,银银的,”写出了月光的颜色美 静态描写。指导朗读:边督边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感受静态月光的柔美。3院子里月亮的样子和给我的感受特别有趣:“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1. 院子里月亮的足迹特别有趣: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2.指导朗读:当我们真的在院里找到月亮时,感觉妙极了,要读出奇妙的感觉。预设3 河中月1河里月亮的足迹特别有趣:既可以在上湾找到,又可以在下湾找到。2结合关键词“大呼小叫”读出兴奋、激动的心情。预设4 眼中月1体会眼睛里月

7、亮的足迹特别有趣。2我有所发现并有了感悟,要读出满足、愉悦的心情。【设计意图】此环节,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月亮的美好,也初步达成了本课语言学习的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本文的语言充满了童趣, 大声朗读更容易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 体验。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怎样的情感、语调来朗读,并做好评价。通过朗读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培养他们朗读的语感。(二)梳理感情变化1.文中写孩子们寻月的全过程,也交织着孩子们的感情。你能将他们的感情变化梳理出来吗?高兴紧张失望羡慕嫉妒越发觉得奇了来了兴趣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好月亮有趣、好玩的句子。提示:设身处地

8、,带着人物的心情来读,就能读好。重点指导朗读镜中月这一段话时,要关注到我们的心情是有变化的,先是高兴,再是紧张,最后是失望。朗读的时候,注意读出心情的起伏,读出心情从高兴紧张失望的变化,月亮带给我们的奇妙感觉就出来了。【设计意图】扣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学生在探寻月迹的过程中,体会美感,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从寻月亮的故事情节转移到作者暗含的情感上来,这些心理感受都是孩童特有的,体现了作者感受的细腻和描写的传神。让学生在词句之间反复诵读、品味,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及丰富的想象,将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结合在一起,使课堂静动结合。整个过程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教师担当好探究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板块三

9、:发现奥秘,学习写法1.探究写法。一次寻月,月亮竟带给大家如此新奇、有趣的感受,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写作奥秘呢?观察表格填写内容,小组讨论一下。2.汇报。(1)写出变化。作者的笔下的月亮充满动态美,带给我们无尽的趣味。从表格中发现,作者正是一路将月亮的变化展现在读者面前,才会带给人新奇有趣的感觉。(2)拟人手法。可以从描写中发现,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月亮写得富有情态,甚是可爱。(3)侧面描写。可以从作者细腻的感受中发现,运用侧面描写,用自己的感受来衬托月迹的新奇有趣,让人仿佛身临其境。3.总结写法。作者正是通过写出月迹的变化,用拟人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将月亮的动态美、月迹的新奇有趣展现在读者面

10、前。【设计意图】这是略读课文,应该让学生独立寻找月亮的足迹,交流、朗读有趣好玩的地方,从而发现作者让月亮富有动态美的写作奥秘。学生在自读自悟基础上,结合关键词句,探究月之美,感受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是通过小组讨论、汇报,梳理表格,总结写法。在此,突破教学难点。板块四:拓展运用,尝试练笔1. 月迹写出了月迹的变化,富有动态美。我们来读读三亚落日,你发现落日有哪些变化呢?提示:落日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颜色的变化,起先金红一色,热烈一片,像一个快乐的孩童,接着收敛了光芒,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2.它们和月迹有何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发现:都写了景物的变化,都能发挥想象,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好玩、有趣。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