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必备】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843261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贵州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贵州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贵州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贵州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必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是教育学科群中的基础学科,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a教育学萌芽阶段,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首推论语和学记。(大约写于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门著述)b教育学的独立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出版这是近代最早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c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反对传统

2、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d教育学发展的深化阶段【中学教育学】就是侧重研究中学阶段的教育,揭示中学教育规律,指导中学教育实践。【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客观性原则】指在学习与研究中,必须实事求是,按照教育的本来面目加以理解,不主观臆断,以准确地把握教育的事实、本质和规律。【系统性原则】指必须运用系统的、整体的观念来学习和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中学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第一章 教育概述【教育的内涵】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第一,从活动的本质来看,动物对后代的爱护。照顾和抚育是出于本能的需要,

3、因此是一种本能的活动。第二,从活动的内容看,由于没有语言,也不具备明确的意识,动物不能够将自己的经验积累起来像同类传授,也不能将个体经验类化,变成共享的经验财富。第三,从“教育”结果上看,动物的“教育”结果不过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独立生存并维持生命。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者】指在教育过程中施教的人。【受教育者】指在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的人。【教育措施】指在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向教育者学习的内容及其方法。【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育者是实施教育措施的主体2教育措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

4、者相互作用的桥梁3受教育者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育的产生(起源)】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利托尔诺在代表作是人类各人种的教育演化。2心理起源说,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来的。3劳动起源说 常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念。【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1原始形态教育 (1)教育目的的单一性 (2)没有专门的教育制度 (3)教育内容的贫乏性 (4)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 (5)教育方法的单一性。2古代教育 (1)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才 (2)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3)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 (4)教育

5、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强迫体罚、棍棒教育 (5)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3现代教育 (1)教育目的多样化 (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制度 (3)教育内容的科学化 (4)教育人员的专业化和普及化 (5)教育途径不断更新和发展;a教育手段不断变化 b教育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发展到班级授课制【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一)教育人性化(a教育目的人性化 b要求从教育内容到方法乃至教育制度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德精神)(二)教育终身化(四)教育现代化(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手段现代化)(五)教育国际化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2社会

6、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4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人员的权力和机会5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途径 【教育促进政治发展的理由(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2社会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作用(a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是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b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c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层次结构d国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决定了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结构)3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的制约作用4经济对教育人员的

7、制约作用5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制约。【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三节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2文化影响教育制度的制定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内容和结构4文化影响着教育人员5文化影响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文化交流和选择、整合的功能4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功能。【人口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制约着教育目的2人口制约着教育制度3人口制约着教育内容4人口制约着教育人员5人口制约着教育途径【教育的

8、人口功能】1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手段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a教育与性别年龄结构b教育与人口的行业和职业结构4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自然环境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自然环境制约教育目的2自然环境制约教育机构3自然环境制约教育内容4自然环境制约教育人员5自然环境制约教育途径【教育的自然环境功能】1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2开展环境行动,优化生态环境【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a教育落后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b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条件下也可能产生某些新的思想)第

9、三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形成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变化的过程。(个体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心里发展对生理发展具有能动作用。)【生理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有规律的变化。【心理发展】是指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意向(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性格、能力等个性心里特征的形成。【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特点的出现 2阶段性:指人的身心发展经历不同阶段 3不均衡性:a人的发展的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发

10、展的速度必然不均衡。b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必然不均衡显示出一定的关键年龄或最佳时期 4差异性同一阶段的儿童在发展上必然存在着个别差异包括身体素质,智力水平,个性倾向性别等很多方面 5互补性: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主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两个层次三个方面:一层个体身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的互补。二层一方面是机体各器官的互补另一方面是心理个机能的互补)【中学生发展的特点】(一)生理特征【体态骤变。机能增强(脑和神经系统逐步完善。心血管系统工能稳定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性发育成熟】(二)心理特征【认识能力。情感,意志。人生观价值观】【中学生时代发展的特点】1生理成熟期提前2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3价

11、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5心里问题增多(学习,人际关系,青春期生理心里困扰,人生发展中的烦恼)【怎样维护中学生的心里健康】了解研究学生的心里特点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及时化解心里矛盾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教师也必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对人的发展作用】1遗传素质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2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1.为什么说遗传素质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

12、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的年龄特征有影响作用。正确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遗传素质只是人发展的可能性,并不是现成的思想、才能、知识,它不能决定人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水平(二)人的遗传素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三)人的个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制的因素】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总的条件和背景制约这人的发展方向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正确的认识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在个体的发展中期主导作用(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自身的职能和特点所决定。

13、(学校教育特点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2)由受教育者的角色心理所决定(3)由时代发展的特点所决定(二)实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1)教育的自身状况【教育的物质条件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教育管理水平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管理的九个基本要素:目标,机构,职位,人员,财物,时空,信息,文化,法律等。教师素质高低制约着教育的水平】(2)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人际氛围父母的文化水平】()【社会发展状况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育人功能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政治制度开明程度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取向】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第四章 教育目的1从教育目的内部结构来

14、看个层次(1)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方面的要求做出规定(2)指明受教育者要实现的社会价值主要指明其应符合的社会要求和要体现的阶级利益从教育目的外部结构来看三个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的(3)教师的教学目标2教育目的的意义(价值):(一)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导向作用 (二)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调控作用 (三)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评价作用3怎样确立教育目的:(一)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实际依据【a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矿制约着教育的目的的确立b受教育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三)确立教育目的还需重视借鉴前人及国外的思想成果个体本位论:强调

15、教育要为实现个人价值服务,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应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为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服务,主张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基本点如下:(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 (三)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四)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共产主义社会 (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现阶段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2中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其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技能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习惯。中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奠定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3在现代化的建设当,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而基础教育侧是基础的基础4中学生阶段的培养目标;(一)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二)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五章 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意义】学校教育制度对整个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完备的教育制度不仅对教育方针的贯彻,教育目的的实现乃至对整个教育业的发展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