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843169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溯源宿愿 绮丽/ 涟漪 差错出差B. 悲怆/ 创伤 邂逅/ 松懈 畜牧牲畜C. 信笺翩跹 沙砾/ 闪烁 分明/ 分外D. 逡巡/ 疏浚 粗犷/ 旷达 模具/ 模样 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清洁工布里格姆每天推着垃圾车,行走在剑桥市的大街小巷,倾听街边老人的闲聊,耳濡目染,感受了这座古老名城浓厚的学术气息,了解了众多的历史名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几个游客

2、问路,他不仅指了路,还讲了这条路的由来和历史渊源,绘声绘色,把游客给迷住了。后来,许多游客都指名道姓让他作导游,而他也不孚众望,每次都能让游客满意而归。2009年,他获得了“蓝章导游”资格,剑桥大学也授予他荣誉文学硕士殊荣。 A耳濡目染 B绘声绘色 C指名道姓 D不孚众望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部分省市普遍遭遇的用工荒,根本的原因是由工人的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工人不愿到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务工所造成的。B.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态势。C有关专家分析,中国密集地与危机当事方加强沟通,不仅为危机的转圜注入了正面的因

3、素,也有力回击了“中国无所作为,只会搅局”。D. “网络水军”通过雇佣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4下面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然而,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生活的意义就越为重大。一是因为在众声喧哗的语境中,只有躬身体验才能去伪存真。一是因为深入生活,不仅包括信息掌握,更包含着感情培养,而后者正是艺术创作的激情源泉。在今天信息化的社会里,“秀才不出门”固然也能“尽知天下事”。在这个意义上,正如一位论者所言:现代农业可以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但艺术创作如果也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就不可能产生鲜活、富有生气的作品

4、。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父静,周沧州刺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尉迟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邺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 尔朱绩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

5、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驰射而工,戍主笑曰:“小人定可。”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詟北夷。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由是拜上仪同,领车骑将军。平陈之役,又以功加上开府。 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别道而进,踰岭越海,攻

6、陷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得之,以言于素。素大悦,上其事。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还拜左领军将军。 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上令晋王广及杨素出灵武道,汉王谅与万岁出马邑道。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达头遣使问曰:“隋将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闻之,惧而引去。万岁为将不治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无警夜之备虏亦不敢犯临阵对敌应变无方号为良将。节选自隋史史万岁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7、( ) (3分)A值周、齐战于芒山 值:恰逢B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 次:驻扎C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表。 坐:定罪或因犯罪D万岁诣辕门请自效 诣:拜见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万岁以水陆阻绝 尔殊绩以谋反伏诛B尉迟迥之乱也 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C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 汲者得之,以言于素D其戍主甚骁武 素大悦,上其事。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史万岁骁勇的一组是( ) (3分)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 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 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踰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 达头闻之,惧而引去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8、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史万岁十五岁时,北周和北齐交战,双方旗鼓正相望时,史万岁就预见北周要失败。B史万岁随梁士彦前往征讨尉迟迥,在冯翊驻军,弯弓射雁,让三军无不心悦诚服。C史万岁发配敦煌,勇武的敦煌戍主令其骑马射箭,见果有功底,开始对史万岁友善。D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塞,听说对方隋朝将领是原来的敦煌戍卒史万岁,害怕而领兵退去。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断句。(3分)万岁为将不治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无警夜之备虏亦不敢犯临阵对敌应变无方号为良将。(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俄而周师大败,其父

9、由是奇之。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筼筜(yndng),竹名,生长于水边。 “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1)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

10、(2)诗的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感情。(3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 (白居易琵琶行)(2)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 。范仲淹渔家傲)(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本大题4小题,共l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一l5小题。艺术生活与同情 宗白华艺术的生活就是同情的生活。无限的同情对于自然,无限的同情对于人生,无限的同情对于星天云月,鸟语泉鸣,无

11、限的同情对于生死离合,喜笑悲啼。这就是艺术感觉的发生,这也是艺术创造的目的。同情是社会结合的原始,同情是社会进化的轨道,同情是社会协作的原动力。我们为人生向上发展计,为社会幸福计,不可不谋人类“同情心”的涵养与发展。哲学家和科学家,兢兢然求人类思想见解的一致,宗教家与伦理学家,兢兢然求人类意志行为的一致,而真能结合人类情绪感觉的一致者,厥唯艺术而已。一曲悲歌,千人泣下;一幅画境,行者驻足,世界上能融化人感觉情绪于一炉者,能有过于美术的么?美感的动机,起于同感。我们读一首诗,如不能设身处地,直感那诗中的境界,则不能了解那首诗中的美。我们看一幅画,如不能神游其中,如历其境,则不能了解这幅画的美。我

12、们在朝阳中看见了一枝带露的花,感觉它生命的新鲜,生意的无尽,自由发展,便觉得有无穷的不可言说的美。譬如两张琴,弹了一琴的一弦,别张琴上,同音的弦,方能共鸣。自然中间美的谐和,艺术中间美的音乐,也唯有同此弦音,方能合奏。所以,有无穷的美,深藏若虚,唯有心人,乃能得之。但是,我们心琴上的音乐,本来色彩无穷,一个艺术家果能深透心理,扣着心弦,聊歌一曲,即得共鸣。所以艺术的作用,即是能使社会上大多数的心琴,同入于一曲音乐而已。这话怎讲?我们知道,一个学术思想,这很不难得全社会的赞同。因为思想,可以根据事实,解决是非。我们又知道,一个事业举动,也不难得全社会的同情。因为事业,可以根据利害,决定从违。这两

13、种都有客观的标准,不难强令社会于一致。但是,说到情绪感觉上的事,却是极为主观,很难一致了。我以为美的,你或者以为丑。你以为甘的,我或者以为苦。并且,各有其实际,决不能强以为同。所以,情绪感觉,不是争辩的问题,乃是直觉自决的问题。但是,一个社会中感情完全一致,却又是社会的缺憾与危机。因为“同情”本是维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同情消灭,则社会解体。艺术的目的是融社会的感觉情绪于一致,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譬如一段人生,一幅自然,各人遇之,因地位关系之差别,感觉情绪,毫不相同。但是,这一段人生,若是描写于小说之中,弹奏于音乐之里,这一幅自然,若是绘画于图册之上,歌咏于情词之中,则必全社会的注意与同

14、感,而最能使全社会情感荡漾于一波之上者,尤莫如音乐。所以,中国古代圣哲极注重“乐教”。他们知道,音乐能调和社会的情感,坚固社会的组织。不单是艺术的目的,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本来,艺术的起源,就是由人类社会“同情心”的向外扩张到大宇宙自然里去。因为自然中也有生命,有精神,有情绪感觉意志,和我们的心理一样。你看一个歌咏自然的诗人,走到自然中间,看见了一枝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会着了一丛小草,一片蝴蝶,觉得也能互相了解,悄悄地说他们的情、他们的梦、他们的想望。无论山水云树、月色星光,都是我们有知觉、有感情的姊妹同胞。这时候,我们拿社会同情的眼光,运用到全宇宙里,觉得全宇宙就是一个大同情的社会组织,什么星呀、月呀、云呀、水呀、禽兽呀、草木呀,都是一个同情社会中间的眷属。这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