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优秀科学教(学)案与反思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39318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6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优秀科学教(学)案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六年级(下册)优秀科学教(学)案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六年级(下册)优秀科学教(学)案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六年级(下册)优秀科学教(学)案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六年级(下册)优秀科学教(学)案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优秀科学教(学)案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优秀科学教(学)案与反思(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 六 )年级下册( 科学 )电子备课教案(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吴家学校小学部凯2014年3月盘锦市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授课老师:李秀单位:盘山县吴家学校授课年级:六年评价项目评价要素分值赋分教学目标(10分)1.体现课程标准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42.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基础33.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有层次性3教学内容(10分)1.灵活处理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深浅适度,容量适中52.注重科学与生活的结合,课堂教学无科学性错误5教学方法(5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5

2、教学过程(35分)1.创设问题情境,面向全体学生,问题启发得当52.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重视学生探究活动,展示学生探究的过程;信息反馈及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53.正确进行演示实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分组实验54.教学环节组织有条理、有层次,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55.组织严密,形式多样,活而不乱56.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57.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与空间,重视教学的延续性5教师素质(10分)1.思维活跃,勇于创新22.教态亲切、大方,语言精练23.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课堂语言规范,驾驭课堂能力强24.能合理有效使用教具、学具及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3、选择恰当,效果突出25.板书设计科学、合理,字体美观、大方2学生表现(10分)1.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愉快合作22.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探究欲望23.学生知识内化明显,掌握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4.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创新意识与行为25.学生情绪饱满,学习兴趣深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教学效果(15分)1.课堂气氛活跃、宽松、和谐。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探究兴趣浓52.学习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以激发,能力培养扎实有效53.全面落实教学目标,学习效果好5教学特色(5分)教学中有突出亮点,具有独创性;具有鲜明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5综合评价总分授课题目:授课类型: 课堂教

4、学十条要求 1.每堂课都要备课,老教师可以用旧教案,新教师的教案也不用写的太详细,但一定要有备课簿。 2.每堂课至少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最优秀的会了可以不听课,做自己认为有价值更深更难的题。后进学生听不懂也可以不听,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浅题来做。老师一定要帮助“陪坐的”、“待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教师讲课时间别超过二十分钟,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思、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 4.如果是讲新课,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学生也可以替老师讲难点,讲重点,当然也可以提问题,

5、谈看法。 5.学生动笔练别少于10分钟。 6.处理偶发事件别超过20秒,以减少老师发火的机会,增长教育智慧。 7.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看法。 8.至少留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作业。 9.下课后的课间10分钟,不离开学生,学生们做操就和他们一起做操,学生在室类就坐在教室里找三五个学生谈谈心,聊聊天,商量商量怎么学习更愉快,效率更高。 10. 备课簿上写一句话,这节课成功在何处。教师固然要反思,但我觉得首先要正思,找到自己的优点,找到学生喜欢的环节,坚守坚守再坚守,发展发展再发展,这样反思发现的那些不足,才会一点点减少。 201

6、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周 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备 注13月3日7日放大镜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放大镜下的晶体210日14日怎样放得更大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二)317日21日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微小世界和我们424日28日单元小结531日4月4日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6 7日11日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铁生锈了4天工作日714日18日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物质变化与我们821日25日单元小结928日5月2日地球的卫星月球3天工作日104日9日月相变化我们来造“环形山”日食和月食6天工作日1112日16日太阳

7、系在星空中(一)(二)1219日23日探索宇宙单元小结1326日30日一天的垃圾垃圾的处理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146月2日6日分类和回收利用一天的生活用水4天工作日159日13日污水和污水处理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1616日20日单元小结1723日27日复习1830日7月4日复习考试197日11日复习考试教学目标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

8、模型等。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

9、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10、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第一单元备课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知道放大镜广泛应用在

11、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知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4.能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5.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六 年级 科学 科教案 讲课教师:李 秀 凯 教学内容1、放大镜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准备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复备一、为什

12、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 直接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2、 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3、 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4、 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 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2、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1、人眼和观察对象距离不变

13、,放大镜在它们之间移动,直至图像放大而清楚(目、物不动,镜动);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目、镜不动,物动)。3、 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四、小结1、 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