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际关系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1)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839310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人际关系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1)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浙江人际关系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1)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浙江人际关系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1)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浙江人际关系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1)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浙江人际关系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1)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人际关系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人际关系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绪 论一、 填空题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 心理 )关系。2、“人际关系”作这专用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 美国人事管理协会 )最先提出来的。3、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 ),193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 梅奥)创立。4、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5、在人际关系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中,提出群体动力学的心理学家是( 勒温 ),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修茨 )。6、弗罗姆提出的理论流派是( 期望理论 ),海德和凯利提出的理论是(归因理论)。7、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测量法而言,目前

2、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8、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 边缘性)学科。9、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 社会心理学 )与人际关系心理学联系尤其密切。 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 物质 )和( 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11、人际关系是( 社会关系 )的产物。12、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个阶段是:( 注意 )阶段、接触阶段和(融合 )阶段。13、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包括:冷漠阶段、( 疏远 )阶段和终止阶段。二、 选择题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之父”是( A )。 A、冯特 B、梅奥 C、莱维

3、特 D、勒温2、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 D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3、人际关系的分类按照需求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类?( B )A、 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 B、情感关系和工具性关系 C、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 D、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4、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 B )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 C、1933 D、20世纪60年代5、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 A、骊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6、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流派是( D ) A、象征性交往理论 B、群体动力学 C、社会互动理论

4、D、公平理论7、在诸多学科中。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哪门学科的联系最密切?( C ) A、社会学 B、行为科学 C、社会心理学 D、人类学8、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 D )。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9、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是( B )。A、注意阶段 B、接触阶段 C、融入阶段 D、终止阶段10、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 B ) A、冷漠阶段 B、疏远阶段 C、终止阶段 D、分离阶段三、 判断题1、在人际关系三个相互联系的心理成分中,情

5、感因素是最重要的成分( )2、夫妻关系不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 )3、梅奥对人际关系结构方面做了重要研究。( )4、期望理论是亚当斯提出来的。( )5、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6、人际关系受生产关系的制约。( )7、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研究的对象,而意识形态的关系不是社会关系研究的范畴。( )8、要研究人际关系,应该把人际关系放到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 )9、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 )10、人际关系研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 名词解释1、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2、 人际关系心理

6、学 人导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本质上,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3、 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五、 简答题1、 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人际关系学的理论任务包括两个方面: (1)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

7、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 (2)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另一理论任务是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摄取中国化”的途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2、 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2)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3)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4)发展新型人际关系。这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所在。 (5)纠正畸形的人际关

8、系。3、 为什么说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即人际关系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2)第二,人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 性质决定的。 (3)第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4)第四,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4、 简述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第二,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3)第三,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9、(4)第四,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六、 论述题1、 试述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区别和联系。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区别和联系表现在: (1)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人际关系作为角色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和其他任何一种社会关系一样,必然受生产关系的制约,还要受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因而应该把人际关系置于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同时,也应看到,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真正的实在现象。 (2)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当然,社会关系同人际关系是两个级别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论概括力。社会关系强调现实关系的整体

10、方面,非个性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更多地从个体、个性方面来表现现实方面。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并不是一回事。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它一方面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关系还包括意识形态的关系,主要有法律的关系、道德的关系,等等。而人际关系则是人与人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受社会关系所制约,是社会关系的反映,但却具有某种相对的独立性。2、 试述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过程既包括正向的发展,又包括负向的发展。具体地说:包括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和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 (1)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从人际关系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来考察,一般可以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1、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注意阶段。即由零接触过渡到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的定向阶段,这是人际关系的准备阶段、起步阶段。第二,接触阶段。即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此时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联系。第三,融合阶段。即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这标志着人际关系性质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2)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根据人际冲突和内耗的性质和程度,可以把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冷漠阶段。指交往的一方把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并伴随交往活动而产生一种痛苦情绪体验。第二,疏远阶段。交往者在痛苦情绪体验的基础

12、上,进而产生一种对交往双方人际关系的厌恶反感情绪。第三,终止阶段。交往双方冷漠、疏远的必然产物和符合逻辑的推论便是结束这种人际关系,双方处于完全失去联系的状态。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一、填空题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 20 )年代。2、( 莱维特 )为了探索正式群体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际关系沟通模式。3、人际沟通四种模式包括:圆形传递、( 轮式传递 )链式传递和( Y式传递 )。4、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戴维斯 )。5、在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四种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分别是:( 单线型 )、集中型、偶然型和(流言

13、型 )。6、对人际关系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纽科姆 )。7、人际关系从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五类:生活型、(劳动型 )、休息型、( 学习型 )和活动型。8、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家( 梅奥 )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的。9、霍桑实验包括四个分实验:( 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态度调查 )。10、人际关系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修茨 )。11、修茨认为,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中,不同的人际关系需要会构成不同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需要包括: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 感情的需要 )。12、在需要理论中,较为著名的三个理论是:( 需要层次理论 )、E理论和( 成就激励

14、理论)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 )尊重需要、( 认知需要 )、审美需要和( 自我实现需要 )。14、理论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个需要,包括:生存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 成员发展需要 )。15、归因理论主要包括两种:( 海德)提出的通俗心理学和韦纳提出的( 成就动机归因 )。16、韦纳认为成就动机的归因必须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控制源,二是( 稳定性 )。17、社会测量法的结果都可以通过图表方式出来,常用的方法有( 矩阵表示法 )、图示法和(数学公式法 )三种。二、选择题 1、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最好就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是( B )。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2、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人际沟通模式是( B )。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3、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的藤式沟通模式是( B )。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4、在非正式群体中,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的人际交往模式是( D )。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5、谣言的产生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通常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