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大学《古代汉语》(2)作业-辅导(一)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839240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大学《古代汉语》(2)作业-辅导(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播电视大学《古代汉语》(2)作业-辅导(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播电视大学《古代汉语》(2)作业-辅导(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播电视大学《古代汉语》(2)作业-辅导(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播电视大学《古代汉语》(2)作业-辅导(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大学《古代汉语》(2)作业-辅导(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大学《古代汉语》(2)作业-辅导(一)(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 代 汉 语(2)辅导(一) 一、教学目的: 1、明确习惯句式的基本概念。 2、掌握典型句式。 3、分省略要侧重常见易混的省略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凝固结构与省略句的语译 三、教学方法:面授讲解、练习巩固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具体教学内容: 、习惯句式 A、表示处置性疑问的常见句式有:“如、如何、若、若何、奈、奈何、如何、如之何、若何、若之何、奈何、奈之何”等,在句中作状语、谓语等,语译为“为什么、怎么、怎么样、把怎么样、对怎么样、怎么办、怎么能、”等。作状语时,表示反诘;作谓语时,表示商量和询问。P19-21 如:句中的习惯句式并说明其意义: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2、王屋何?(愚公移山) P20 “如何”:作谓语,“对怎么样” 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P19 “如何”:作状语,表示反诘“为什么”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P20 “何如”:作谓语,表示询问“怎么样” 4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P21 “奈之何”:作谓语,“怎么办” 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子路从而后) P21 “如之何”:作状语,表示反诘“怎么能” 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P19 “奈何”作状语,表示反诘“怎么能” 7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P19 如何”:作状语,表示商量语气“怎

3、么样” B、表示询问或反诘的常见句式有:“何为、何以为、奚以为、恶用为、安以为、曷以为”等,译为“为什么呢、哪里用得着呢”。在句中“何”是疑问代词作状语,后面是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以”是动词,“为”是语气助词。如: 8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P22 “何以为”:表示询问“为什么要呢” 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P23 奚以为”:表询问的语气,“哪里用得着呢” C、表示比较或选择的常见的句式有:“孰与、何与、奚与、孰如、孰若”等,相当于谓语的作用。如: 10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韩信拜将) 批P23 “孰与”:在

4、句中表比较内容,起着相当于谓语的作用,“与比怎么样” 11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 P24 “孰与”:表选择后者,“哪里比得上呢” 1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P23 “孰与”:表比较,“与相比” 13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张巡守雍丘) P “其如何”:表比较,“比怎么样” 14、王以为何如其父?(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P4 “何如”:表比较,句中省略比较的内容,“与相比怎么样” D、以反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内容的习惯句式有“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乎”也作“哉、邪”,语译为“不也是吗、岂不是吗”;也可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表示推测和反问。语

5、译为“恐怕是吧、不是吧”;或表示测度问句,语气委婉,语译为“该不会吧、莫不是吧”。如: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P24 “不亦乎”:以反问的形式表肯定的内容,表委婉的反问,“不也是吗”, 16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与赵兵相距长平)P 4 “得无乎”:表询问,“该不会吧” 17是岂不足为政邪?(柳子厚墓志铭) P162 “岂邪”:表反诘语气,“难道吗” 、成分省略 成分省略 指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原则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常常省略某些成分,虽属古今共有现象,但有些省略现象是古汉语所特有的。如: A、主语省略:承前、蒙后、对话省略。 B、谓语省略:承前、蒙后、对话省

6、略。 、宾语省略:承前、对话省略。 、兼语省略:承前、不必要说出或不能说出的省略。 二、说明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哪些常见的句子成分: 1汉王曰:“然”。(韩信)曰:“大王自料(于)勇悍仁强(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吾)不如(其)也。”(韩信拜将) 192 承前隔句省主语;省介词结构; 承前省主、宾语。(主、宾语亦属对话省略) 2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之)为将。”何曰:“虽(以之)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之)为大将。”何曰:“幸甚!”(韩信拜将) 191 承前隔句省宾语,宾语亦属对话省略;省介宾语; 省介、宾语; 省介宾

7、语。 3何闻信亡,不及以(之)闻(于刘邦),(乃)自追之。(韩信拜将)191 省介宾语;承前省宾语;省副词。 4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之)攻则取(池),以(之)守则固,以(之)战则胜。(论积贮疏) P90 “之”:承前省略介宾,代“粟多而财有余”这种条件;“池”:省略宾语。 5(以)其观于人也,(或)笑之则(吾)以(之)为喜,(或)誉之则(吾)以(之)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答李翊书) P124 省略介词;省略主语;省略主语;省略介宾,讥笑自己文章这件事。 6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之)书其佣,(佣与债)足相当,则使(之)归其质。(柳子厚墓志铭) P161 承前隔句省兼语“之:债主

8、”;承前宾语省略主语,暗换主语;承前隔句省兼语“之”。 7诸公要人,(诸公)争欲令(之)出我门下,(诸公)交口荐誉之。(柳子厚墓志铭) P159 承前省主语;承前隔句省宾语;承前省主语。 8因其土俗,(子厚)为(其)设教禁,州人顺赖(之)。(柳子厚墓志铭) P 承前隔句省主语;承前省宾语;承前省宾语,暗换宾语。 9(段)取骑马卖,(段)市谷代(农者)偿(债),使(之)勿知。(段太尉逸事状) P191 承前省主语;承前省主语;承前隔句省兼语;承前省宾语;承前隔句省兼语。 10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之)告谌,谌曰:“我知入教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百姓)且饥死,(百姓)无以偿(之),(百姓

9、)即告太尉。(段太尉逸事状)P189 省略介宾;承前省主语;承前省宾语;承前省主语。 11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余)因(之)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黄冈竹楼记) P252 省略主语;省略介宾。 辅导(二)一、教学目的: 、熟悉古代汉语代词的概念。 、认真学习古代汉语代词的概述。 、重点掌握“之”、“其”、“者”、“所”、“或”、“莫”,并相应掌握典型例句。 4、掌握古代汉语副词的基本概念。 、熟悉通论中6类副词的概述,把各类代表性副词列一简表。 、重点掌握“曾”、“且”、“乃”、“非”、“勿”、“毋”、“弗”等常用副词及兼类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辅助代词与无定代词 、常见

10、副词的用法及翻译 三、教学方法:面授讲解、练习巩固 四、课时安排:3教时 五、具体教学内容: 一、代 词 P51-72 代词:是表示人称指示和疑问的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和无定代词辅助性代词 1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各分作几类,常用的有哪些? P51 答:人称代词:是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词,可分作第一、二、三三类。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余、予、朕”,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第二人称代词有“汝、女、尔、而、若、乃”;第三人称代词有“之、其”。 疑问代词:是就疑问之点提出疑问的词,一般分为指人、指事物、指处所。指人的有“谁、孰”;指事物的有“何、胡、曷、奚、孰”;指处所的有

11、“安、恶、焉”。 指示代词:是指代人或事物行为或性状的词,可分为近指、远指和旁指。近指有“是、此、斯、兹”等;远指有“彼、夫”;旁指有“他、它(佗)”。 2. 无定代词“或”和“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P69 答:无定代词“或”的主要特点是:A、用作肯定性无定代词,表示“有人、有的人、有某事物”只用作主语。 B、有时“或”的前面出现先行词,“或”与先行词共同用作主语,“或”指代其中的一部分。 C、有的用两个以上的“或”字,前后呼应,表示列举。 无定代词“莫”的主要特点是:可以代人,也可以带事物,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用作主语;若有先行词,则与先行词共同作主语。 3辅助性

12、代词“者”和“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P62 答: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特点是:作代词时: A、它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同动词、动词性词组、形容词、形容词性词组、数词、主谓词组、个别代词等相组合,组成“者”字结构,属名词性的词组。 B、在一般情况下,名词不能与代词“者”组合成“者”字结构,但当名词活用时,就可以了。 C、“者”字词组可以用作句子的主语、定语、宾语和判断句谓语。 作助词时,表一种提示语气,以唤起读者或听者注意下文,有突出前文的作用: A、用于主、谓语之间,表提起语气。可在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中。 B、用于“有“的宾语后,表提起语气。 C、用于条件分句之后,表提起

13、语气,并有突出条件分句的作用。 D、用于时间词之后,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辅助性代词“所”的主要特点是: A、用在动词、主谓词组的谓语动词前,组成“所”字词组。具有名词性特点。 B、“所”字所指代的一般是某种行为的对象,可以是人、事物。但不能表示具体的人或事物;“所”字指示中心词,只有指示作用,没有称代作用。 C、“所”字词组和代词“者”结合,组成“所者”的结构形式。“所”字词组作定语,“者”字是中心词。“所”字指示中心词的作用,没有称代作用。 D、“所”字和介词“以”结合,组成介宾词组“所以”,用于动词前,表示行为的凭借和行为发生的原因。 E、“所”字还可以同介词“从、为、与、由”等结合,组成

14、“所从、所为、所与、所由”等,表示行为发生的原因、处所、目的以及与行为有关的任务等。词组具有名词性。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代词,并说明其所属的类别: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只不过是逃了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指示代词,属近指,译为这) 2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书) 221 即使接近于成功,它被人用时又能从中取得什么呢?(其:代词,代文章中的“气”;奚:疑问代词,译为“什么”。) 3树成阴而众鸟息焉。(劝学) 141 树木长成荫,群鸟就会来栖息。(指示代词,表示处所译为“这里”。)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于何)待哉?(北冥有鱼) 112 至于(那些)顺应万物的本性,驱赶着六气的变化,而在没有时、空限制的无穷无尽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将凭依什么呢?(者:人称代词,原指“的人”;彼:指示代词“那种人”;恶:疑问代词,作“乎”的前置宾语。) 5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你很漂亮,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何:疑问代词,怎么。) 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100 孔子说:“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说自己想要,却一定要替它找借口的(态度)”。(夫:指示代词,“那些”;之:代词,指代对象的位置,在前文已出现。)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P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