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科学·第四章眼与经络的生理关系》教(学)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38895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眼科科学·第四章眼与经络的生理关系》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眼科科学·第四章眼与经络的生理关系》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眼科科学·第四章眼与经络的生理关系》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眼科科学·第四章眼与经络的生理关系》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眼科科学·第四章眼与经络的生理关系》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眼科科学·第四章眼与经络的生理关系》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眼科科学·第四章眼与经络的生理关系》教(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中医眼科科学第四章 眼与经络的生理关系教案课程名称:中医眼科学授课题目:第四章 眼与经络的生理关系 授 课 人:李志英技术职称:教授学生专业年级:中医专业五年制2002级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眼与足厥阴肝经在生理方面的关系。2熟悉眼与手少阴心经和手足三阳经脉在生理方面的关系。3了解眼与督脉、任脉、阴阳跻脉、阳维脉、手少阴之正及足少阳之正等在生理方面的关系。教学重点:眼与足厥阴肝经在生理方面的关系教学难点:1 经络系统组成:由经脉、络脉、经筋、皮部、脏腑组成,2 眼与经络关系在眼病中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指导授课内容:1详细讲述眼与足厥阴肝经在生理方面的关系。2概述眼与手少阴心经和手

2、足三阳经脉在生理方面的关系。3扼要讲述眼与奇经八脉、经别及经筋在生理方面的关系。教学时数:1学时授课时间:2006年4月19日教学方法:讲授式、案例式基本教材:曾庆华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2月,193204,206208参考书:王明芳,谢学军主编中国传统医学临床丛书中医眼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教学设备电子幻灯教案、多媒体课件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眼与经络的关系(图示、讲解、提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走于目而为睛。”灵枢口问篇说:“目者,宗脉之所聚也。”说明眼

3、与脏腑之间,靠经络的连接贯通,保持着有机的联系是经络不断地输送气、血、津液,才维持了眼的视觉功能。一、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 20分钟扼要说明:十二经脉,三阴三阳表里相合,正经首尾相贯,旁支别络纵横交错,营血在经隧中运行全身,始于手太阴,终于足厥阴,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故从经络循环的路径来看,可以说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与眼发生着联系。其中,足三阳经(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的本经起于眼或眼的周围,而手三阳经(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均有12条支脉止于眼或眼的附近。此外,以本经或支脉或别出的正经与目系相连接的,有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以及足三阳经。1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两侧之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连

4、内眦部睛明穴,与旁侧之足太阳经交会后下行,经承泣、四白、巨髎入上齿龈内。由本经别出而行的正经(足阳明之正)亦上行至鼻根及眶下方,并连系于目系。2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之睛明穴,上额循攒竹、过神庭、通天、斜行交督脉于巅顶百会穴,从头顶人里联络于脑。3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之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之颔厌,下行耳后,经风池至颈。其一支脉从耳后人耳中,出走耳前,再行至目外眦瞳子髎后方。另一支脉,从目外眦分出,下走大迎交足阳明经,会合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4手阳明大肠经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过面颊,左右相交于人中之后,上挟鼻孔。分布于鼻孔两侧之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5手太阳小肠经 缺盆部支脉,沿着颈

5、部上达面颊,抵颧髎上交目外眦,转入耳中。颊部支脉,上行至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6手少阳三焦经 胸中的支脉,上走项部,沿耳后经翳风穴上行,出耳角,过阳白、睛明,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至目外眦丝竹空穴之下,与足少阳胆经相接。重点讲授 7足厥阴肝经 本经沿咽喉之后,上入頏颡,行大迎、地苍、四白、阳白之外,与目系相连,再出前额与督脉会于巅。8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出属于“心系”。“心系”向上的脉,上挟咽喉,连目系。其别出之大络名通里,亦属于目系。另由本经别出而行的正经(手少阴之正),上出于面,与手太阳经的支

6、脉会合于目内眦之睛明穴。由于经脉周密地分布在眼的周围,源源不断的输送气血,保证了眼与脏腑在物质上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所以经脉一旦失调,可引起眼部病症。在现代研究中,有报道针刺肝经穴位对眼的影响。对经络敏感人的测定表明,针刺肝经行间穴时,针感循肝经向上行,并由同侧下眼眶入眼球,从而证实了肝经的存在及其与严的联系。临床上,针刺肝经起始穴大敦、行间、三阴交治疗青光眼,发现针刺后有不同程度眼压下降,部分患者尚有不同程度视力提高。观察甲皱微循环和球结膜微循环,发现针刺后明显改变了微血管中的流态,加快了流速。检查眼血流图,发现针刺后即刻、5分钟及20分钟时,眼血流图的波幅值、血流灌注指数均有明显提高。二、

7、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10分钟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一部分。奇者,异也。奇经八脉不同于十二经脉遍布全身,不似十二经脉有阴阳表里关系,除督脉外不与脏腑直接属络,而是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奇经八脉的作用是: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与某些脏腑相关。奇经八脉能保持正经气血充足流畅,从而保持眼的正常营养。奇经中与眼直接相关的主要有督脉、任脉、阴跷脉、阳跷脉及阳维脉。1任脉 任脉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之承泣穴(足阳明胃经)。2督脉 督脉具有调节全身诸

8、阳经经气的作用。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一支脉直上入喉上颐,、上系两目之下中央,又一支别络绕臀而上,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于目内眦。3阴、阳跷脉 阴阳跷脉分别主人身左右之阴阳,共同调节肢体的运动和眼睑的开合功能。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上行至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跷脉相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上行,进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阴跷脉相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4阳维脉 阳维脉与六阳经相联系,维系诸阳经之经气。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经肢体外后侧,上行至前额,经眉上,再由额上顶,折向项后,与督脉会合。三、眼与经筋的关系10分钟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

9、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其位表浅,不入内脏。其循行走向都是从四肢未端走向头身。十二经筋起着联辍四肢百骸,维络周身,主司人体正常运动的作用。经筋分布于眼及眼周围者有手足三阳之筋。(一)足太阳之筋 足太阳之支筋为目上网。张景岳解释说:“网,纲维也,所以约束目睫,司开合也。”(二)足阳明之筋 足阳明之筋,其直行者,上头面,从鼻旁上行,与足太阳经筋相合。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两筋协同作用,可统管胞睑之运动。(三)足少阳之筋 足少阳之支筋结聚于目外眦,为目之外维。张景岳认为,凡眼能左右盼视者,正是此筋所为。(四)手太阳之筋 手太阳之直行者,上行出于耳上,会手少阳之筋,又前行而下,结聚于颔,与手阳明经

10、筋相合,再向上行,联属于目外眦,与手足少阳之筋相合。(五)手少阳之筋 手少阳经筋之支上颊车,会足阳明之筋,循耳前上行,遂与手太阳、足少阳之筋交会,联属目外眦,然后上行,结聚于额角。(六)手阳明之筋 手阳明经筋之支上颊,结聚于颧部;其直行之筋,上出手太阳之前。分两支,左支行左耳前,上额角络头,以下右颔。右支则上右额角络头,下左颔,以会太阳、少阳之筋。眼与经别的关系讨论与小结 10分钟 (一) 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 (二) 复述本节重点内容1 起止于目内眦、外眦的经脉2 与目系有联系的经脉3 起止及循行路径与眼直接有关的奇经八脉复习思考题:4 起止于目内眦的经脉有哪些?5 起止于目外眦的经脉有哪些?6 与目系有联系的经脉有哪些?起止及循行路径与眼直接有关的奇经八脉主要有哪些?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什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天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早安!献给所有努力的人.7学习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