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腊珍___《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范文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38727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腊珍___《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朱腊珍___《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朱腊珍___《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朱腊珍___《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朱腊珍___《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腊珍___《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腊珍___《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学 校:安徽省电大开放学院姓 名:学 号:班 级:行政管理(专)指导教师:芮 峰目 录内容摘要目录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1二、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2三、学习体会和收获3参考文献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内容摘要:管理学基础是研究管理过程中基本规律与特点的一门科学。在管理实践中,它从管理工作的实践需要出发,紧密联系国内外管理工作实际,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注意总结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阐明管理工作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为此,注意培养学员辩证的管理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掌握管理学,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

2、控制等活动,协调组织各种资源,以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了管理学基础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了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第三部分总结对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关键词:管理学基础,内容,原理,体会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或边缘科学,是研究各种管理活动中的普遍规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掌握管理学,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协调组织各种资源,以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管理学基础是一个管理者有效达到组织目标的知道工具书籍。通过两年的学习,我已经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

3、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管理学基础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职能有一把不知能和具体职能之分。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第三章计划工作,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

4、第四章目标管理,讲述了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发点,是企业计划的主要内容。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她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第五章战略管理,主要讲述了战略的含义和特征以及构成要素等,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预测就是对尚未发展,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影响了业业发展的任何因素,都成为预测对象。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方法有战略,战术和业

5、务决策。决策是计划的核心。无论是确定目标还是制定计划,管理这都需要作出决策。事实上,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第七章组织结构,讲述了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形式,描述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和内容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内容。因此,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是十分必要的。第八章人员配备,主要是对管理人员的选聘,考核和培训为突破组织的目标,建立合理的部门结构,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任务,这仅仅实现了硬件上的搭配,还需要为各部门配备适当的人员,通过人去完成组织结构中的各项任务,才能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员配合的任务就是物色合适的人选,促进组织结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组织人力资源。第九章领导,主要阐述了领导是一种活动过

6、程,任何一个组织都离不开领导,领带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的集体体现。从某种意义上将,领导与组织具有同样的含义。领导既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艺术。第十章激励的概述和理论,以及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人的集合。对组织的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也就是通过人而进行的管理。第十一章沟通。沟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交流并理解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激励或者影响他人的行为。在进行沟通的时候经常要经过这样一些渠道:语言沟通、文字沟通。肢体语言、多媒体技术。第十二章控制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其含义原则和基础过程。控制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他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活动的起点。在现代管

7、理活动中她是由主要的作用。第十三章控制技术和方法,主要阐述了质量控制,预算控制,成本控制。二、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我认为对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他把人类的需求分为5个不同层次,即生理需要,比如对食物,水,住房,穿衣等的基本需要;安全需要,比如一个有保证,有秩序的工作环境;归属需要,比如交往、爱情、友情等;尊重需要,比如得到尊重;最后是自我实现需要,如充分施展自我能力等。其中前两个属

8、于基本需要,以物质激励为主;后三个属于高等需要,以精神激励为主。在企业管理的实际中,物质激励主要是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一种奖励,最突出的是金钱的奖励。金钱往往是生理和安全需要的一种手段。以我所在单位为例,我公司主要生产冰箱。在制造型行业竞争激烈,我公司为了激烈员工,使我们的企业能在家电行业排名靠前,公司每个制造厂之间展开竞赛,规定哪个厂在人员较少、产量较多的情况下而能做到成本低、无质量问题的就为胜。竞赛设前三名,第一名人均奖励800元,第二名人均奖励500元,第三名人均奖励300元。在实施以前,我公司是根据订单生产冰箱,人员很充足,一个月下来产量也不是很大;实施以后,在人员并没有以往的多,但

9、产量上去了;实施以后,员工干劲十足,产量上去了,质量也上去了。此激烈方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像这样物质激励的例子还很多,又比如拿我公司的制造厂的现场5S来说。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个项目,以往我公司的制造厂虽然有5S,但只是宣贯,每位员工知道有这件事情,但激情不是很高。有的员工就抱怨“我上班都上累死了,怎么休息的时候就让我搞卫生啊,脏就脏点罢,有什么的啊!”大家的激情不高,导致现场一塌糊涂,材料摆放混乱等等。这样也不是办法啊,现场如此的差,怎样能生产出好的冰箱呢?领导们商量后决定给现场5S这

10、块制定一个物质奖励的方案。制造厂按班组评分,每个月由厂部打分三次,每周由现场管理员带各班组长打分,综合的分数为各个班组的现场分数。几个相同的班组在一起评比,第一名的班组长奖励200元,班组员工也人均奖励20元;第二名的班组长不奖不罚,班组员工也就不奖不罚;第三名的班组长扣款200元,班组员工人均扣款20元。这是各个班组的考核方案,每条线体也有奖罚标准。最好的线体奖励,最差的线体扣款。这个方案制定以后,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其中。现场做的好的线体、班组都奖励,反之要扣款。上班都是来挣钱的,谁也不想在现场方面而影响了自己的收入。现在随时随地去看现场,都是整洁、干净,材料码放整齐,标

11、识清楚。此事例说明物质激励能使人更勤快,效果也非常的明显。但是,物质激励不是无止境的,当物质激励已经不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之后,对他们又能怎么办呢?有办法。按照按马斯洛的理论,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也即精神激励。奖励合理化建议就是一个好办法。合理化建议是员工参与管理的另一种形式,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改进工作和作业方法的建议,一旦建议被采纳,员工就会得到激励作用。还拿我公司为例,我公司为了充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参与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公司规定各部门每个月20号之前会向公司投递员工提的合理化建议。公司就这些合理化建议,根据合理的评比,分出奖项,获奖

12、的不仅有一定的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精神奖励,比如以员工名字命名的“某某工作法”,使得一部分愿意开动脑筋的员工特别有积极性。这样一来,员工想到好的建议就会往公司提交建议,公司也采纳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在此之前,公司没有实施员工提合理化建议时,员工只知道执行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没有自己的思想;实施该制度以后,员工们有想法了,自己想到什么有意义的,对公司有利的想法,就会提到公司,一旦被采纳了更是干劲十足,由此也给公司和员工都带来了双赢的效果。三、学习体会和收获本人经过学习,对管理学这门功课也有了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13、我认为管理是无处不在的。就拿激励来说,激励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有推动并引导行为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它在日常生活是很常见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发动机支配的,动机是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这样激励就构成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表现和行为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受到的激励程度和激励水平,所以,激励水平越高,人们的行为表现就越积极,效果也就越大。计划也是同样的。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做了计划也只是在做无用功而已,所以他们都不愿意做计划。其实不然,计划是指制定组织目标并确定达成组织目标所需的行为方案。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

14、,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通过学习,我还深深地体会到,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当代科学日益发展的条件下管理是当今企业的命脉,科学的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人们都说,管理是振兴国家之道,管理是企业成长的基本保障。我还明白了在企业的运营中,管理是保障其是否稳步向前发展的必要手段。做为管理者,不论他管理什么样的组织或处于组织中的哪种管理层次,都必须要掌握这门学问,这也是开展正常工作的必要保证。同时也明白了,在外部环境中企业发展犹如行军作战,必须知己知彼,如何在行业之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管理者不断学习的;在内部环境中,管理者要学会如何与

15、员工沟通,学会了用怎样的激励方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学会如何安排部门的工作分工,使每位员工在工作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让每位员工得到更多收获。管理上要讲究手法,技巧和艺术,要形成一种管理文化,在正确有效的组织管理下,考虑到各项因素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对待职员要严格管理、严而公正、严而有信、严而有情,不能生硬的使用职权,不能教条地以政策做依据,而忽略人的情感因素,只有这样企业或组织才能发展的更快更强。参考文献:1、黄金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第四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2、吴照云编著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10月3、彼得德鲁克卓有成就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4、赵文明编著百年管理思想精要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年4月5、范军编著百年管理事典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8年3月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