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837184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5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资源、环境概述一、资源的概念: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二、环境的概念:相对于人类的经济活动而言,环境是指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综合。 三、环境的组成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四、资源与环境两概念的区别:资源和环境是并列的,汤姆 惕滕伯格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仅指人类经济活动做需要的原材料的重

2、要来源,如矿产资源;环境则是指人类生命支持系统中出去自然资源的所有要素。如空气、水和土地等。 本课程采取第三种方式,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统一:资源利用中存在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中也有资源利用问题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一、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消费:我们所消费的实际上只是商品的效用,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认识;市场:市场失灵的原因有竞争不充分、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二、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传统)传统经济系统模型(模型的缺陷:生产环节上,环境资源价值被忽视或低估。消费环节上,忽视产品生产与消费中废弃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3、)资源、环境与经济复合系统模型三、自然环境的功能 1、支撑人类生存2、提供公共消费品3、提供自然资源4、接受废弃物5、提供位置空间四、资源、环境与经济复合系统的特点1、环境系统为人类经济系统提供能源和原材料,而人类则向环境排放污染或废弃物。 2、在人类经济子系统中,物质流动不是完全单向的。3、能量流动和物质的利用存在不可逆性。4、利用环境具有成本。五、人类发展的四大危机 一、人口爆炸:1、世界人口的发展;2009年,68亿。2、中国人口的发展;2009年,13.36亿 二、资源枯竭:1、耕地危机。2、森林危机。3、淡水危机 三、环境恶化:1、大气污染。2、土地沙漠化。3、温室效应 四、生态失衡

4、:1、物种灭绝。2、寂静的春天。3、病菌的肆虐六、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一、环境资源的公共性。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具备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人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结果必然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第二、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即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比如一个厂商排放了污水,会导致临近居民饮用水质量下降、鱼类减少、其他厂商安装治污设备等外部成本的发生。第三、环境主体的有限理性。首先,人们对环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其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们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最后,人的短视性及机会主义倾向也会

5、驱使人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第四、环境信息的稀缺性和不对称性。环境信息是稀缺的,因此人们倾向于封锁信息,以保证自身优势。环境信息还是不对称的,比如污染者对于他的污染状况、污染物的危害等往往比受污染者了解的多得多,但受个人利益驱使,污染者往往会隐瞒这些信息,以继续其污染行为。第五、环保投资的规模报酬递增性。在环境保护方面,单个企业投资防治往往是不经济的。比如,对于中小企业,如果地域集中,那么各企业单独建污水处理设备,远不如集中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更为经济有效。六、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作为传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和作为自然环境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

6、环境再生产过程的结合部,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特点:边缘性或交叉性、应用性或实践性;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作用:指导制定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指导政策和项目评估 、指导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思考题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自然环境的功能?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第一节 竞争市场与效率一、市场及市场机制 1、市场:通过相互作用使交易成为可能的买方和卖方的集合,也是交易的场所; 2、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

7、置的一套系统;二、微观经济学的四个基本假设: 1.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必须很小,即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2.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现在和将来的价格有充分信息; 3.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 4.必须有和进入有利可图行业退出无利可图行业的自由。 三、经济效率(一)经济效率1、经济效率:人们在利用和配置资源上的效率。2、资源利用效率 一个生产单位、一个区域或一个部门如何组织并运用自己可支配的稀缺资源,使之发挥出最大作用,从而避免其浪费现象,用既定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最大量的产品。3、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在不同生产单位、不同区域或不同行业之间分配有限的经济资源而达到的效率,这种效率使每一

8、种资源都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使用方面和方向上。 (二)资源配置效率:帕累托最优1、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 在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2、帕累托改进 指在存在帕累托无效率的情况下,若进行了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某些人的效用水平在其他人的效用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有所提高,这种重新配置就是帕累托改进。(三)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1.按照基本功能,市场中的独立经济单位分为两大类,买方和卖方。买方和卖方同时相互作用形成市场。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使交易成为可能的买方和卖方的集合。 2.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

9、与竞争机制。市场通过价格信号为处于竞争中的主体指示方向。通过竞争,推动和迫使市场主体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适应市场者得以生存,不适应者将被淘汰。市场经济由此而发挥配置资源的功能。 73.根据竞争程度的不同,市场可分为竞争市场和非竞争市场。一般认为,竞争市场比非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更有效率。 4.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律: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适度状态。同时,任意帕累托最适度状态都可以用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福利(Welfare)包括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个人福利是指一个人获得的满足,它可以看作是“幸福”或“快乐”的同义词,这种满足既包括个人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也包括个人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社会福利是指

10、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在社会福利中,能够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叫做经济福利。经济福利是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早期的福利经济学家把福利经济学说成研究社会幸福及其变化的经济原因的科学。第二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一、需求和供给 1、需求 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供给 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二、均衡 1、含义 当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出清,这时称市场达到均衡; 2、均衡规律 供大于

11、求、供不应求都是不能维持均衡状态,最终都将趋于均衡; 环境物品的价格和需求(供给)数量信息往往不存在、不确定或者很有限。环境经济学发展的正是这方面的理论。 第三节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一、支付意愿 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二、消费者剩余 1、含义: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2、计算方法:当价格为零时,消费者剩余等于所有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总和。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很

12、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实际支出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当市场价格为0时,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三、生产者剩余1.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是生产者的所得大于其边际成本的部分。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供给曲线之上和市场价格之下的那块三角形面积。2.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是指卖者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得到的价格减去卖者的成本。如电影公司提供一部

13、电影的成本是5元,可票价是20元,那么生产者剩余是15元。生产者剩余衡量生产者所得到的额外利益。20四、对环境价值评估的重要性大多数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 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能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第四节 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 一、个别需求及其需求曲线个别需求:是每个居民户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二、总需求及其需求曲线 在每一给定价格下加总个别需求量就可以得到对某商品的总体需求; 通过加总个别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私有物品的总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量的水平加总即数量相加。公

14、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量的垂直加总即价格相加。私有物品的总需求曲线 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第五节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一、私人物品概念:具有明确的产权特征,在形体上可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或使用私人物品时具有明确的专有性和排他性。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私人物品。特征:1.竞争性:某个人消费后就没有了2.排他性:付费才能消费二、 公共物品概念: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主要特征:1.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供给的普遍性(非竞争性):3.消费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分类: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

15、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如国防、灯塔等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如桥梁、教育、道路、医疗、体育文化设施等 公共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当一种商品是公共物品的时候, 由需求曲线D总体给出的消费的社会边际收益,就由个人对该商品的需求曲线 D1和 D2的垂直相加决定。 在有效产出水平处,需求曲线 D 总体和边际成本曲线 MC相交。现实中通常很难获得关于公共物品支付意愿的信息 第六节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一、市场失灵及其成因 1、含义:通过市场进行的资源配置出现扭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 保罗萨缪尔森:“市场可以是我们驾驭下的一匹好马。但是马无论怎么好,其能量总是有个极限的,这个极限不会马上显露出来。” 2、成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布坎南说“如果人们想要在这种根本失灵面前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人们就必须探究非市场的选择办法”。政府干预的方式:提供公共物品;鼓励和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