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18836118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B37/T 34682018 7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 A.1评价内容 本表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内容要求、评分标准和评分说明共5部分构成。具体内容见表A.1。 A.2评分标准 满分为120分,其中亮点加分20分。总分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不合格。90分(含90) 以上为优秀。 DB37/T 34682018 8 表 A.1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内容要求分值评分标准得分备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内容要求分值评分标准得分备注 1 标 准化试 点基础工作 (20 分) 1.1 组织机构 建设 建立标准化

2、试点领导机构和工 作机构。 4 a)机构成立、运行的制度文件齐全,2 分; b)机构分工有序、人员职责明确,2 分。 1.2 组织管理 工作 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 利用会议或其它有效形式进行 广泛动员,组织有关部门(或单 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新型 城镇化标准化活动。 5 a) 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内容、目标、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1 分; b)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试点部门(单位)责任分解明确,组织有序,分工协 调配合,部门间建有相关协调机制,2 分; c) 召开动员大会或采用其它形式进行广泛动员,1 分; d) 建立明确的新型城镇化标准化活动开展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1 分。

3、 沟通制度、活动(例 会、联席会等) 、部门 的反映调查; 1.3 标准化人 员 的 标 准 化 意识 各部门(单位)应有专(兼)职 标准化人员,并经过培训,具备 与其工作相适应的标准化知识, 职责、权限明确,标准化意识较 强。 4 a) 有相关文件或材料明确专(兼)职标准化人员,且人员配置满足工作需要, 1 分; b)有专(兼)职标准化人员接受培训证明材料,或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标 准化知识的有关证明材料,1 分; c) 有明确专(兼)职标准化人员的职责、权限的文字材料,标准化人员在工 作中能主动和自觉实施标准,2 分。 1.4 保障措施 试点政策制度健全,资金有保 障。 7 a)试点工作纳

4、入本地区总体规划或政府工作重点,3 分; b)试点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大,作用显著,2 分; c)试点工作经费纳入本地区财政预算,提供必要经费保障,确保试点实施,2 分。 DB37/T 34682018 9 表 A.1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续)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内容要求分值评分标准得分备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内容要求分值评分标准得分备注 2 标 准化试 点的实施 (55 分) 2.1 标准化需 求分析 根据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内 容,对影响试点内容的流程、关 键环节、 影响要素等进行梳理分 析,形成标准化需求分析报告。 5 a)有标准化需求分析报告,2 分; b)标准化需

5、求分析报告内容针对性强、分析系统、能体现试点内容的实际需 求,3 分。 2.2 标准体系 构建 根据各地自然环境、人文习俗、 经济水平等因素, 以及新型城镇 化综合试点工作需求,因地制 宜,选择试点区域和领域,建立 与本地城镇化相适应的新型城 镇化标准体系。 10 a)构建标准体系结构图,2 分; b)制定标准明细表及相应编制说明,其中标准化需求分析应具有针对性,标准 制修订计划应可操作,4 分; c)标准体系体现试点区域和领域特点,与试点实施方案目标相一致,2 分; d)标准体系表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标准类型、数量搭配合理, 指导性强,2 分。 2.3 标准研制 与修订 围绕新型城

6、镇化标准化试点目 标、重点领域、试点内容与标准 体系要求,开展标准制修订工 作,满足试点实际标准需求,能 够提高试点城镇化建设法制化、 规范化水平。 15 a)对标准明细表中相关标准制修订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完成 100 % 8 分, 90 %以上 6 分,80 %以上 4 分,70 %以上 2 分,60 %以上 1 分,60%以下不得 分; b)制修订的标准符合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标准水平高,5 分; c)其余标准制修订情况,2 分。 2.4 标准化宣 贯 考核试点开展标准化宣传、 培训 情况, 以及相关人员的标准化意 识和标准化水平。 7 a)组织多种形式的标准宣传,宣贯记录齐备,相关

7、材料齐全,2 分; b) 组织开展标准体系及重要标准培训,培训记录齐备,相关材料齐全,有重 要标准的培训材料,培训材料内容与相关标准内容的符合程度高,对标准的 解读透彻,3 分; c) 标准相关方了解标准和标准化,全社会标准化工作氛围浓厚,2 分。 计划,通知,过程记 录,现场照片,小结 等。 DB37/T 34682018 10 表 A.1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续)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内容要求分值评分标准得分备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内容要求分值评分标准得分备注 2 标 准化试 点的实施 (55 分) 2.5 试点标准 实施 试点单位应确保纳入标准体系 表的所有标准得到全面有效实

8、施,确保贯彻实施覆盖率,并对 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及时整 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不断修订 完善标准。 8 a)标准明细表中的标准得到全面有效实施,标准实施记录完整(包括但不限于 标准的评价与改进记录),5 分; b)重要标准应用效果显著,对重要标准应用效果进行检查评估,相关记录完 备,3 分。 2.6 工作总结 试点应根据项目开展情况每年 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 3有符合实际,且详细完整的工作总结报告,3 分。 2.7 工作模式 和机制总结 试点应根据目标与实际相结合 的需要, 总结和提炼有特色的工 作模式。 7 a)总结试点工作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和做法,形成工作模式和机制,模式和 机制能够

9、体现区域和领域特点,4 分; b)工作模式和机制能够有效对接试点工作,并能起到服务支撑作用,3 分。 3 标 准化试 点的效果 (25 分) 3.1 标准相关 方 满 意 度 测 评 评价不同试点领域, 标准相关方 对试点运行过程和结果的感受 与看法。 7 针对不同领域标准相关方(包括试点建设参与者,试点成果使用者等,不同 领域至少 2 人)开展满意度测评,按照受测者对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法制化、 规范化水平提升程度的满意度进行考核:优秀 7 分,良好 5 分,一般 3 分, 不满意 0 分。 3.2 经验推广 形成新型城镇化可复制、 可推广 的发展模式,树立典型,并开展 推广活动。 8 a)新

10、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具有较好的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有典型案例验证,4 分; b)发展模式或典型案例向其他领域或地区进行推广、交流,有相关推广活动 记录,4 分。 3.3 试点综合 效果 针对不同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 前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 益对比。 10 a)试点建设带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并有数据或资 料证明,6 分; b)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力得到提高,包括法制化程度、规范性程度、建设效率 等方面,4 分。 以试点的总结报告、 原始记录、 计算依据、 过程和结果说明支 撑。 DB37/T 34682018 11 表 A.1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续) 一级指

11、标二级指标内容要求分值评分标准得分备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内容要求分值评分标准得分备注 4 加分项 从试点工作获得奖励;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多项国 家、行业、地方标准;以及试点的某个方面确有 特色,效果突出,可酌情加分。 20 a)每牵头制修订国家标准一项得 6 分,参与一项得 3 分;每牵头制修订行业 或地方标准一项得 3 分,参与一项得 1 分;最高 12 分(标准已获得正式制修 订立项即可); b)试点工作得到省部级以上奖励得 3 分,地市级以上奖励得 1 分;最高 4 分; c)国家级主流媒体报道试点工作,每次 2 分,省级主流媒体报道试点工作, 每次 1 分,最多 4 分(同一事项不重复计分

12、) 。 所有加分项必须有相 应支撑材料,否则无 效。 5 减分项 试点建设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内容不匹配,未按 要求完成考核评价指标。 -20 a)考核评价指标完成率不足 100%的,减 5 分; b)考核评价指标完成率不足 90%的,减 10 分; c)考核评价指标完成率不足 80%的,减 20 分。 6 否决项 a)试点单位提供的验收材料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发现对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考核采取一票否决。 b)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考核采取一票否决。 说明:1、满分为 120 分,其中亮点加分 20 分。总分 70 分以上(含 70 分)为合格,70 分以下不合格。90 分(含 90)以上为优秀。 2、针对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环境保护、农业现代化标准化四类试点,分别基于各自主题和试点内容开展考核。 专家组成员签字: 考核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