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增强信心的种方法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834224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增强信心的种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增强信心的种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增强信心的种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增强信心的种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增强信心的种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增强信心的种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增强信心的种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增强信心的10种方法1.要学会微笑 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面带愁容。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建议考生学会微笑,经常微笑。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还建议考生每天对着镜子开心地笑几次。 2.走路挺胸抬头 人外部的姿势和步伐是和人的内心体验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在充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强有力,速度也稍快。人在丧失信心时会低头哈腰,走起路来无精打采,步伐软绵,速度缓慢。 考生

2、经常挺胸抬头,走路步伐坚强有力。速度稍快,有助于增强考生的信心。 3.运用积极自我暗示 不少考生在高考前受到消极暗示较多,不利于自己信心的增强。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在考试前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自我暗示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来增强自己的信心。例如,心中默念,我有实力,我有能力,我会成功,我一定会成功。这类的语言暗示都能起到增强考生信心的作用。 4.不打疲劳战术 很多考生搞疲劳战术,学习时间很长,特别是晚上搞到12点,甚至是一点、二点。这样使考生精疲力竭,使考生第二天无精打采,上课时趴在桌上睡觉,这种疲劳烦躁的心情会使人信心减弱。而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

3、,这样考生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 5.不要相信迷信 有的考生说,早上听到乌鸦叫了,认为这是不吉之兆,意味着高考可能会失利,其实这都是不可相信的东西,实际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考生的命运,考生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是由考生的学习实力和心态来决定的。 6.高考目标要期待适当 考生要根据自己高三以来的考试成绩,特别是一摸的考试成绩,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 考生如果把高考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发挥。考生把高考目标定的太低也会影响考生潜能的发挥。 7.不要攀比 所谓高考成功就是考生在高考中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4、这就是成功。有的考生学习实力550分左右,高考考出550分左右就是成功,如果考出600分就是超常发挥,如果考出480分左右就是考试失败了。另外,一个考生他的学习实力是460分左右,他高考考出460分左右就是成功。不能与前一个考生的成绩去相比,因为大家的学习实力不一样,因此考生不要相互攀比,只要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意味着高考成功,攀比只能挫折自己的信心,挫伤自己高考的积极性。 8.多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 不少考生当高考信心不足的时候,把自己的心事憋在心里,越想越别扭,越想越失去信心。其实,这个时候主动与同学、老师、家长多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把自己内心的苦衷倾诉出来就会得到心理上压力的

5、释放,老师、同学、家长再给你一点安慰,鼓励和支持,就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建议考生在信心不足的时候看看那些高考非常成功的和状元们介绍经验的文章,他们是怎么在没有信心的状态下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对考生解决信心问题也颇有益处。 9.做做容易题 高考试卷的难度是30%的容易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应该说绝大部分考生30%容易题是都会做出来的。当考生缺乏信心的时候不妨来做做容易题,这样也会焕发起你的信心来。 10.增强学习实力 考生的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基础上的,只有学习有实力高考才会有信心。因此,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知识的网络体系,查漏补缺,确实把自己的学习实力增强一步

6、,提高一步,这样来讲就有利于考生信心的增强。 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 高考生如何进行心理减压从历年的情况看,总有许多水平很好的考生因心理压力过大、心理不稳定、考前学习状态不佳而导致高考失败或成绩不理想。如果说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考生考取理想大学的硬件的话,那么考生在考前以及考试中的心态的稳定、心理平衡与轻松则是取得理想成绩的软件。所以说考生在高考前以及 考试中,积极调试、减轻心理压力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考生在考前因时间紧、压力大而导致的长期的过度紧张、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问题,考生与家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减压疗法,使考生在考前心理放松,心态平稳,恢复到正常的身心状态。 饮食减压法 饮食疗法包括两

7、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这是考生减轻心理压力的生理保证。 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有的食物还可提高我们的接受能力和工作效率,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精力集中。如维生素C就具有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当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身体会大量消耗维生素C,所以考生应大量摄取诸如草莓、洋葱头、菜花、菠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另外,有些食物可以集中人的精力,提高工作效率,这可间接地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如胡萝卜能提高记忆力,因为胡萝卜能加快大脑的新陈代谢作用,有助于记忆。香蕉含有血清素,它对人的大

8、脑产生成功意识是不可缺少的。柠檬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接受能力。海螯虾可为大脑提供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它含有的多种重要脂肪酸可供应人体所需的养分,能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 少食、多餐也有助于减轻考生紧张与疲劳。如经常咀嚼诸如花生、腰果等食品对恢复体能、减轻疲劳是有一定帮助的。而过硬过于油腻的食物,对考生来说则不是理想的食品,因为精神紧张必然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这些食品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反过来会加剧考生的精神紧张。 运动减压法 科学的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对于长时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更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

9、动,以此减轻紧张度。如在星期日时家长可与孩子进行爬山、打球、游泳等活动。针对考前时间紧的情况,考生应学会抓住间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在学习中的间隙时间可进行伸伸腰、踢踢腿、做做深呼吸等小活动。考生在考前每日进行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从考生的实际情况看,考生晚锻炼比早锻炼好。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早锻炼虽然空气好一点,有助于大脑充分吸收氧气,但是应看到考生考前大都处于身心疲惫状态,这往往导致早锻炼后,考生整个一上午都精神不振。而傍晚锻炼因有一个吃饭休息的调试过程,却可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助考生学会自我调试,及

10、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放学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抽出一些时间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 考生还可以进行左右脑思维的自主转移,为此考生应将文理科交叉起来学习,脑科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文科与理科的思维活动是由人的左右大脑分工负责的,这样文理交叉学习可以让左右大脑轮流活动,这种转移既可以减轻大脑的疲劳度,也可提高学习效率。 化解不良心理 专家为高考复习和心理调适支招距离今年高考还有20多天的时间,高三学生现在大多在家自己做迎战准备。今年我市高考报名总人数比去年增加了7086人,报考人数为历年之最。这给考生增加了不少压力。5月9日,记者走访了我市经验丰富的高

11、中教师和心理专家,从如何做好冲关复习和化解压力方面,给考生一些帮助。 避免这些误区 驻马店市一高教师张胜利带过多届毕业班,教学中他大胆实施创新教育,激发学生激情,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张胜利说,有的考生在态度、方法和思路等方面存在问题,复习备考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区,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成绩停滞不前。 张胜利根据教学经验,针对考生易出现的问题,列举了这样几个常存在的误区: 题海战术 有些考生对“做题”理解得比较片面,搞题海战术,老师布置的题做完了就做教辅材料上的,认为只有多做题才能“无往不胜”。适度的练习是好事,但凡事过犹不及。没完没了地做题,可能只是无谓的重复劳动。其实,要考出好成绩,诀窍不在于题海战

12、术,而在于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做题,善于梳理思路,通过同类的题提炼规律性的解法。 重视基础,偏重攻难 有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是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而是片面追求攻难题、解偏题、做怪题。有志报考重点大学的考生,难题是一定要做的,做好了才能拉开高考分数的距离。但是做难题必须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基础题型才是高考试卷中的主导内容。 重时间轻效率 有些考生过分重视时间,分秒必争,每天挑灯夜战到凌晨两三点,早上起来连早饭都不吃。张胜利指出,这种方式最不可取,他建议考生要处理好时间和效率的关系,努力做到既抓紧时间又强调效率。他说,现在高考特别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注意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

13、创新意识的考查,所以单纯地靠拼时间、死记硬背等已不适应新的考试要求。考生不能只以学了多长时间为目的,而是要看有多少是有效时间。要经常问一问自己:弱科弱项是否有主动补习的计划、是否充分利用了学习资源等等。 注意这些细节 冲关复习很关键,而考场上一些细节也应注意。如何在高考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对每个考生来说举足轻重,因为它对成绩的影响也许是几分、十几分,甚至几十分。 张胜利说,以往因细节失去机会的学生大有人在,考生万万不可忽视这些细节: 不可跳跃式答题,以免痛失步骤分 有的考生答题方法对,结果也对,但没拿到全分,原因在于跳跃式答题,省的步骤太多,而阅卷老师是根据步骤相应给分的。还有考生

14、在答题时,考虑问题不成熟,读了题就开始答题,写了一大半才发现解答得不对,中途卡壳,然后全部划掉,开辟新领域重新解答,导致第二问没地方写解答过程。除非非常有把握,否则考生最好在草稿纸上把基本思路书写一遍,再往试卷上写,否则不仅浪费时间,还影响后面答题。 不要随便放弃得分点 即使很多考生对最后一题有畏难情绪,但也不应留白,第一问往往能拿分。针对自己的弱势科目,要形成一套解题的线路和答题规范,一旦遇到审题不清的情况,千万不要怕麻烦,要严格按照平日训练的标准规范来操作和进行。坚持“小题大做”的原则,认真对待,在草稿纸上按步骤解题,不轻易跳步。即使采取一些解题技巧,快速答题后,也要及时验证结果,保证该拿

15、的分数不丢。 另外,今年我省全部实行网上阅卷,各科都要使用网上阅卷专用答题纸。张胜利提醒考生一定要了解答题和书写规则,尽快适应这一变化。考生要认真阅读网上阅卷科目答题注意事项,注意在监考教师指导下,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条码区),保持条形码的整洁和完整。要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切勿超出黑色边框,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化解不良心理 据不完全统计,在高考中,因紧张而影响正常发挥的考生占了37%左右。 近段时间,也有一些高三学生走进市精神病医院的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希望医生帮助自己克服紧张情绪。副主任医师郭平告诉记者,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因过度紧张而在考场上失利。考前这一段

16、时间很关键,如果发现自己有焦虑、紧张情绪,要及早调整,避免出现遗憾。 郭平针对普遍存在的几种不良心理,为考生们支招: 紧张:想到考试,比较紧张,表现为心跳加快,做作业或走路时手脚肌肉紧张,脚手出汗。 化解方法:学生要多想平时比较高兴的事儿,可与家人聊些新闻,或吃饭时讲些可笑的小品内容。也可与要好的同学一起散步,相互鼓励。深呼吸也是一种放松的方法,憋气两三秒,慢慢呼出,这时紧张感一般可消除。 缺乏自信:对考试失去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 化解方法:这类学生大多自信心不足,平时对知识掌握得不牢,考试成绩易忽高忽低,这与他们掌握知识方面存在空白点有关。临近高考,这类考生应根据情况,不做难题、偏题,要根据自己优点和经验,做些基础题。还应给自己一些暗示,让自己保持较好的心情。 烦躁:心情烦躁,易发脾气,遇到很小的事情就会发火。 化解方法:这种情况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