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外古诗文名句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833207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课外古诗文名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课外古诗文名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课外古诗文名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课外古诗文名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课外古诗文名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古诗文名句1.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卫风木瓜 2.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3.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郑风风雨 4.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诗经小雅棠棣。5.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6.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诗经小雅伐木7.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 周南桃夭8.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尚书舜典9.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左传僖公五年10.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1.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2.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13.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2、 14.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15.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16.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17.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18.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19.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典礼上 20. 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21.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礼记聘义 22.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礼记中庸 23.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 24.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 孟子公孙丑下 25.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26.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

3、已矣。 孟子告子上 27.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28.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第四十二章 29.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 老子第六十三章30. 哀莫大于心死。 庄子田子方 31.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达生 32. 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 33.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 荀子天论34.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35.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36.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孙子兵法九地 37.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

4、 38.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 吕氏春秋 39.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吕氏春秋察今 40. 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 吕氏春秋疑似篇 41. 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战国策齐策四42.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楚策 43. 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犬。 后汉书马援传 44.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后汉书黄琼传 45.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6.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 47.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赠白马王

5、彪 48.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挽歌 49.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50.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 51.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泛 ) 52.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 53.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 54.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 55.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 56.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沈佺期杂诗三首 )57.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终南别业 )

6、58.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 59.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 60.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李白送友人入蜀 ) 61.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作 )62.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然。 (杜甫绝句二首 )63.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唐杜甫恨别 )64.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 65.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 66.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 67.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68. 马上相逢无

7、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69.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白居易长恨歌 ) 70.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71.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 )72.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 ) 73.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 74.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寓意 ) 75.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 76.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77.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渡桑干

8、)78.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 )79.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80.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81.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82.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 )83.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84.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士启 ) 85.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司马光资治通鉴 ) 86.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宋苏舜卿淮中晚泊犊头 ) 87.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耒春日 ) 88. 天接

9、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李清照渔家傲 ) 89.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 90.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示子遹)91.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深夜读书示子聿 )92.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93.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宋徐元杰湖上 ) 94.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宋黄昇鹧鸪天 ) 95. 微微风作浪,散作满天星。 (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 96.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苦深。 (清顾炎武海上 ) 97.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清吴

10、伟业圆圆曲 ) 98.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清曹雪芹红楼梦 )99.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毛泽东菩萨蛮 ) 100.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梁启超自励二首)101.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102.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对酒 ) 103.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04.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05.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106. 楚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 论

11、语子路107.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 ) 108.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 )109.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 ) 110.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111.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112.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 113.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4.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115.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16.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117.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左传118. 外举不避仇,内举

12、不避亲。 吕氏春秋119.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120.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 121.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 ) 122.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123.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 124.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卢延让苦吟) 125.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126.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 127.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128.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 129.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 130.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无题)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