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118829090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16.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工 艺美术 第六章 隋唐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隋唐代工艺美术的 特点和装饰手法。 教学重点:了解隋唐各主要类工艺的由 来发展并熟悉其基本的纹样。 教学难点:唐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装饰 手法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隋唐服饰 第三节 染织绣工艺 第四节 陶瓷工艺 第五节 金属工艺 第一节 概述 隋朝公元581年建立,618年结束,共存在了三十七 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不容忽 视,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从某种 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 隋、唐并称为“隋唐”。 唐朝(618年907年),是

2、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是封建帝国的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手工业 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内对外的商品贸易非常繁荣,城市生 活繁华,现世思想占据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 。文坛上出现“盛唐气象”。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之后出现 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称“强汉盛唐”。 就当时的世界范围来看,唐帝国是最重要、最强盛的国家 之一,并且属于最先进的行列。 中国工艺美术在唐朝获得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 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建筑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 规模都超越了前代。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 想意识的解放,海纳百川的大唐气象,这使隋唐工艺美术表现 出开

3、放、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富丽、丰 满的形态特征,浓艳的色彩、丰富的品种。 第二节 隋唐服饰 隋唐时期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 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隋唐服饰之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 ()隋王朝统治年代随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唐代丝 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 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的物质基础。 ()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各族文化采取广收博 采的态度,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大量具有异域文化特色的冠服 。 一、唐代女子的服饰 是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丰美华丽,妆饰 奇异纷繁,是大唐盛景的展示。隋唐三百余年的女子服 饰

4、,可主要分为襦裙服、女着男装、胡服等。总体看来 ,隋唐的妇女的服饰花样繁多,具有艳丽、华美、自由 、洒脱的风格。 1、襦裙服 襦裙服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衫,下 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 袖)的传统装束。 襦:争议较多 唐代妇女下裳为裙。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多 少有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高及腋下。裙的质料、 色彩和样式很多。 2、石榴裙 榴裙特点:裙 束较高,上披短小襦 衣,从整体效果看, 上衣短小而长裙曳地 ,使体态显得苗条修 长。 3、女着男装 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 现象。在唐代女着男装蔚然成风,一是唐朝风气开放自 由,二是游牧民族的影响。旧唐书舆服志载,“或

5、有 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明确记录 了女着男装的情景。唐初已经出现女着男装的倾向。女 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 “胡服”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初唐到盛唐间,北 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鹘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之丝 绸之路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随 胡人而来的文化,特别是胡服,极大的影响了唐代妇女 的着装,其中尤以长安、洛阳等地为盛,其饰品也最具 异邦色彩。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 较宽阔的织金锦花边。较典型的是上戴浑脱帽,身着窄 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裤,足蹬高腰靴。 4、胡服流行 5、唐代大袖衫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

6、的样式日趋宽大。 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 往四尺以上,称之为“大袖衫”。大袖衫一般用轻薄透明的纱料 制成,上面多有精美的图案。通常,大袖衫和高腰长裙、披帛 一起搭配。女子穿着的大袖衫、高腰宽摆长裙,以及帔帛会随 女子的行动或者空气的流动而飘舞飞扬,彰显华贵而飘逸的气 质,彰显大唐王朝的恢弘气度。 6、唐代女装服饰样式及层次 唐代女性日常穿着长袖上衣,窄袖短身,现在 一般叫“襦”,按唐人习惯应称之为“衫子 “背子”或“半臂” 【帔子礼巾】 女性衣外还会披挂一条长巾,现在习惯称之为“披帛”,但在唐人语境中,通常 称“帔pi子”、“帔”,有时也写作“披子”、“被子”

7、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着衣俑杂色菱纹罗帔子 、天青色敷金彩轻容帔子 唐代前、中、 后期主要的帔 子披搭方式 【间裙】 唐代裙子的样式有多种,并且随流行而更替。初唐 常见魏晋以来流行的间色裙,其条纹逐渐由粗变细密 ,色彩丰富,但以大红间以他色为主 初唐中期较细密的间裙 女装的四季搭配,春夏主要穿单衣,如单衫、 短袖衫、单裙、纱罗帔子等轻透衣物,也可不穿 短袖;秋冬寒冷时,则将各件衣物改为厚重的夹 衣或棉衣,如袄子、锦背子、夹裙、夹帔子形制 并无大差异。唐李邕墓壁画中的仕女还戴有名为“ 耳衣”的暖耳,为冬日御寒所用。再准备各种鞋履 、袜,以及首饰、义髻、冠子、挂饰,便基本备 齐唐朝女性冬夏所需的各种日

8、常衣物了。 内衣:汗衫子或袜肚、陌腹,袴或裈、袜 中层衣:衫子、衬裙(间裙) 外衣:短袖衫子或锦背子、裙、鞋履 帔子、义髻、簪钗首饰、腰裙 7、唐代服饰图案 罗衫叶叶绣重重, 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翩舞时分两向, 太平万岁字当中。 唐代服饰图案花团锦簇 ,争妍斗盛,多为花卉、对鹿 、对马等,植物纹样大量出现 。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自由、 丰满、华美、圆润。 (第三节染织绣工艺详解) 8、女子冠服与妆饰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对外开放,对内宽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因此女性之 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 两鬓抱面,状如椎髻, 名曰“抛家髻”。亦称“ 凤头”。这

9、种两鬓抱面 的髻式,是唐代后期较 为流行的一种发式。 右图 “抛家髻” 披帛,又称“画帛”,通常由一轻薄 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 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 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 来,不时飘舞,非常美观。 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中所画的女 子,云鬓蓬松,上戴硕大的折枝花朵, 并簪上步摇钗,衣着轻薄的花纱外衣, 另佩轻纱彩绘的披帛,内衣半露,上有 大撮晕缬团花,袒胸露臂。这种的开放 装束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 二、男子服饰 和今天一样,古代在不同场合需要穿着不同属性的衣服,其场合之分 比今日还要细致的多,如唐代便分祭服、朝服、公服、公事服、常服、 日常服几种。每一种服饰,都并

10、非只有一件衣服而已,至少包括首服、 身服、足服、佩饰四大部分,单单其中的身服,依据不同情况又可能包 括穿在外的衣裙,穿在内的中衣、内衣等层次,总数不少,都有其固定 规范的全套层次。 属于礼仪性场合使用的祭服、朝服、公服等,作为国家礼法的象征,是 律令规范的重点,也是舆服志、礼仪志不厌其烦详细记录的部分,组成 部分和搭配方式相对明晰,极其繁琐累赘,由冠帻、衣裳、中单、佩绶 、蔽膝、舄、袜、革带、大带等构件组成,一套多者可达十数件。 1、男子圆领袍衫与幞头 1)、常服 唐代一套完整的日常服,如男 装便包括身服外衣袍、衫, 中衣半臂、长袖、袄子,里 衣汗衫,下服袴、裈,首服 幞头、巾子,足服鞋、靴、

11、 袜等。下面就大略以此谈谈 唐代男性日常衣物的种类与 四季搭配方式。 【袍衫】 【缺胯衫】 【半臂】 出土的若干半臂实物 【穿衣次序】 首先穿贴身衣,汗衫、裈、袜,头上束发 接着穿中层衣,半臂(或长袖,或加袄子 )、袴,头上戴巾子 然后穿外衣,襕袍衫(或缺胯衫)、靴子, 头上裹幞头 最后束革带,并视身份场合不同配戴若干佩件 2)、首服 隋唐五代冠帽、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早在东汉就已流行 这种装束,魏晋以后巾裹更加普及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隋代幞头 较简便。初唐幞头巾子较低,顶部多呈平型,即为“平头小样”巾子 。以后巾子渐渐增高,陆续出现 “官样”巾子、“开元内样”巾子等。 幞头有软脚幞头和硬

12、脚幞头。除幞头外,还有纱帽等。 唐代官吏服饰 唐代男子 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 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 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 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 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 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 时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 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 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 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 幞头是此时期男子首服中最 普遍的样式。 3)、乌皮靴 皮靴为这一时期普遍的所 着履式,居家时方着丝履等 。 幞头、圆领袍衫,下配乌 皮六合靴,即洒脱飘逸,又 不失英武之气,是汉族与北 方民族相融合而产生的一套 服装。 礼服:唐代文吏服饰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外,在一些重

13、要场合,如祭祀典礼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 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佩围裳,玉佩组绶一应俱 全。在大袖衫外加着裲裆,也是隋唐时期官吏服饰的一个特点。 步辇图 隋唐胄甲 第三节 染织工艺 地 位: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 国家重视:隋代(专门机构),唐代少府监 材质分类:丝、麻、棉、毛 织物规格:宽1尺8寸(一尺约合今30厘米),丝绸4丈为 匹、布5丈为端 分工细密:唐少府监织染署25作 一、引言 二、著名的丝绸产地 益州、扬州、定州、吴越 三 著名的丝织品种 纱特点:平纹方孔,轻薄 罗特点:经丝互相缠绕绞结,表面呈椒孔 绫特点:平纹或斜纹地上起暗花(唐有少数无纹绫) 锦技术

14、:西方的纬线起花,纬锦较之经锦,色彩更繁 丽、花纹更精美. 线毯特点:厚实、有花、巨大,铺陈宫殿 刻丝特点:通经断纬 四、印染 染料:植物花、叶、茎、皮、根、果 坯料:绢、纱、罗、絁、绫 主要品种:绞、夹、蜡、灰(中国传统的 印染技艺 “四缬” ) 朵花绞缬罗局部 绞缬 历史:北朝初已见,唐流行 制作:把布料的局部进行扎结、防止局部染色而形成预期花纹的印染方法。 它的操作顺序是先把布料上的某些部分用针线穿缝或结扎起来,防止它染色 。这样经印染处理,最后布料上就出现了由深而浅、具有晕渲效果的花纹 效果:晕染,抽象简练,天然 狩猎纹夹缬绢 夹缬 历史:唐玄宗宫中发明,后遍行天下 制作:将织物夹持于

15、镂空版之间加以紧固,将夹紧织物的刻板浸入染缸,刻 板留有让染料流入的沟槽让布料染色,被夹紧的部分则保留本色。 效果:图案对称,精美,时代典型 蜡缬、灰缬 实物判定:原定蜡缬作品后被判为灰缬。 制作: 蜡缬:用蜡在织物上画出图案,然后入染, 最后沸煮去蜡,则成为色底白花的印染品。 灰缬:用碱性的防染剂进行防染,工艺类似 于今天的蓝白印花。使用的是一种防染印花 方法。防染用的豆粉、石灰混合成的糊状物 俗称“灰药”,此糊状物是通过型版而漏印到 坯布上,形成花纹。待布匹浸染晾干后,去 掉“灰药”的部分是白色花纹,其他就是染上 去的颜色。 花树对鸟纹灰缬纱局部 五、刺绣 发展:题材拓宽、技法丰富 功用: 礼佛:佛教盛行 绣像:奠高窟发现唐绣佛像 绣经:卢眉娘(亦真亦幻) 日用:宫廷:神丝绣被、杨贵妃 民间:衣物,花卉禽鸟 技法:辫绣、平绣、打点绣、纭裥绣 六、唐朝染织绣的常见纹样 大唐文化以开放的姿态吸取容纳诸多异域风采, 与外来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并趋于一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