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记叙文分类阅读训练精选(记事类、写人类、写景类)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28358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七年级(上册)记叙文分类阅读训练精选(记事类、写人类、写景类)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语文七年级(上册)记叙文分类阅读训练精选(记事类、写人类、写景类)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语文七年级(上册)记叙文分类阅读训练精选(记事类、写人类、写景类)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语文七年级(上册)记叙文分类阅读训练精选(记事类、写人类、写景类)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语文七年级(上册)记叙文分类阅读训练精选(记事类、写人类、写景类)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七年级(上册)记叙文分类阅读训练精选(记事类、写人类、写景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七年级(上册)记叙文分类阅读训练精选(记事类、写人类、写景类)(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语文七年级上册记叙文分类阅读训练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4、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5、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2、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6、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7、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3、(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

4、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8、概括记叙文文意或段意。概括技巧:一般的语言表述形式是主谓句,谁做什么怎么样。9、分析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技巧:修辞方法作用结合具体语境。(修辞方法的作用要记背下来。)比喻:本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拟人:本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格化,富有生命力,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反问:本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肯定或否定)

5、语气,强调突出了。设问:本句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引起下文。排比:本句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了(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对偶:语言整齐,节奏鲜明。反复:本句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强调了(内容),突出了。夸张:本句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夸大或缩小),给人鲜明的印象。10、分析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技巧:词语的含义+用词生动形象+句子的内容+情感表达。11、分析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技巧:从句子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如果是描写人物的,要着重分析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如果是抒情议论句,要分析抒情议论句因何发生,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或表明

6、什么观点。12、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套路: “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13、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中心等。从这几各方面分析就可以。14、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基本方法是: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做铺垫,首尾照应等),二看在内容上有何作用(开篇点题,深化中心,点明主旨,渲染气氛,烘托感情等)。15、推究当时某人为什么那么说,那么做。思路有三:一是把自己和此人换位,设身处地去思考;二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

7、作者的感情倾向推知;三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文情节衔接去领悟。16、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采用或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17、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18、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肖像描写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答题套路:生动具体地刻画了的形象,写出了,表达了描写角度,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

8、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突出、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19、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

9、叙、夹叙夹议。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0、记叙文中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21、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22、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23、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

10、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答题套路: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二、记叙文阅读评分标准及答题格式1、评分标准【阅读题改卷说明】1

11、、要点要全,2、语言表述要准确,3、答题要规范2、答题格式答题格式一:(空两格);(空两格);(空两格)。答题格式二:(空两格);(空两格) ;(空两格)。3、书写要求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条理清楚。三、分类阅读篇一、 记 事 类阅读一 信 任考 点:1、记叙顺序 2、表达方式 3、句子作用分析(结构、内容)4、首尾呼应方法点拨: 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地下着,真烦人。最后一门课终于考完了,同学们都有说有笑地回去了。只有我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想到刚才考场上发生的事情,心里堵堵的。唉!我该不该向老师说清楚呢? “时间不多了,请抓紧时间,作好交卷的准备。”监考老师一面巡视着全班,一面提醒我们。在剩下

12、最后五分钟时,我正抓紧时间检查考卷上有没有错误,忽然,右边传来一个很轻的声音: “喂,第二张卷子的最后一题怎么做?”我扭着一看,右边并排的一位男生正缩着脑袋在问我。“这”我不知如何是好。给他看吧,被老师发现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不给他看吧,他肯定对我有意见。 看到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他有些急了:“快点呀,拜托了,拜托了!” 望着他焦急的神情,我不由地想:算了,还是给他吧,就这一次。我小心翼翼地把卷向他那边挪了挪。蓦地,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难道这就叫帮助同学吗?这是作弊啊!想到这里,我又迅速把卷挪了回来,朝他摇了摇头。他显得又失望又生气,朝我狠狠地翻了个白眼。我没有理会他,抬起了头,正巧和老师的目

13、光碰在一起,我不安起来,老师一定看见了我刚才的动作,以为我在作弊呢! 铃声响了,我和同学们都交了卷。交完卷后,我总觉得老师还在用严厉的目光不信任地盯着我,心里总觉得别别扭扭的。我想去办公室向老师说明,可又怕老师不相信我说的话。对,不管怎样,我要去向老师说明。我把眼光从窗外迷蒙的雨景中收了回来,定了定神,离开教室,来到老师办公室门前。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沉稳地喊了声:“报告!” “进来。”监考老师正坐在办公桌前翻阅刚才收上来的考卷。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她身边。 “有事吗?”老师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我,脸上的皱纹清楚可见。“是不是考卷上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一边说,一边放下手中的考卷。 “不,不是,我”我支支吾吾,不知该怎么开口。“没关系,说吧。”老师和蔼地说。 “是这样的,我刚才没有作弊。”看着老师慈祥的面容,我心里轻松多了,于是鼓起了勇气说。 “噢。”老师放好了考卷,还是微笑地看着我。“刚才在考场上,我确实看见你做了些别的动作,但你终于战胜了你自己。你做得对,我相信你是遵守考场纪律的。” 听了这些话,我顿时惊住了。怎么?是我多虑了,原来,不是老师不信任我,而是我不信任老师。我觉得自己开始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多么愚蠢。我欣喜地望着老师,感到这位以前一直让我觉得十分古板的老师一下子变得那么和蔼可亲。我与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很近了。 “好了,回去吃饭吧。你看,雨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