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市场分析报告文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27958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洁净市场分析报告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洁净市场分析报告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洁净市场分析报告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洁净市场分析报告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洁净市场分析报告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洁净市场分析报告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洁净市场分析报告文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目 录1.中国洁净行业11.1洁净室市场11.1.1国际发展11.1.2国内发展31.1.3新世纪挑战31.2洁净室技术41.3洁净行业现状41.3.1市场方位41.3.2我国洁净室发展历史51.3.3市场份额62.净化公司92.1公司客户92.1.1 Samsung92.1.2 LG132.1.4 IRICO172.1.5 SIMC192.1.6 Vsionox203.竞争对手223.1竞争对手整体概况223.2主要竞争对手分析223.2.1广州金田科瑞223.2.2苏净集团233.2.3上海三现233.2.4中电二公司243.2.5中电四公司253.3.6成道建设254.

2、电子行业的洁净室274.1洁净室要求274.2洁净室建筑的特点274.3洁净室发展趋势节能284.3.1节能必要性284.3.2洁净室节能技术措施284.4集成电路制造对洁净环境要求33学习参考. . . . .1.中国洁净行业1.1洁净室市场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洁净室技术的产业链已逐步形成,上游包括空气净化设备的制造、洁净室用各种耗材生产;中游包括与洁净室的设计、建造、调试、测试、运行相关 的产业;下游包括各个使用洁净室的行业。并且,随着下游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它们对生产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高,洁净室技术也处于高速发展之中。1.1.1国际发展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战争中发现其

3、大量电子仪器失灵出故障,其中16万个设备中就需要一百多万个替换电子元件,有84%的雷达失效,48%的水声测位仪失效,陆军65%到75%的电子设备失效,并且每年的维护费用超出原价的2倍,而5年中空军电子设备的维护费用是设备原价的10倍多。最终,美军找到了主要的原因是灰尘作怪,着促成了空气洁净技术的起步,特别是高效过滤器的诞生。第二阶段,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刺激美国加速发展宇航事业,特别是阿波罗号登月,不仅精密机械加工和电子控制仪器要求净化,而且为了从月球带回岩石,对容器、工具的洁净度有严格要求,其加工环境必须超净,因而带动洁净室技术和设备的大发展,出现了层流技术和百级洁净室,出

4、现了第一个洁净室标准。第三阶段,1970年1K位的集成电路进入大生产时期,中国不久也开始集成电路会战,使洁净室技术得以腾飞。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空气洁净技术产品迅猛发展,1971年突然急剧降到低谷,但次年又突然飞速发展起来。这还和药品生产对洁净室的要求进入新阶段有关,因为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制定了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空气洁净技术的发展,其中集成电路上的最细光刻线条宽度进入23m。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日本研制成功了0.1m级超高效过滤器,于是即对洁净室提出高要求,也有了高手段。19

5、85年,日本、美、西欧净化产品总值约29亿美元,1988年达到73亿美元,到20世纪80年代末仅日本就突破5000亿日元即35亿美元。第五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之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取得了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集成电路最细刻线条宽度在微米级。而80年代末和进入9年代则达到亚微米级,到20世纪末要求为0.10.2m,集成度达1KM。半导体技术对洁净室水平的要求发展历程如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0.5m 100级,相当于现在的ISO 5级;20世纪70年代末,大规模集成电路,0.5m 10级,相当于现在的ISO 4级。20世纪80年代末,超大规模集成电路,0.5m 1级0.

6、1级(或0.1m 10级),相当于现在的ISO 3级。20世纪90年代末,超大规模集成电路,0.5m 0.1级或0.1m 10级1级,相当于现在的ISO 2级。21世纪初,超大规模集成电路,0.1m 1级0.1级,相当于现在的ISO 1级。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人们意识到电子技术的极端重要性,可以说,洁净室技术是电子尖端技术的一大支柱。1.1.2国内发展洁净室建设在我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前40多年走过的道路概述如下: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三线建设服务初创发展阶段:70年代80年代中为大规模集成电路会战服务第一次大普及;80年代中期现在为医药行业生产环境现代化服务(GMP、洁净手术室建设等)二

7、次大普及。高效过滤器在美国于1954年成为了商品,而我国市场上在1965年有了自己的高效过滤器。与日本同年,这是当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实行厂所结合的成果,成为人民日报头版新闻。1966年我国研制成第一台洁净室工作台,仅比日本晚一年多。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研制成光散射式粒子计数器,使微粒的测定发生了质的变化,70年代初日本有了自己的粒子计数器,而1973年首台15档J73型粒子计数器诞生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所,并立即投入到全国洁净工程的普查测定中去。美国于1957年建成第一个洁净室,1961年日本建成用于生产航空计测仪器的洁净室,而5年之后,首次用国产高效过滤器的洁净室在中

8、国科学院建成,此后1976年第一个0.5m量级的10级洁净室,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所、北京半导体设备一厂、天津医疗器械厂等单位协作下建成,应用于毛主席纪念堂甲区。1988年,由于电子工业部十一设计研究院和重庆无线电专用设备厂用国产过滤器建造的0.1m量级的10级洁净室通过鉴定。现在我国的洁净室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以下水平。从军工走向民用制药、医疗、食品;从高精走向普及不仅高精尖产业要求,一般民需产业和家庭生活也出现大量需求;从国内走向国外空气净化产品和洁净室工程一走出国门。1.1.3新世纪挑战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无法预料21世纪末世界将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是,根据现在已经相当明朗化的一些

9、大趋势,杨振宁教授还是对以后三四十年间应用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判断。他在2001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指出三个领域将成为科技发展的火车头,即今后三四十年科技发展的三大战略方向:芯片的广泛应用,应用到大小建筑、家庭、汽车、人体、工厂、商店,到几乎一切地方;医学与药物的高速发展;生物工程。三大战略方向中的芯片生产,需要的微环境正是空气洁净室技术中的工业洁净室。医学与药物还有生物工程需要的时空气洁净技术中的生物洁净室,其中医学与药物主要需要一般生物洁净室,生物工程主要需要生物安全洁净室。可见,洁净的建筑微环境技术和三大战略方向有着何等密切的关系,而今天她正面对三大战略方向的新挑战。1.2洁净室技术洁净室技

10、术是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的房间,它的建造和使用应减少室内诱入、产生及滞留粒子。洁净室技术是通过各种设备将室内的风量、风速、压力、噪音、照度、温度、湿度、细菌浓度、特殊气体、纯水供应等参数控制在适宜范围内的一门多学科交叉技术。洁净室系统是包含所有相关构筑物、空气处理系统、 动力和公用设施在内的洁净室或多个这样的洁净区。 1、洁净室按用途分类(可分为两大类)工业洁净室以无生命微粒的控制为对象。主要控制空气尘埃微粒对工作对象的污染,内部一般保持正压状态。它适用于精密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宇航工业、高纯度化学工业、原子能工业、光磁产品工业(光盘、胶片、磁带生产)LCD(液晶玻璃)、电

11、脑硬盘、电脑磁头生产等多行业。生物洁净室主要控制有生命微粒(细菌)与无生命微粒(尘埃)对工作对象的污染。又可分为;A、一般生物洁净室:主要控制微生物(细菌)对象的污染。同时其内部材料要能经受各种灭菌剂侵蚀,内部一般保证正压。实质上其内部材料要能经受各种灭菌处理的工业洁净室。例:制药工业、医院(手术室、无菌病房)食品、化妆品、饮料产 品生产、动物实验室、理化检验室、血站等。 B、生物学安全洁净室 :主要控制工作对象的有生命微粒对外界和人的污染。内部要保持与大气的负压。例:细菌学、生物学、洁净实验室、物物工程(重组基因、疫 苗制备) 1.3洁净行业现状1.3.1市场方位20年前,江泽民同志时任电子

12、工业部部长时,在洁净技术创刊词中曾高瞻远瞩地指出:洁净技术是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是一门跨专业、跨部门、跨学科的综 合性的新兴分支学科。它即与很多行业、很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自己独特的特 点。我们必须善于借鉴、吸收各个行业、各个学科的已有成果、经验和长处。善于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和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努力创新,努力发展我国自己的洁净科学,不断提高洁净技术水平,为我国四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我国洁净技术主要应用领域:电子、制药、生物工程、医疗卫生、食品、化妆品和军工。 1.3.2我国洁净室发展历史 (一)电子行业三步曲1. 伴随彩电发展史,实现中国洁净技术的大普及;

13、“彩管”产业,使中国洁净室技术实现大普及。从80年代初,先后经过15年的努力,中国建成“咸阳彩虹”、“北京松下”、“上海永新”、“南京华飞”、深圳“赛格日立”、东莞“福地”、“佛山彩管”、“长沙LG曙 光”、“上海索尼”、“天津三星”、“深圳三星”、福州“华映光电”共12个彩色显像管CPT和彩色显示管CDT生产基地。投资超过500亿人民币,厂房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其中洁净厂房面积20万平方米。 2. “九五”期间IC浪潮,促进中国洁净技术的大提高;“IC”浪潮使中国洁净室技术快速提升,完成大提高。“八五”、“九五”期间我国微电子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华晶”、继“华越”、“华虹”之后,涌现了长

14、江三角洲微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相继有“中芯国际SMIC”、“上海宏力TKT/Greece”、“贝岭股份”、“先进半导体”、“英特尔”、威尔等骨干企业,初步形成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和设备材料的产业链。华东微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中国洁净技术的提高 (大面积洁净室的洁净度达到10级,局部达到1级,FS209D标准)形成了第二次浪潮。3. 电子信息产业十年宏图,为中国洁净技术创造了新的“机遇”。电子信息产业部于2003年5月23日发布了关于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的意见,将重点支持产业基地和产业园的建设,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争取用10-15年的时间,把我国建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

15、业强国。 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发展速度恐怕是任何一项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差不多每三年集成度增加4倍,从1970年的1K到1986年的1M,再到2001年的1KM。根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的估计,1998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20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率达15%20%,到2010年这一销售额将达到6000亿8000亿美元,支撑(45)万亿美元的电子装备市场。根据我国原信息产业部的规划,2010年时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将达500亿块,销售额为2000亿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6%,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市场,可提供的洁净室市场达60亿元/年以上。毋庸置疑,电子产业方面对洁净室的要求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二)中国医药行业医药行业也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的比较快的领域,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医药制造业数据显示,2011年医药制造业累计销售收入达145,22亿元,同比增长29.37%,增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