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数字化党建调研报告书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27938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数字化党建调研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某市数字化党建调研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某市数字化党建调研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某市数字化党建调研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某市数字化党建调研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数字化党建调研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数字化党建调研报告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基层党建工作XX数字化党建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XX始终以党建信息化作为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紧紧抓住发展“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契机,开启智慧党建新模式,有力提升了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水平。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互联网+资讯”,构建党建工作宣传体系。利用互联网资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构建至上而下的党建工作网络宣传体系。一是党建宣传网站建设管理成效显著。规范建立县级党建网站“XX党建网”,设立基层党建、制度汇编、万村千乡等栏目8个。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不断对网站专栏进行优化,增加“共筑中国梦”“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等专题专栏12个,上传信息3

2、400余条,图片1500余张,视频106个,访问量突破130万余次。借助“XX人民政府网”的强势宣传力量,加强党建宣传,先后开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等专题专栏,并及时在首页“XX要闻”“部门动态”“乡镇动态”等栏目滚动更新党建工作动态、图片,访问量突破300万余次,有力地促进了党建工作对外宣传。进一步强化“万村千乡”网页运用,对行政区划调整前的17个乡(镇、街道)和74个村(社区)网站进行了调整合并,建立起一支82人管理员队伍,专门负责对“万村千乡”网页进行管理,实现了市、乡、村三级党建网站的全覆盖。二是宣传平台向移动网络进行拓展。充分依托“掌上XX”手机客户端、微信“绿色

3、磷都、幸福XX”公众号,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下载安装客户端,关注微信号,及时上传党建工作动态和新闻,并通过消息推送机制实现资讯实时推送,全天候及时为用户提供最新党建资讯与热点新闻。三是让“党建好声音”传遍大街小巷。整合市文化资源,在XX主城区建成市级广播系统,安装广播音箱400余只,开通广播频道,每天播放节目新闻达5小时以上,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在8个乡(镇、街道)及党建综合示范点黄丝村等地建立广播系统,定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供便民信息,让广播成为党建工作的“好帮手”、农民免费的“致富喇叭”。(二)“互联网+学习”,让党员教育培训随时随地。进一

4、步整合“互联网络、电视网络、移动网络”三网资源优势,结合OTO(Online To Offline)的理念,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开展,让广大党员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参与学习,真正使党员教育培训“无处不在”。一是实现远程教育站点转型升级。投入资金80余万元,通过连续三年实施换代更新,实现全市站点由卫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的转型升级。市级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一体化建设,远程教育站点、道德讲堂、村级活动场所、农村书屋联建共用,占地面积均达120平米以上,构建了线上有网络、线下有场所的远程教育阵地保障体系。二是加强党员课件开发。采取多部门联合方式,组建

5、了20余人的本土课件资源开发队伍,自主开发制作了微型企业创办政策福蕴山水泉流仙踪急风烈火炼忠魂(杨刚)等政策知识类和文化宣传类、技术管理类、精神教育类本土课件21个30余小时。建立同省州电视台协议合作的长效机制,先后开发了种子最知土地情磷都农民中国梦福民兴泉党旗红等党建宣传片8个140余分钟。二是依托互联网构建网上学习平台。分别在“XX党建网”开设学习视频专栏,在“XX人民政府网”开设党员学习专栏,收集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建云”存储优势,开通远程教育网盘,上传教学课件达560G,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可随时随地下载课件进行学习。在文峰广场、人民广场、火车站广场等群众集中地安装大型LED显示屏,轮流

6、播放党建宣传片、党员干部培训课件等70余个。狠抓干部在线学习,将全市680余名公务员纳入“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学习范围,适时跟踪在线学习进度,保障学习实效。认真组织实施“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网络平台掌握上网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自觉性。三是依托电视栏目搭建视听教育平台。结合全市远程教育、村村通(户户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实际,在“XX电视台”开通远程教育栏目专栏,收集人民的好儿女百家讲坛等系列党员教育片300G,利用周末节休时段在XX新闻后播放2小时,并在广告中插播地方党建剪影,提高党员干部教学参与率。结合当前重点工作,适时开通“第一书记”“共筑

7、中国梦”等专题电视节目,进一步强化党员教育。四是依托手机通讯搭建即时传递平台。建立党员手机号码资源数据库,面向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县市领导干部和组织系统干部等各级党员干部725人赠阅“共产党员”“当代贵州”手机报。借助“360云盘”手机客户端,建立560G党员教育课件资源库,让广大党员群众随时随地观看党员教育课件。通过“掌上XX”手机客户端、微信“绿色磷都、幸福XX”公众号,及时向党员推送党员教育信息,提高党员教育的实效性。通过OA平台定期向广大干部发送党务、科普知识,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学知识”。(三)“互联网+办公”,不断提升党建管理效率。发挥现代网络即时传输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

8、源进办公,有效的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效率。一是畅通信息传达渠道。全市投入建设资金200万余元,建立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接入单位共计102家,进一步规范了文件的传输渠道,党建工作全部进行网上流转。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加大治“慢”的力度,推行领导干部撰写勤政周记制度,通过配备手写板,利用协同办公传输到领导干部个人账号,实现了全电子化的批示及传阅。建设市、乡两级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并在市级建立了大型视频会议室,同时实现与州级、县级、乡镇(街道)联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避免了会议“两头跑”的问题,有效的减轻了基层的负担。针对涉组涉干信息涉密问题,投入资金40余万元,推进“

9、大组工网”建设,保障信息安全,实现组工网络办公。二是实现移动办公。充分利用协同办公平台手机客户端,与PC端协同平台互连互通,在手机上接收发文、进行公文流转、审批结果、会议通知等,同时,利用OA短信平台,对重大事项、重点工作进行及时提醒,让党务干部摆脱了空间束缚,随时随地都可以办公,提高了党建管理效率。(四)“互联网+数据”,促进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多维度、多渠道动态采集各种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手段及时跟踪和了解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为党建管理和组织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依据。一是建立全市党员基本信息库。应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基层版)”,制定统一的党员及党组织信息采集表,由

10、各基层党(工)委下发到所属支部,从源头上采集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对录入信息层层把关,采取系统校核和人工核对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查找遗漏和错误信息,确保数据完整准确。目前,全市11946名党员信息,476个基层党组织全部准确录入系统,并做到适时更新,全面掌握了党组织分布、党员分布、流动党员分布。二是建立党员电子档案。结合“一户一档”工作开展,采取“忙时夜访、闲时约访、平时走访”等形式,各基层党组织深入党员家中,将党员身份证、户口簿、党员证、荣誉证等收集复印,并同步建立家庭档案。组织专人将收集的信息通过扫描等方式“搬”进电脑,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党员电子档案,设置搜索功能,方便查找党员信息,为党员

11、精细化服务提供了保障。三是建立干部信息库。利用“贵州组织干部人事系统”、“全国公务员管理系统”, 详细记载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个人简历、照片和家庭社会关系等,及时搜集整理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培训挂职、调动提拔以及奖惩情况,对变动的信息,及时录入、及时更新,实现领导干部信息全覆盖。四是建立人才资源库。结合人才统计工作开展,对党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录入电脑,目前全市建成33989名人才资源信息库。五是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工作纪实。利用领导干部“纪实系统”,定期上传并公示县级领导的工作纪实,让“阳光党务”铸就“民心工程”。(五)“互联网+服务”,开启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新模式。

12、充分发挥互联网快速、便捷的优势,构建网上服务渠道,利用网络服务党员群众,解决服务党员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畅通群众诉求。在“XX党建网”“XX人民政府网”“万村千乡”设立留言板和留言信箱,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并明确专人进行管理,及时解答回复群众诉求。目前通过网络解决解答诉求256条。二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通过QQ群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利用电话、OA短信平台、网络邮件、流动党员QQ群等数字化通讯平台,加强与流动党员的沟通与交流,做到每季度与流动党员打一个电话或发一条短信,利用QQ群和邮件时时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有效加强了流动党员的管理,让流动党员管理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充分发挥

13、远程教育站点作用,搭建“亲情视频聊天室”,让外出务工党员群众在节日期间、平时休息时间与亲人在电脑前“面对面”进行亲情视频交流,帮助外出务工父母能够顺畅地与留守儿童与老人沟通交流。三是促进党员返乡就业。以XX经济开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为推手,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平台、手机短信等多渠道发布招聘应聘信息,开展“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等方式,为返乡党员搭建线上线下的招聘渠道。积极利用远程教育、SIYB(创业培训)等方式,为返乡党员提供各类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在家门口重新找到“饭碗”。今年以来共开展技能培训27期1620人,创业培训14期420人,提供3000多个岗位,达成应聘意向800余人。四是

14、助推农村走上信息化快车道。推进农村电子信息化“农民档案”建设,以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建成群众办事“便民超市”和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移动数据库”。实施“惠农村村通”工程,在60个行政村建立农信银行自助终端。创建一批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整合中国移动、贵州农经网等农村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成马龙井村、龙昌村等4个“综合信息服务站”和双谷村、黄丝村等14个“四在农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寨光纤通信村。依托“农经网”定时发布全市农产品价格、招商引资和名优特产等产品供求信息,促成冰糖黄粑、保利咸蛋、水晶松花皮蛋、五彩风味粽子、剔骨鸡辣椒和“万康乐”苦荞茶等地方特产进驻电子商务平台。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及双谷、黄丝

15、等远程教育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创富培训,目前共为基层送课、送教3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5000余人次;举办青年干部、农村党员“创业带富”骨干等培训班5期,共300余人次。培育了陆坪镇蛋鸡养殖科技人才张开福,果蔬种植土专家赵启发等大一批农村实用型科技人才。二、存在的问题(一)技术程度高,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党建工作具有工作任务重、原则性强、保密程度高等特点。一方面网络本身开放程度高、虚拟性强、随意性大对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高的要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党建工作,需要既能熟练操作使用电脑,又熟悉掌握相关网络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许多党务干部对信息技术接触不多,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不深不透,尤其是

16、缺少既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又精通组织工作的复合型骨干人才,直接限制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在党建信息化应用平台研发及维护中,都需要大信息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难以引进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二)资金投入大,缺乏专项党建信息化建设维护资金。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建设,而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坚持不断地建设和完善,特别是软硬件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更需要有足额的资金保障。一方面在硬件投入上,党建信息化建设需购买服务器、保密设备,配备电脑、网络等基础设备进行配套,并建立专项维护资金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更新设备。另一方面在软件投入上,进行设计、开发、安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结合党建工作发展需要不断对系统进行维护调整。单靠组织部门难以承担相关费用。(三)资源整合不够,资源共享困难。现有信息化软件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投入多,形不成合力,信息资源得不整合。县市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