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概论第9讲我国古代文学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827219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文化概论第9讲我国古代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我国文化概论第9讲我国古代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我国文化概论第9讲我国古代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我国文化概论第9讲我国古代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我国文化概论第9讲我国古代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文化概论第9讲我国古代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文化概论第9讲我国古代文学(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一、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 魏晋时代,文学已经觉醒被视 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典论论文)。以 后,文学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越来越重要了。魏晋以后的士 大夫几乎无人不写文学作品。 二、漫长的发展历程 诗歌 诗经( 四言诗) 楚辞(杂 言体) 五言诗 七言诗 声律和丽 辞长足发 展 五言、七 言律诗格 律成熟 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 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 散文 尚书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骈文(魏晋六朝主导文坛) 古文(中唐古文运动后占据 统治地位) 散文的三大功能:叙事、论说、抒情 叙事文学 魏晋志 怪、轶 事小说

2、唐传奇 小说 宋话本 小说 明清章 回小说 汉代 百戏 唐戏 宋金 杂剧 元 杂 剧 明清传奇 近代戏曲 成熟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 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 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 ,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 文化的最直接的桥梁, 也是世界其他文化背景 中的人民了解中国传统 文化的最佳窗口。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一、诗经与楚辞 诗经305篇 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宴饮乐歌 颂:宗庙祭祀乐歌 诗经内容丰富,主要描写了五方面内容: 1、周部族的历史,如大雅公刘 2、古代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如豳风七月 3、古代战争和徭役,如小雅何草不黄 4、控诉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如魏风

3、伐檀 硕鼠 5、叙述爱情和婚姻,如周南关雎 楚辞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其作品有离骚九歌 九章天问。 山鬼 二、先秦散文与汉赋 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汉赋 汉代大赋代表作家 首推司马相如,其 代表作为天子游 猎赋(子虚赋 上林赋) 汉代大赋另一代表 作家为扬雄,其代 表作为甘泉赋 羽猎赋长杨 赋) 三、唐诗宋词 唐诗 唐诗篇什繁富,名家 辈出,流传至今的作 品有55000多首。 唐诗发展过程分初唐、盛唐、中唐、晚 唐。其中尤以盛唐、中唐的诗坛最为光 辉夺目 盛唐:唐玄宗开元、天宝时 期50年 中唐:从安史之乱到唐宪宗 去世的70、80年。 盛唐诗歌 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 山水田园诗派

4、以高适、岑参为首的 边塞诗派 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与杜甫, 在艺术风格上,李白诗飘逸奔放,杜甫诗 沉郁顿挫。 中唐诗歌 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个以白 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等为羽翼,主要 继承了杜甫正视现实、抨击黑暗的精神 ,强化了诗歌的讽谏美刺功能。另一个 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李贺等为羽 翼,主要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 、勇于创造的精神,特别致力于在杜诗 中稍露端倪、尚未开拓的艺术境界。 宋词 真正成为一代文学 之圣,并在古代诗 歌史上堪与唐诗交 相辉映的是宋词。 北宋的词坛几乎是婉 约词的一统天下。 晏殊、欧阳修的词反映 了士大夫的精致生活; 柳永词则以青楼歌姬为 描写对

5、象; 晏几道、秦观的词以清 丽的白描语气见长; 周邦彦的词典雅凝重; 李清照的词清新 豪放词兴起要晚。北 宋中叶苏轼首先革新 词风。南宋辛弃疾为 首的词人实现了与婉 约词的分道扬镳,形 成了豪放词派。 四、元杂剧与明清小说 元杂剧 广义的“元曲”包括 元杂剧和元代散曲 ,但元杂剧也可单 独成为“元曲”。 元杂剧有被后人称为“四 大家”的关汉卿、马致远 、白朴、郑光祖和以 西厢记“天下夺魁”的 王实甫。 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的主要体裁 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 公案剧:窦娥冤 水浒剧:李逵负荆 世情剧:救风尘 历史剧:赵氏孤儿 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 说、唐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 三个

6、发展阶段后,到明清臻于极 盛,涌现出了三国演义水 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名 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 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长 篇小说的的双壁。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一、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无 论是抒情文学还是叙事文 学,作家总是把目光对准 人间而不是天国,他们关 注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悲欢 离合而不是属于彼岸的天 堂地狱。 二、“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文以载道”为 整个古代文学 的基本精神。 “文以载道”一方面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政治 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使作家重 视国家、人民的群体利益,即使在纯属个 人抒情的作品中也时刻不忘积极有为

7、的人 生追求。 另一方面,也是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政 治的附庸,从而削弱了其主体意识和个性 自由。 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性知识抒 情。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 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也正是抒 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 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生动的 图卷,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这 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 理的最好窗口。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追求的艺术境界是 空灵和神似,是那种变化莫测、知其妙 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艺术化境界。 中国古代文学也遵循“诗教”,即在文学作品中 有节制地宣泄情感,而不把感情表达得过分强 烈,使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一种“ 怨而不怒”、“婉而多讽”的中和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