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语文荷塘月色2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23507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一年级语文荷塘月色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一年级语文荷塘月色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一年级语文荷塘月色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一年级语文荷塘月色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一年级语文荷塘月色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一年级语文荷塘月色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一年级语文荷塘月色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5 荷塘月色从容说课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名作。文章尽现荷塘之美,营造出一种朦胧、幽美的意境,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学本文,应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欣赏文章的“画面美”。无论是荷塘的月色,还是月下荷塘,景物美妙怡人,画面立体感强,并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不仅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氤氲着浓浓的诗意。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文章善用修辞、叠词,选用恰当的动词,既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态,又使行文轻缓舒徐。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悉心品味,仔细揣摩,学习运用替换法、删除法等方法理解玩味,体会语言独到的美。赏析文

2、章的情调美。通过体察文中景物描写的感情色彩,深刻领悟作者的情思,感受这种情感的社会性、时代性、个体性。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评价作品中的“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休现鉴赏的独特性。散文教学,需要借助视听手段,引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看,美美地赏。听妙音、感受声韵美;看美景,感受画面美;赏文意,品析技巧,体味情感。通过“我读一我赏一我说”三个环节,引领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观赏美,体验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积累词语,背诵课文4、5、6段。能力目标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2.学习文章运用比喻、拟人、通感、叠字等形象地描写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

3、技巧。德育目标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思想情感,了解旧时代知识分子不满现实,彷徨迷惘、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教学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语句的含义。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认识、评价作品中的“我”。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典雅、清丽,教师若能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定会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随机指导学生朗读。2.美点寻踪法。注重学生的切身感受,由学生自主品析文章的美,教师归纳学生的看法,作必要的引导点拨,

4、力求重点突出,繁简分明。3.讨论法、点拨法。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课堂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沟通认识和看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比如课文画面美、语言美的赏析,对文中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语句的筛选、解读,都应交付学生自主完成,特别是对文中“我”的认识、评价,应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独立完成。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以求独到的发现。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背诵课文4、5、6三段。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你亲那臃肿而蹒跚的

5、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科沉积在我们心头。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板书文题)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多媒体显示“荷塘月色”的优美画面(可参考科利华SCS的配套画面)、学生感受画面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欣赏美景,体味感情。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可依学生的朗读水平作相应的指导。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读破句;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

6、思想感情。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一般分五级。篇名,小标题与正文之间,段与段之间停三拍;句、问、叹和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长句中没有标点的地方有的也应适当停顿;根据作者在句中所表现的感情也要作适当停顿。重读就是把句中重要的词语读重一些以示强调。“重要的词语”要在具体的句中体会确定,一般地说,句子中的主语、动词谓语、修饰限制的定语要读重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语要读重一些,感情色彩比较强的词语要读重一些。语调的变化是用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一般地说,表颂扬的、赞叹的、热诚的、悲壮

7、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祈求的、感激的、沉痛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犹豫的、怀疑的、暗示的、双关的句子,要用曲调;表心平气和的、庄重的、谨慎的、仁慈的句子要用平调。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交代、说明性的内容,描写幽静环境、秀丽景色的内容,含有庄重、尊敬、沉郁、悲哀、凄凉等的内容要读得缓慢;紧张气氛的内容,激烈对话的内容,慷慨陈词的内容,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恐怖、惊愕等的内容要读得急促些。4.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教师可同时出示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投影显示: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乘凉煤屑踱着点缀颤动霎时敛裾媛女选两个学生注音。明确: 三、美点寻踪,体味课文的美1.

8、教师请同学们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生1:这篇课文很美,和初中学过的春背影相比,似乎别具一格。春是明快的,背影是饱含深情的,荷塘月色嘛,是纯美的。生2:这篇文章很优雅,像淑女一样,而春却像小伙子,富含朝气;背影像老者一样,似乎捋着胡须在幽幽长叹。生3:这篇文章很朦胧,文中有两三处看不懂。生4:这篇课文写景很别致,我特别喜欢其中的写景文字。教师总结:看来,朱自清先生着实是个大手笔,就我们接触到的三篇文章来说,异彩纷呈,手法各异。对本文的整体印象,大家的感觉不约而同,那就是美。2.美点寻踪(1)教师提问:这篇课文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桌之间讨论,交流看法。明确:文中的写景特别美。文

9、中有些句子很精美。文中的情调非常美。(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看法。明确:这篇文章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画面、语言、情调。四、具体赏析课文的美1.赏析文章的“画面美”。(1)提问:由文题可以知道,本文主要写“荷塘”,绘“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学生明确:4、5、6段。(2)学生齐读4、5、6段。(3)教师提示:写景,须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一些文学技法,力求形象、灵动。请具体分析这三个段落写景的妙处。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担一个段落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文章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体现了景物什么样的特征?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技巧?”这样三个问题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参与,个个发言

10、。负责相同段落的两个小组可以私下交流一些看法。小组讨论完毕后,请各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在全班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第一小组发言:课文第4段主要写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风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出了荷花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出了荷香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了荷叶田田的妩媚姿

11、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写荷叶的美的情致。第二小组补充:本段写景的技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动静结合。作者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和花苞,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这是静的画面。紧接着他就捕捉那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是动的画面。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第二,文章不写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

12、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叶子、花朵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类似的写法在初中学过的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也有体现,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第三小组发言:课文第5段主要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是难写之景,作者借荷叶、荷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写出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

13、像是画在荷叶上”写月影,灌木的黑影可怖、杨柳的倩影可爱。总之,文章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成的朦胧景象。第四小组补充:本段写景的技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虚实结合。先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则又是虚拟,但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虚实结合,写出了一种摄人心魂的意境。第二,衬托手法。单写月光比较单调,作者又着力摹写月的投影,有“参差”“斑驳”灌木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结在一起,构成了美丽而繁杂

14、的图案。第五小组发言:课文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出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蝉声、蛙声。“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写出了淡月下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第六小组补充:本段在写景方面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浓淡相间。写荷塘四面,凝聚点在柳树,写月下的树景,因为远近高低尽是柳树,把一片荷塘围住了,“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而杨柳的“丰姿”就在迷蒙的雾气中显露出来。这里着墨较浓。然后,则写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声,树下水里的蛙声,随意点染,这是淡写。整个段落浓淡相间地勾勒了整个荷塘的

15、月夜风采。第二,量词的运用较好。如“一片荷塘”“一团烟雾”“一带远山”“一两点路灯光”,这些量词起到了丰富、润色、强化形象以及渲染、加强诗情画意的作用。记得初中学过的湖心亭看雪(张岱)中量词的运用很有特色,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教师总结: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画面立体感强,并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疏密有致,这就不仅使画面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氤氲着浓浓的诗意。2.赏析文章的语言美(1)配乐,请学生朗读课文,勾画精美传神的词句。(2)教师选几位同学朗读勾画出的词语和句子,分类汇总学生找出的词句,概括句子美的特征。教师提示:这些优美的句子,有的运用修辞,有的用词精当,下面我们从修辞的运用、叠词、动词的选用三个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美。(3)揣摩体味运用修辞的妙处。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运用辞格的句子。学生明确:运用比喻的句子有: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