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定稿)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822451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农村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农村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农村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农村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定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学校开展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广西 河池 南丹县车河镇中心小学 吴桂湘内容摘要: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吟诵品析经典诗文,可以逐步丰厚校园中的人文底蕴色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当前,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可以说是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如火如荼地实践着。农村学校也在这个大潮中迈出了步子,可是走得步履维艰,存在着很多现实性的问题。在农村学校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应该提到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日程上来,读经诵典才会绽放异彩。关键词:经典诗文 诵读 校园文化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

2、它,可以修身养性,启迪智慧,开启万孝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有位教育专家曾这样说过: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因此,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吟诵品析经典诗文,可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使“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成为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丰厚校园中的人文底蕴色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当前,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可以说是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如火如荼地实践着。农村学校也在这个大潮中迈出了步子,可是走得步履维艰。近一两年,农村各校也都开始了有关“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

3、。总观农村学校开展的活动来看,活动基本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师生学唱跪羊图及手语表演、学生的经典诗文书法比赛、经典诗文手抄报比赛、经典诗文作文比赛和老师的经典诗文论文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每每这些活动悄然而至后又悄然而逝时,总让人感到困惑和疲乏。感慨声,埋怨声,哀叹声,随时随处都能听得到。感慨这活动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埋怨这活动的形式性,哀叹这活动的收效性这使我想起了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的片头曲:你是否爱过我。于是我就想提这样的问题了:对经典诵读你也是否爱过呢?总观此课题研究活动,我认为农村学校存在着以下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农村学校里普遍存

4、在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一、 学校校园经典诵读文化氛围不浓1、校园文化打造粗糙。学校氛围是传递信息的独特语言,“润物细无声”,蕴涵着巨大的潜教育因素。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让浓郁的古风诗韵香飘校园:花坛里,沐浴古诗词;餐厅内,装饰“经典墙”;走廊上,高悬精辟之语.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此问题,总观农村的学校,情形就不容乐观了。校园里成看的经典诗画作品没有多少张。校园里也就贴它几张古诗配画图或是画它几张图画。那图画就草草几笔,粗糙简单。有的就节选着弟子规或三字经几句贴着,花坛无诗,餐厅无典,校园很多地方就更谈不上诗文经典了。如走进村下小学去看,情形

5、就更糟了。粗糙的校园文化打造,书香的氛围无从让学生有着真实的感受。2、经典读物匮乏。这是造成当前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读书少、无书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学校的经典读书仅限于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资料汇编,学校图书馆收藏的经典诗文读本非常非常少,对学生开放的就更不用说了。村下学校就更谈不上开放图书室让学生阅读了,图书室只起着一种摆设的作用。再者,学校经费不足,目前在这方面更没有投入,学生很难在学校中借阅到自己喜爱的经典诗文读物。这种情形,真让人悲哉!3、校园广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校园广播是学校宣传的阵地,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这一手段,在课前、课间和活动的时间里播放古诗文诵读或古典音乐供学生欣赏,让学生从古诗文

6、配乐诵读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在提高学生的双文素养方面会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播放经典古诗、散文、古诗文配乐诵读等,让学生爱上读书,让校园充满诗书韵味。可我们的农村学校又有多少这样的校园广播呢,广播仅限于播放通知和广播操音乐。4、班级创建经典文化少之可怜。班级文化指些什么?我想应该是班级图书角所汇集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书画读本,学生在班级墙壁上张贴的作品,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副副诗配画作品,展示孩子们诵读经典的一份份收获等。班级文化的创设,对学生可以说是益处多多。学生一走进教室,抬头便见诗,就会有置身于浓浓的古诗文气氛中。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为走进古诗文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同化

7、力、促进力。可农村的学校,班级里又有多少经典文化?班级没有建立图书角,添置最佳书籍,设制经典之窗,营造“图书室就在身边”的气氛。有的班级有了图书角,可那也仅是为了应付上边的检查胡乱地挂着几本书,根本不成样子。如此这般景象,更无法让学生一走进教室,油然而生“望梅不能止渴”之感,以书为伴,以睹为快。总观课题开展情况来看,班级文化创建确实需要努力改进。二、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脱节1、语文教学课堂少经典,效率低下。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练习,完全忽视了在教学中渗透经典诗文。更没有课前几分钟读经典的活动。教学结构繁琐、拖沓、松散。课堂教学,问答如山、习题如山。这又怎能有时间让学生诵读

8、经典诗文,从而记住更多的经典诗文数量呢?2、诵读缺乏指导。通过观察,我不禁想问一个问题:“当前,全国经典诵读开展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为什么农村学校的经典诵读的现状却不近人意呢?”我认为,这与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是息息相关的。当前,快餐式的低层次阅读占据了学生相当多的阅读时间:课堂内,教师重分析,重灌输,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的具体指导;课堂外,那更是了无指导,学生往往是自生又自灭。结果,是造成了教学中厚实与涵养的丢失,带来了教学中浮躁与浅薄的盛行。尤其是古诗文的诵读指导,我们很多老师没有潜心地钻研过,更无方法上的细心指导。什么语调的高低,情绪的激昂悲愤,节奏的快慢,学生只能从课堂上模糊地感受一些,

9、但很少有过细节的实践。这也是学生诵读水平欠缺的原因之一。3、诵读时间较少。时下,“功利阅读”毫不动摇,课业不堪重负,成了经典诵读的最大障碍。总有一些家长和老师怕影响功课和考试,老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有意无意地挤占了孩子们的读书空间,限制了他们的阅读自由。不读书,少读书,可以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致命伤。语文课多年来还是基本停留在以课本为主的轨道上,区区三十几篇课文被我们翻来覆去讲个不休,学生的课堂课外时间被大量的练习题、大量的书面作业挤占了,学生没有阅读的自由,自然也就没有自由的阅读了。我校给予学生经典诵读时间就仅限于每周一早读升旗后的那十多分钟,少之可怜。这少量的时间又怎能提高学生的诵读

10、哦?4、老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读书的热情,知识贫乏。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进入更高文化层次和精神境界。只有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不断学习新知识,对提高自身素质,完成教学任务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们都懂得: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可我们有的教师靠吃老本,几乎与书本无缘,有的当教师后就不曾好好地坐下来读过一本书过。厚积薄发是做学问的一条原则,没有深厚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奔放的思想和深刻的见地,更谈不上创新。就拿2011年12月17日广西举行的第二届经典诗词知识竞赛来说吧

11、,可以说是开卷有益的一次大检阅。看看,很多学校都是先装场面,然后开卷弄题了。就是开卷,有的老师都还搞不懂。记得当时我在考试时,有几个老师在问:“孙子是孙武吗?”“孟子原名是什么?”“ 是不是格律诗?”听着他们问的这些问题,我不禁在心里想着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们啊,你现在懂得些什么了?平时读不读书啊?当前,书报刊物的普及,电影电视的普及,学生知识面相当的广泛,教师如何接受新知识,用渊博的知识,精辟的语言,去培育我们的少年儿童?只有读书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就学到老。”读书学习应该摆到每位教师的工作日程上来。三、各种比赛活动流于形式,师生参与面窄。1、学校开展的活动内容多而不实。总观近两年来各农村学

12、校申报课题开展活动以来,学校开展了多种活动及比赛。如:师生学唱跪羊图及手语表演,经典诗词朗诵比赛,经典诗文手抄报比赛,经典诗文配画作品比赛,班级经典诗文诵读表演,教师经典论文比赛等。这些活动是按课题计划要求开展了,内容显得很多,但在这些活动中,真正能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中去,有多少次?能深入到每一个老师的实践中去又有多少回?负责的老师,把任务交下去,由着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也,是好是坏不重要,完成任务万岁,万万岁!2、比赛活动流于形式,师生参与面窄。诵读经典诗文,就是让学生读书明理、读书做人。从古诗文中吸取中华文化的智慧,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应当进

13、入文学化的境界,远离低俗,升华自己。师生应人人参与其中,真正地去学经典,用经典。总观各学校开展过的活动,只有学唱跪羊图及表演活动,师生参与的面最多,而其它活动,实为应付。学校为着应付上面的检查,或是每个班选上它几个人参加,或是每个班发上它几张纸,拍上它几个镜头,一切草草而做,一切匆匆而结。什么手抄报啊,诗配画啊,每次就那么五六个人有机会去搞搞,其他学生也只能是袖手旁观。就是有机会参与的同学,也是各自发挥。老师真正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的,少之甚少,给予学生的细心指导更是微乎其微。经典活动中,看不到老师们的妙笔生花,很多的都是网上捡来的“精美花瓶”。活动中,有多少次能看到老师参与的慷慨激昂,大声吟唱

14、?没有,没有,还是没有?这种流于形式的活动,激发不起师生的诵读热情,更谈不上诵经读典的收效与成果了。3、经典诵读搞突击式,缺少持续性。经典诵读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应该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是,观察农村学校的活动就不然了。经典诵读嘛搞突击,上边有通知比赛之类的文件下来,就按要求抓他几个学生来背背,来写写,来画画,能应付就行了。为了省事,有时,上边也就弄些比赛的考卷让师生做做,然后把比赛的场面装装,拍上几张照片作为活动的材料就行了。应付这些活动过后,校园依然如故,沉寂。四、农村学校如何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当前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存在着很多困难,如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

15、足,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匮乏等,但这些不应成为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障碍,成为活动开展的拦路虎。在农村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要取决于领导的重视,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领航。作为领导,要能保证经典诵读的时间,就必须把它作为一项课程安排。作为教师就应该把经典诗文诵读纳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作为一生的教育承载。农村各学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1、一日多读,书声琅琅。(1)晨读,就是用早读的时间来读;(2)课前读,就是在上课前用2-3分钟诵读古诗文;(3)午写。就是在下午上课前专门安排10-15分钟,让学生在悠扬的古典乐曲中进行古诗词的描红或书

16、法练习;(4)晚读,就是晚上自读或与父母进行“亲子共读”。2、每日一诗,聚沙成塔。在教室的黑板前设计一个版块“每日一诗”,每天抄一首古诗在黑板上,上课前引导学生读诗一分钟。坚持不懈,就能日积月累,聚沙成塔。3、周一升旗,激情诵读。在每周一早晨举行的升旗仪式时,结束国旗下讲话后就开始举行全校师生的激情诵读。可以按低、中、高年级段的先分后合地读,也可以完全齐读。这样的诵读,场面恢弘,颇有声势,能激发诵读的情感。4、摘抄笔记,代替作业。可将经典诵读融入家庭作业,每个学生每学期都准备一个精美的语文笔记本作为抄写之用。作业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每日一名言;第二部分是每日一诗,鼓励学生摘抄古诗文并背诵下来。第三部分则是根据课文教学而布置的相关拓展性作业。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会积累丰富的古诗和名家名言,对于学生的学习大有益处。5、寓读于乐,活动充实。对学生诵读的情况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抽查、评比,也可以定期开展古诗文擂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