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

上传人:七****) 文档编号:118822210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范文】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范文】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范文】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范文】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范文】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向四十分钟要效益”这是我们数学课永恒的追求。如何让这四十分钟升值,良好的情境对课程的导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好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有效捕捉到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益不高。因此,教师在创设情

2、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有效性。创设有效情境常用方法有以下四种:1.巧设悬念。悬念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开,又丢不开放不下,尤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记忆深刻。正如人们在看电视连续剧时,当看到某一故事高潮想看出结果时,而这一节却结束了,观众心理的悬念久久不能消失,而课堂教学就要在学生产生悬念时进行新知传授和探讨。实践表明:教师要是能在课堂上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要学生事先准备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并量出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得数保留整数)。上课开始了,“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

3、一猜的游戏,只要你能报出所准备的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的度数,我就能猜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有的学生用小手遮住自己所准备的三角形,生怕我看到了上面的写的度数。而我一一猜对了学生们的提问。这时学生群情高涨,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老师的秘密,就在学生急待解疑情况下进行教学,学生对新知识印象深刻,记得牢靠,甚至终身不忘。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开始,也可以设计这样的悬念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猜谜游戏,你们随意说出一个多位数,我都能够很快猜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了很多个多位数,甚至有一个学生一连串说出他爸爸和妈妈的电话,我都一一作出了正确的回答。“老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4、快把方法教给我们吧!”我因势利导:“等我们学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就知道老师是怎么猜的了。”这时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兴趣盎然,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迫不及待地让老师教给他们猜谜的诀窍。这样的教学,把学生们都引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2.与时俱进。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活水,让学生在活水中畅游。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具有新颖性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学中在围绕某个知识点创设情境时,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年?特征和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的真实起点,了解学生对这学习材料的兴趣程度如何?他们的心理实际需求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5、热情。例如在镜子中的数学教学中,许多老师常用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入,但我觉得这个故事对于学生来说巳是“耳熟能详”了,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淘气为什么迟到了,这个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新颖性,加上多媒体课件演示的生动性,学生都被吸引住了。当他们看到淘气明明是在下午5时30分(镜子里的时间)出发的,加上路上用的10分钟,应该来得及看电影才对呀,因为电影是5时40分开始的。可是为什么当他走到电影院的时候,电影却己经结束了呢?学生的探索欲望与激情都被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淘气,置身于故事中,热烈地讨论起原因来了。有的说:“这是因为那个钟表坏了。”有的说:“不是,是因为淘气

6、看的时间是镜子里的,所以不准确。”有的说这样的导入效果,是“猴子捞月”所无法达到的。3.联系生活。心理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学习和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循环小数的认识”中,“小数的依次重复”出现的现象和生活中的循环现象有那么多相似,我们可以利用生活这个精彩的情境为数学内容服务。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生:喜欢!师:那你们认识音乐里的乐谱吗?(师出示1 3 5-!1 3 5-!1 3 5-!1

7、 3 5-!-)师:想试着哼哼吗?学生兴致勃勃地放声唱了起来。师:现在你们想说什么?生1:都是1.3.5.这样在重复的,生2:唱不完的-从唱歌1 3 5-!1 3 5 !1 3 5-!-中让学生感知循环。这就已经够了,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让情境体现数学的本源性,这是多么巧妙,多么精炼,多么有效!4.故事激趣。一则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内容的情境。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利用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情节,结合生动、色彩鲜明的幻灯导入:一天,天气炎烈,猪八戒抱着个大西瓜解渴。孙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每人吃四分之一吧!”八戒不高兴了,说:“西瓜是我找来的,我应多分一点,我要六分之一,最少也要五分之一。”孙悟空切了六分之一给八戒。八戒看看人家吃的西瓜又瞧瞧自己的说:“奇怪!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创设了最佳情境,激发了学习参与学习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只要在理解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巧于、精于、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就会极大吸引学生的“眼球”,我们的数学课肯定会迎来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无心插柳的“柳岸成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