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胡真上海杨行中学初中英语对分教学设计说明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22169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胡真上海杨行中学初中英语对分教学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6胡真上海杨行中学初中英语对分教学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6胡真上海杨行中学初中英语对分教学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6胡真上海杨行中学初中英语对分教学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6胡真上海杨行中学初中英语对分教学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胡真上海杨行中学初中英语对分教学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胡真上海杨行中学初中英语对分教学设计说明(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初中英语的对分教学设计华师大附属杨行中学胡真2014年11月11日,我有幸在上海财经大学聆听了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对分课堂的讲座。当时实践对分的主要是大学课堂。张教授在讲座上介绍了他的对分理念:一半的时间给老师讲授,这个是P(presentation)阶段;A(assimilation)阶段,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D(Discussion)阶段,学生回到课堂讨论。所以对分课堂又称PAD课堂。PAD课堂的新颖之处在于,一方面,它的名称让人联想到了苹果的平板电脑,电子书包和互联网+,让人预感这将是整合新技术的课堂学习模式;另一方面,它清晰地用“对分”表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把学生主体

2、的理念落到了实处。另外,PAD的顺序,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吸收过程,课堂既要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又要保证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在讨论阶段,利用了教学中的师生、生生、组组之间的动态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能迅速找到学生的认知问题进行澄清和解释。我立刻就决定,这是值得尝试的教学方式。作为普通公办学校普通班级的英语教师,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家长配合程度的差别都特别大。班上有大量的随迁子女学生。有的学生,学习心不在焉,回避课堂交流,学习任务能拖就拖。他们虽然坐在教室里,其实并没有融入到学校的氛围中,就像是学校的边缘人。因此,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这些学生重树自信,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尽量把全班

3、调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回到学校后,我开始尝试对分。其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张教授一直耐心地给予我指点。1、 对分的实施准备1. 合理分组,有效参与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六年级为37人,九年级28人。为了讨论方便,采取4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分组可以由教师引导完成,也可由同学自行完成。合理分组是保证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讨论的前提,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根据学生成绩和性格进行搭配。这样分组的好处是:(1)按成绩分组,每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对分学习,能够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得到同伴的帮助,减少学习的心理压力。程度较好的学生也能积极思考。(2)按性格分组。不同性格的学生,

4、带来不一样的讨论风格,为小组讨论带来多样性。融洽的讨论氛围能帮助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醒学生要擅于倾听和分析同学的意见。另外,尤其注意个别性格突出的学生的安排,避免小组内出现冲突。2.介绍对分,了解方法根据一次在课堂做的小调查,在之前的学习经历中,很少有经常用讨论学习的课堂。当问到进行小组学习时,大多数同学的印象是讨论就是聊天,小组任务交给组长就可以了。因此,有必要在对分实施前,向学生介绍对分的具体流程和方法。尤其需要学生熟悉讲授-吸收-讨论的流程,了解课堂讨论的方法。我的做法是,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一次对分讨论,再适时介绍。具体方法如下:案例一、学习记听课笔记边听边记录要点,是非常有

5、效的学习方法。现在教学中大量使用了PPT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能非常高效地进行语言操练。但是PPT的知识呈现是整体出现的,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教学安排。在课堂中,教学会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而调整,因而板书也必不可少。此外,学生跟随教师板书的节奏,用笔记录教学的要点,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用笔记本记录课堂笔记,一是内容集中便于学生日后进行复习;二是笔记本相对书本,空间比较大,可以记录更多内容;三是便于班级检查和督促。之前,我会直接规定笔记的格式,要求学生依照统一格式完成。学生对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格式毫无所知。我则不得不用一两周的时间来纠正学生的格式“错误”。我尝试引入对分的方法,让学生对笔

6、记的作用有更深的理解。首先,向学生介绍了5R笔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记录(Record),在主栏中记录。2.简化(Reduce)。下课以后,将记录概括在回忆栏,即副栏。3.背诵(Recite)。遮住主栏,利用回忆栏中的提示,复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4.思考(Reflect)。5.复习(Review)。最早用这种方法记笔记的是我上一届的学生小苏。经她推荐后,我向当时班上其他同学介绍了这种方法。 对这一届六年级学生,由于预备班学生年龄尚小,小苏的5R笔记结构比较复杂,我并没有硬性规定必须按她的格式做。只是特别强调了笔记中要能体现出自己的课堂思考,为复习留有余地这两点要求。然后请学生们自己

7、设计最有利于他们复习的笔记结构,并整理当天的笔记。 第二天,回到课堂,利用课前几分钟,全班四人一组,迅速组织讨论,选出了他们认为最优秀的笔记。在引导全班对比了选出的几本优秀笔记本后,“约定”本学期的笔记格式。使用对分学习记录课堂笔记的好处是,学生们不仅知道了要如何记笔记,更明白要学会利用笔记进行学习和复习。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也能基本熟悉对分的流程。 (预备班笔记) (九年级笔记)案例二、错题整理在教师讲评完练习之后,通常有整理错题的任务。要求学生把错误的题目整理到错题集上,并写上每道题错误的理由,目的是为了老师确保学生上课确实听明白记录下了正确的答题思路。这项工作通常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尤其对错

8、误较多的同学,本来就信心不足,面对大量要整理的错题更容易望而却步了。错题整理对老师的批改要求也比较高。每道题必须仔细纠正。如果学生因为粗心等原因,把答题思路写错,今后在复习中就会不断加深错误的印象。由于学生写错题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还要纠正部分学生少些漏写的情况。 做过讲评过的练习,正是老师教授过程之后,进一步内化吸收知识点的好素材。因此,我告诉学生,这本题集,是为了将来考考自己,考考同学用的,并不是他们理解的把错题搬到专门的本子上给老师看的。第一天讲评完练习后,我要求学生们到课下整理题目,先不写答案。第二天回到课堂,先自己在“便士贴”上迅速答题,自己批改核对。再小组内交换,互相考一考,用“便

9、士贴”答题,互相对照着试卷和笔记批改,讨论错题的正确思路,把仍有困难的题目,提交全班讨论,进行集体的分析讲解。这样的互相考一考,批一批,既巩固了知识,又有新鲜感。把答完题的“便士贴”拿掉后,题集还可以重复利用。 (学生错题集)通过这些教学常规活动来引入对分,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对对分有感性认识,熟悉对分的基本流程。另外,初中英语课,一周6节课时,每节课40分钟,要完成单元的单词,语法,课文,阅读,写作和练习等任务。教材的编排结构,每一单元以话题为中心,围绕话题编排语法,词汇和交际功能句型。教学常规活动方面,通常包括要求学生上课记录笔记,完成背诵默写和订正任务,整理错题,完成其他抄写或练习作业等。对

10、许多老师,收作业,催默写和订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每天都是一场耐心和意志的较量。尤其是默写和订正任务。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几个特别调皮的学生,把订正任务拖到放学时间,必须要老师全程盯着才会完成。一边是老师的焦虑和愤怒,一边却学生毫不领情大有似与老师死磕到底的意味。不妨先从这些教学常规任务开始,解放自己,也解放学生。2、 运用对分的课堂设计 根据初中英语的教学要求和教材编写结构,教师采用不同的课型进行教学。根据教学方式来划分,课型可以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根据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来划分,可以分为词汇,课文,语法,听说,阅读,写作等。教师根据不同话题情境,和学生情况,组织恰当的教学课型。根

11、据课型特点,融会贯通设计对分模式。预备班的写作课和初三阅读课,我的具体做法如下:1.预备班写作课的对分设计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因为它能充分检验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但是,写作也是教学的难点。如果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仅仅以语法正确,字数足够为目标,学生没有进行写作的激情。写作课很容易成为其他教学听说读写活动的附属。甚至有时候,教师直接给学生范文让学生背诵。考试的时候,学生就从这些背过的范文里,套用现成的句子。这样,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旦让学生试着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来的句子基本的句子结构,语法,拼写错误百出,惨不忍睹。事实上,除了口语交际,写作也是实现交际的一项重要技能

12、。这是学习写作的交际目的。从这个角度,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在经过和张教授仔细的讨论后,确定了基本方案:一个星期为一个学习周期。学生从周末至周四完成作业和写作。周五进行写作课课堂教学。课堂结构:每节课都包含两个部分。(1)讨论部分,每节写作课,首先小组内互相批阅作业和作文,记录讨论的情况和疑问。随后,抽点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教师进修答疑。最后,通过投影展示一到两篇比较有代表性的作文,全班一起批改点评。(2)讲授部分,导出下一话题,介绍基本表达,引导学生开阔文章的写作思路。作业结构:作业包含三个部分。(1)记一记,从每天的学习和背诵材料中,搜集至少五个认为可以用在作文中的素材(2)想

13、一想,还想在作文里表达什么,但是还不知道怎么表达,至少一条(3)写一写,周四晚上完成写作。至少50字,不设上限,越多越好。学生预先知道了写作题目,通过做作业积累基本的写作素材。这时候的作业,是学生有目的自主思考积累素材的过程。想一想是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也是为了将来学到相关表达时,学生能有更深的印象。鼓励学生写的越多越好,是为了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案例:6A写作 Introducing Myself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作文。作为预备班的学生,第一年进入初中学习,对同学老师学校都还有新鲜感。因此这篇作文是非常契合学生的心理的。(1)讲授阶段。在周一的时候,我给学生看了两篇介绍自己的短文

14、,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结构,比如可以先从介绍自己的名字,班级,年龄开始,再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介绍自己的课外活动,介绍自己的最喜欢的动物,电影,歌手,演员等等。(2)吸收与独立作业阶段。我随后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尽可能地搜集可以用到写作中的素材。(3)讨论阶段。写完作文后,回到课堂,我要求学生四人一组,互相批改作文。之后,抽点学生谈谈小组的讨论情况。通过投影,全班一起批改一篇写的比较好的作文。 (预备班学生的写作本)因为每位学生完成了个人作业,对写作内容有了基本的思考,课堂讨论的内容就有了保证。通过组内分享,学生会发现彼此之间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兴趣等许多方面的差异。通过互相修改语法错误,探讨写作内容的

15、过程,既提高了英语能力,又帮助学生学会讨论,评判和思考。2. 初三阅读课的对分设计对于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如果说预备班和初一尚是打基础的阶段,到了八、九年级,对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就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读写能力。到了这一阶段,不少之前缺少阅读量和词汇量积累的同学,就会明显觉得学习吃力起来。我带另外一个九年级班级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这个班级是随迁子女班,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外学习英语的条件和习惯。如果说在低年级的时候,还能靠课堂的吸收应付考试,到了八九年级成绩就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尤其到了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动力远比不上本地要参加中考的班级。但是,仍有部分学生,突然醒悟到这是他们最后的认真学习的

16、机会了,变得认真起来。无奈落下的内容太多,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作为老师,看到学生想学,总是要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们,也是对彼此四年教学相长的交代。为了充分地调动课堂,我引入了当堂对分的办法。课堂结构:当堂对分的课堂,同样包含了讲授,独立作业,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四个步骤。(1)学生拿到阅读文章后,我会简单介绍下文章的背景知识,标题,引导学生观察配图等(教授阶段)。(2)接下来,学生每人手里都有考纲字典,边查字典,边理解原文(独立学习阶段),同时完成学案上的任务。(3)小组讨论,互相检查核对答案,记录下一些难点和需要老师讲解的地方,或者一些想分享的观点(小组讨论阶段)。(4)请小组分享自己的他们的讨论成果。在全班讨论阶段,请大家讨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最后的总结。学案结构:学案任务通常也包含三部分。(1)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