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度上学期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819398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学年度上学期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学年度上学期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学年度上学期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0学年度上学期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0学年度上学期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学年度上学期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学年度上学期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学年度上学期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2010学年度上学期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行将结束,在此,就本学期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作如下小结:一、指导思想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2、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3、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4、力求为教学提供便利;二、教材分析全册课本安排了八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3至5篇,共32篇。每单元安排习作一篇,共八篇。三、教学内容学习习惯;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习作四、学情分析我班学生计38人,男生16人,女生22人。学生知识基础良好,但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与强化,并加强学法指导及学习兴趣培养。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在上册教材中内容较多中有时为了

2、赶进度,教学不够扎实,形成恶性循环。给以后的语文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 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 五 、具体工作(措施)(一)、制定教学计划。对不同的课文明确了重难点。教学计划使整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在预定的安排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二)、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安排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长城一课就采用了看图与学文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去年的树一文就用情感引读法,激发学生不同的情感,让他们感悟、想象、思索,达到教学目标。乌塔就用朗读为主,体会文章的内容,自

3、学完成教学目标。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用最简单、最恰当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三)、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天放学时都为学习布置具体预习任务,并适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新课授完,必要求复习。用小组长检查,教师抽捡的方法进行督促。通过一段时间,学生知道该如何预习了,也能自觉复习啦。2、正确的上课方法。“该说时就说,该听时就听,该写时就写”,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3、写工整字,做规范作业。强调文字书写的重要性,并适时进行写字训练与指

4、导。统一规范作业格式。学生坚持每天练字(四)、针对本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语文方面的弱点重点突破。1、汉语拼音。利用早读,教学生字时等一切可得用的一切时间,进行复习、巩固汉语拼音。2、字词记忆。从开学起,坚持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读写、听写。3、课文朗读。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4、阅读。从平时上课到考试,刻意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多思考,多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水平。(五)、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采用了一些个性化的方法。1、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将所学课文,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摘抄记录。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2、每周写一篇作文。一般不

5、规定作文内容,进行自由作文。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发展学生的创作才能。六、工作反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重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充分发挥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做到一读促讲,以读为主,注重体会;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狠抓识字写字关及语汇积累;并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亦有相当的不足之处,如语汇积累方面虽狠抓落实,但成效并不显著,成效与付出极不相称,须改进方法。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存在一定不足,知识运用上存在较大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须加强表达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另外,须注重日常监督及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总之,经过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一定提高,课堂教学方面也有所进步。但也有很多不足,如本班学生不遵守纪律,成绩一直不够理想。今后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