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专项复习语文-修辞专题+标点符号的用法+必背的80首古诗词的填空题

上传人:zha****588 文档编号:118818236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专项复习语文-修辞专题+标点符号的用法+必背的80首古诗词的填空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升初专项复习语文-修辞专题+标点符号的用法+必背的80首古诗词的填空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升初专项复习语文-修辞专题+标点符号的用法+必背的80首古诗词的填空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小升初专项复习语文-修辞专题+标点符号的用法+必背的80首古诗词的填空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小升初专项复习语文-修辞专题+标点符号的用法+必背的80首古诗词的填空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升初专项复习语文-修辞专题+标点符号的用法+必背的80首古诗词的填空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专项复习语文-修辞专题+标点符号的用法+必背的80首古诗词的填空题(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升初专项复习语文-修辞专题+标点符号的用法+必背的80首古诗词的填空题小升初专项复习修辞专题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对偶、引用、双关。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胡描绘一事物时,使语言形象、生动、寓有感染力。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如:共产党像太阳。(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

2、了、构成”等。如:弟弟成了泥了。(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2、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闪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使人觉得亲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拟人有两种类型: 一是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描写。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二是人直接同事物说话。如: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 的未来展翅飞翔?3、夸张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夸张不是浮夸,

3、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夸张只用来表现形象,抒发感情。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1)扩大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缩小夸张,如: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3)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如: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4、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起到增强语气、充分抒情、集中说理的作用,读排比句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

4、痛快淋漓之感。5、反问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加强证据,增强表达的效果。6、设问设问也叫设疑、提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反悔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富有变化。设问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7、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准确运用对比, 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突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1)两体对比,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2)一体两面对比:的确

5、,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已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8、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一种修辞方法。对偶能鲜明地提示事物内在联系,反映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形式整齐,结构匀称,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便于传诵。9、引用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引用包括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如:鲁迅先生有两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二是间接引用,如: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

6、画中游”。10、双关双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的一种修辞方法。双关的运用可以使表达委婉含蓄、幽默风趣而耐人寻味。例如:“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在这段对话中,鲁迅先生用“碰壁”这个词语,指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及与黑暗斗争的艰难,语言生动而发人深省。一、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

7、连牛粪都不如。二、读读下面几句话,比喻句是( )。A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B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C水像白花花的“珍珠”,长流不尽。D罗丹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似的。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2、骏马和老牛也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小徐长得像她妈妈。( )4、棉花像白花一样白。( )5、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飞起来。( )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绣花鞋。( )7、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8、可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9

8、、小河日夜喧哗着,仿佛在唱一支无忧无虑的歌。( )10、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四、指出下面的比喻句是用什么比什么,相似点是什么。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这句话用_比_,相似处是_。2、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面前。这句话用_比_,相似处是_。3、刺猬遇到强敌,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这句话用_比_,相似处是_。4、来到瀑布正面,看到青松翠柏中间是一条飞舞着的闪光银带,从上跌下来,溅起几尺高的水花。这句话用_比_,相似处是_。五、下面的比喻句,好的打“” ,不好的打“” ,并把理由简要写下来。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

9、( )_2、小河如飘动的绸带。( )_3、走廊的一头走出白求恩大夫,记者们像捕获猎物似的扑上前去,七嘴八舌地问长问短。( )_4、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一群小野兽倾巢而出。( )_六、先判断下列各句是否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若是再说明是拟人还是拟物。1、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得嗤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 )2、人老了,可地并没有老,要靠科学给它点滋补,让它长出更好的庄稼来。( )3、清脆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4、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5、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 )七、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拟人?哪些是拟物?分别将序号写在横线上。1、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10、。2、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3、风推开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4、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5、祖国,我的亲娘,我回来了。6、这家伙摇头摆尾地走了出去。7、蟋蟀们在这里弹琴。8、忽然后面跑来了一只狼,慌慌张张地说:“慈悲的先生,救救我吧!”拟人( ) 拟物( )八、指出下面哪些词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哪些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大雨如注 兔死狐悲 绿草如茵 鬼使神差 骨瘦如柴 明察秋毫如饥似渴 争奇斗艳 水平如镜 归心似箭 莺歌燕舞 固若金汤比喻:_比拟:_九、下面各句都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请你写出它们各用什么代什么。1、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谁倒企业的牌子,

11、就砸谁的饭碗。本句用_代_,_代_。2、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千里马”,更需要“伯乐”啊!本句用_代_,_代_。3、在中国民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本句用_代_。4、“泥裤子”一直跟在“粗辫子”的身后。本句用_代_,_代_。十、在下列各句中挑出反问句和设问句,并在句后括号内注明。1、浪费也是犯罪吗?( )2、浪费怎么不是犯罪?( )3、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 )4、这一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全是勤奋努力嘛。( )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所以一切全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6、是谁这么不讲卫生,竟然在教室里随地吐痰?( )十一、下面的课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按顺序填空,下列几组答案中唯一正确的是( )。(1)手术台就是阵地 (2)蟋蟀的住宅 (3)沙漠里的船(4)锯子是怎样发明的?(5)把牢底坐穿A比喻 拟人 比喻 设问 夸张B夸张 比喻 夸张 反问 比喻C比喻 拟人 夸张 设问 夸张十二、看广告,知修辞。1、金星,电视中的一颗明星。( )2、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十三、读古诗,辨修辞。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