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专题讲座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816531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专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师专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老师专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老师专题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老师专题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师专题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专题讲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专题讲座说明:学生可以在提供的参考题目以外自拟题目完成学习报告,学习报告不少于1500字,成绩合格获得教师专题讲座学分。参考题目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 刘晓明1.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如何看待教师的职业倦怠?2.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如何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3.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如何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二、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和教育策略 刘晓明1.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发展特点?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你认为如何根据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进行教育?三、学校主题教育活动设计 石艳四、我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与选择 赵刚五、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2、 孙立权六、学校事故的归责与安全管理曲正伟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当你踏进校园,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已无法舒展你紧锁的双眉;当你走进教室,同学们婉转悠扬的诵读已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鸣;当你端坐桌前,以一句“这点小事也来烦我”打发满含委屈来求助的学生;当你从积满灰尘的书本下找出一份“古色古香”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点甚至只瞄上一眼便心安理得地走上讲台当这一切在你的身上闪现时,你或许已经感染上了“职业倦怠症”。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前许多教师的心理素质并未因其职业的神圣性、特殊性而比其它行业的人更健康,相反其问题更日益增多,越来越复杂。“职业倦怠症”就像一种无声无形的瘟疫,正在慢慢地侵蚀我

3、们的肌体和灵魂。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界定自从弗登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以来,这个领域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有关职业倦怠的定义并没有完全统一,但大部分学者指出职业倦怠是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是不能成功地应付各种负面压力的结果。还有人认为,这种耗竭是个人过度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所致。因此,综合各种有关职业倦怠的定义,我们认为:职业倦怠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在教学领域,国外大规模的国际研究表明,教师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反应,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一般都同意教师经历着

4、倦怠的三种心理反应。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指感到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就是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教师职业倦怠有着各处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总的来说,经受着倦怠的教师一般表现出五个方面的症状:(一)身体的,表现为慢性衰竭感。总有“累”的感觉,体力透支明显。 (二)智力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一件事上,做决定时很艰难,一旦做出,又很难承担相应责任。 (三)社会的,感到极度的精疲力尽,以致于不能做感兴趣的事。 (四

5、)情绪的,偏执、猜疑、自责和丧失自尊心,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情感对待学生。 (五)精神的,生活起来沉闷无趣,逐步走向极端逃避现实。 随着这些苦恼感的增强,直接影响每位教师乃至整个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会直接危害教育事业的发展,阻碍学生的顺利成长。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归因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既与职业有关,也与个人有关,还与社会大环境相联系。(一)职业因素。教师是一种多应激的职业。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既承受着外在期望的压力,又面对内在的角色冲突,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的低创造性,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问题。 1外在的期望。从古到今,教师被认为是

6、最崇高的职业。从古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到当今培养跨世纪人才,无不体现教师的神圣和伟大。然而在当今多变的社会里,价值趋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也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2角色冲突。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如果教师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单就教师的职业角色来说,就有多种,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朋友与知已、心理治疗工作者等等。因此,教师在各种不同的人们心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出现角色冲突及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3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

7、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成功具有不可确定性,职业成就感不像其他职业那么明显,会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4职业的低创造性。教与学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种能动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的教育与教学应有较高的创造性。而在教学实际中,有许多原因限制了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如,封闭的教育系统,使学校教育只注重对学生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再如,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拼命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的压力导致了教师身心的疲惫状态。(二)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很大影响。 1教学情境。1979年

8、,美国教育协会(NEA)的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的3/4教师认为,纪律问题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原因。目前,学生的问题行为日益严重,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师工作的评价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如以各种“率”作检验教师的标准,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不科学、奖励与批评机制不建全,各种考核、评比增多,等等,也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 2.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学校环境中,教师是人际关系网的一个结。比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如果教师在这个关系网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就会使教师心力交瘁,导致倦怠

9、的产生。 3组织气氛。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乃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教师常抱怨学校领导过于缺乏同情心、孤立、官僚、无效能。有的研究发现,缺乏欣赏与支持性回馈乃是助人工作者的重要压力来源。 (三)个人因素。 1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A型人格特征的人较易导致倦怠。A型人格特征表现为极端的挑战性、争强好胜、 力求把握环境、时间观念强、急躁等。B型与此相反。研究发现:A型与B型的人在应激反应的多项变量上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在焦虑、疲劳、心理症状、健康指标、角色过度负荷和物质冲突上,A型性格都比较明显,这些表现与倦怠的征兆有很高的相似性。 2对社会能

10、力的知觉也是影响倦怠的因素。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与一般行业的工作不同。其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特别需要与人互动的人际关系能力,即所谓社会能力。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取决于下列两个原因:是否能觉察到当事人的问题因个人的处置而获得显著的改善。育人目标是否达到。如果教师能知觉到学生因自己的处置有所改善,则会增加他的胜任感,进而提高其育人的动机。如果预期目标不能达到,教师会将其全部原因归咎于工作本身,那么就容易产生倦怠,因而降低育人的欲望。由上述理论可知,教师产生倦怠的原因,在于教师能否知觉到学生的问题因其努力获得改善,以及教师协助学生的目标是否达到,如果教师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效果或无法达

11、到目标便容易产生倦怠。例如一个老师在新学年接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班级,开始时立志要把这个班带好,但经过长时间努力以后,无效果或效果不显著,那么教师就容易产生倦怠。 (四)社会因素。教师工作倦怠是个人行为,但造成的原因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1社会的巨变,使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给人以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于是在选择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痛苦,使情绪发生变化,加上现实中生活条件的不理想,如工资待遇低,住房难、负担重、压力大等矛盾,使教师心理波动较大。 2群体关系也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教师职业心理。某些教师在群体中与人的关系不够融洽,人际关系紧张,使教师产生压抑感和无归宿感,因此有的教师不能愉快地从事

12、工作。3社会支持系统。教师也是人,在遇到困苦时,能得到各种帮助,就能缓解教师的不愉快,减轻工作倦怠感。对教师的帮助应有多种支持形式,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四、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对策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且这种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精神状态还会对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厌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引起教育部门甚至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一) 社会重视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支持。改善大环境,建立对教师的合理的角色期待,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这需要国家切实

13、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把“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作为教育政策法规的制订者,应充分了解教师在新时期里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在制定相关法规时,能切实保护教师权益,使教师真正感受到这一群体为社会所尊重。教师培训部门应探索高质量的培训策略,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不仅要培训教师和未来教师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训,即不仅要教给他们教学技能方法,还应通过培训,唤起他们对教育的责任感和兴趣,并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如何恰当地处理和上级、同事、家长以及和学生的关系。(二) 学校引领从组织角度来说,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应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关心教师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

14、一些实际生活困难,协调好教师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协助教师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因为社会支持是预防职业倦怠的必要因素。研究发现,每学年秋季的9-10月、春季的3月和5月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期,那么在这些时段里,学校领导要更加关注教师,多与他们交流沟通,鼓励他们将消极情绪排解出来,还可以邀请专家给教师进行咨询或组织培训,让教师学习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支持与关怀,以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心理的危机期。学校可多安排教师参加一些活动,这样既帮助教师释放了累积的情感又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同事间交流的机会,为以后工作中更好的同事间支持打下良好基础。另外,通过增加教师进修、参与学校决策机会等

15、,加强教师对自己的自信心和对学校的责任感,也有助于防止职业倦怠的发生。(三)自我调控教师要远离职业倦怠,就必须调节好自我心理,努力从工作中体验到幸福和欢乐。要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倾诉,以适当的方式宣泄苦闷,释放压力。要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健的身体,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1展现欢喜心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在欢喜积极的心态中你又有什么可倦怠呢。2常怀平常心职业倦怠表面上看主要是因为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与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问题。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活,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的做人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小得小失。俗语说得好:“知足者常乐”、“心静自然凉”。有位哲学家说过,铲除杂草的最佳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