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环境法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816113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环境法学》作业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电大《环境法学》作业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电大《环境法学》作业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电大《环境法学》作业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电大《环境法学》作业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环境法学》作业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环境法学》作业及参考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1,一、名词解释1.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给定体,就是生态系统。2.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经过长期演化以后,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期内会保持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3.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违背自然规律,不合理地开发利用环境所造成的环境问题。4.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摄入某种物质后,制造出或本身就是另一种生物的营养食物而被其食入,通过这种

2、一系列的植物、动物、捕食与被捕食等的食物营养纽带依次连锁转移关系,最终被人食入的途径。二、简答题1简述人类环境的含义和内容。答: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发展所必须的和相关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就是人类的环境。人类的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社会环境主要指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条件,如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相应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和哲学的观点机构等。自然环境一般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2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是

3、什么?答:各国环境保护法一般根据本国的环境状况和特点,把与本国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必须并且可能加以保护的环境要素规定为环境的定义。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3. 环境要素有哪些重要特点?答:环境要素具有一些重要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制约着各个环境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基本关系,而且还是认识环境、评价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这些特点主要有:(1)最小限制律。(2)等值性。(3)环境整体性在于环境诸要素的个

4、体之和。(4)环境诸要素具有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约的特点。4简述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答:搞清楚人类在自然界所处的位置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人类是环境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是环境的改造者,能够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各种条件去能动地改造自然,对环境造成良性的或恶性的5. 什么是“十分之一定律”答: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

5、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三、单项选择题1.组成生态系统的四部分是( C )A、空气、阳光、水、土壤B、人类、动物、植物、无生命物质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D、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2.在执行地方标准时,对于地方标准中未涉及,而国家标准中已有的项目,应当( B )A参考执行B加以注意C同时执行D无须执行3.城市作为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其污水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B )A回灌地下水B集中处理C各排污单位负责净化责任D排放到郊区4.低级营养级生物能向上一位营养级生物提供的能量,通常只有( B )A、1/15B、1/10C、1/8D、1/55.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

6、法规和规章的立法依据是( B )A中央决议B宪法C经济法D全国人大决议6.在某些地方,人为地减少了有害昆虫的天敌青蛙,导致农业减产,这体现了( C )A、“能流物复”律B、“相生相克”律C、“负载有额”律D、“协调稳定”律7.秦朝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山林及雍堤水。这实际上就体现了现代所说的:( D )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能流物复”律D“负载有额”律8.我国就主要水系的水污染防治所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所针对污染的水域是( C )A长江B黄河C淮河D海河、滦河9.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属于( B )A一级消费者B、二级消费者C、三级消费者D、混合消费者A10.生态系统

7、全部生命的能量都来源于( A )A太阳B空气C水D土壤11.首先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是( D )A21世纪议程B里约宣言C增长的极限D我们共同的未来12.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琏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C )A十分之一定律B生物量金字塔C生物放大D物质循环13.一般将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D )A原生环境问题B生态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第二环境问题14.当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不一致时,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C )A社会规律B经济规律C自然规律D阶级利益1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只有( C )A物B行为C物和行为

8、D物和行为、精神财富1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最主要的是( A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氮氧化合物D一氧化碳17.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D )A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B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环境破坏C自然环境破坏和人工环境破坏D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18.大规模环境污染在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中首次出现在( C )A人类社会早期B以农业为主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C产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50年代D当前19.在国际环境法律关系中,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 )A国家B国家机关C企业事业单位D公民20.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B )A第一环境问题B第二环境问题C科学技术问题D环境与资源问题四、多项选择题1.按环

9、境要素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 BD )A生态环境B人工环境C城市环境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2.国家进行环境与资源管理时,可以采取的手段包括( ABCDE )A行政B经济C教育D法律E科学技术3.地学上,把地球表面的整个自然环境分为( ABDE )A水圈B生物圈C外层空间圈D大气圈E岩石4.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相关的立法主要包括( ACDE )A国家法律B民间习惯法C国务院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或规章E国务院部门规章5.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的进行方式是( ABCE )A物质循环B能量循环C食物网D食物链E生物富集6.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有( CDE )A预防为主B综合利用C以可持续

10、发展为导向D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E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7.下面属于环境权的是( ABCDE )A安宁权B采光权C通风权D清洁空气权E优美环境享受权8.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中的最主要的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的是( ACD )A水循环B氧循环C碳循环D氮循环E氢循环9.预防为主的原则,在下列法律法规中均有体现( ADE )A环境保护法B森林法C水土保持法D大气污染防治法E海洋环境保护法10.“三同时”制度中的三个同时,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BDE )A同时立项B同时设计C同时申报D同时施工E同时投产使用11.环境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有( ABCE )A综合性

11、B社会性C技术性D强制性E共同性12.贯彻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的方法有( BCD )A全面规划、合理布局B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者规定了各种强制性的整治与养护的责任C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D采取污染掀起治理措施E对重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强综合利用13.环境行政制裁的方式分为( AD )A行政处分B行政调解C行政仲裁D行政处罚E行政处理14.补偿性的方式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适用( BDE )A消除危险B恢复原状C消除影响D赔偿损失E返还财物15.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 ABCDE )A、海洋B大气C矿藏D人文遗迹E自然保护区16.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主要表现为( ACE )A具有

12、规范性B须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C具有法律的约束力D制定技术性很强E经授权由有关国家机关按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17.环境行政诉讼的范围是( BCD )A确认环境犯罪之诉B请求履行职责之诉C请求行政侵权赔偿之诉D司法审查之诉E请求赔偿经济损失之诉18.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取决于( CD )A人类活动B社会发展C技术水平D经济能力E科学技术19.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方法是( ABC )A合理布局B制定实施具有预防性的环境管理制度C全面规划D采取限期治理措施E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20.环境行政处分的依据是( ABCD )A国家关于行政处分的法规B事业单位内部的规章C国家环境行政

13、保护的法律法规D企业单位内部的规章E行政处罚法五、案例分析环境民事法律责任与一般民事法律责任有一定的区别,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请求,被告否认侵权事实的,应由被告负举证责任。2一般的法律责任必须以行为人的行为违法为前提,若行为不违法就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环境民事法律责任则不同,除了对行为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外,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对行为人一些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也要其承担一定的民事法律责任。3承担环境民事法律责任不以主观上有无过错为前提,不管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只要在客观上污染了环境,造成他人财产或人

14、身损害,就需要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1)审理过程不合理。对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请求,被告否认侵权事实的,应由被告负举证责任。本案中,应由水泥厂承担证明生料粉尘无害的责任,而不应由原告证明生料粉尘有害。水泥厂无法证明的,即视为该事实成立。对于超标排放的损害应予赔偿的判决是恰当的。(2)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不要求行为的违法性,因此仅仅以是否超标排放来划分是不正确的。本案中,被告无法证明其排放污染物无害时,应推定存在因果关系,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应充分考虑自然灾害、气候等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害,分清被告承担责任的大小。作业2一、名词解释1. 可持续发展 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通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当今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2. 环境保护法 各国环境保护法一般根据本国的环境状况和特点,把与本国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必须并且可能加以保护的环境要素规定为环境的定义。 3环境法律关系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是环境的改造者,能够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各种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