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_在考古学与哲学之间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13558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史_在考古学与哲学之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艺术史_在考古学与哲学之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艺术史_在考古学与哲学之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艺术史_在考古学与哲学之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艺术史_在考古学与哲学之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史_在考古学与哲学之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史_在考古学与哲学之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艺术史:在考古学与哲学之间 编者按 “可视的艺术史”是把过去将死的、体现为文字的艺术史,置身于它所诞生的原初语境,艺术史因此更加接近其母体艺术。学者李军擅长哲学思辨,又遍访欧洲的博物馆、艺术馆,对艺术史中的经典作品(绘画、建筑、雕塑、空间、城市)进行过田野式的考察与考古学式的调研,从而使得其新著可视的艺术史在艺术和考古,以及艺术史和哲学之间建立起动态的平衡关系。(封面图片配文:“丹托教授向他的同行黑格尔博士展示20世纪晚期哲学的最高成就”。本期编辑:Aviva)艺术史:在考古学与哲学之间文/杨简茹李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代表作品:专著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 穿越理

2、论与历史李军自选集;译著宗教艺术论 拉斐尔的异象灵见;主编“眼睛与心灵:艺术史新视野译丛”(北京大学出版社)。近年来,有关艺术史哲学的研究蔚然成风,原因在于学界对美术史方法论和美术史学史的提倡,其中尤以中国美术院校的学者研究群体为主。如此一来,艺术史通向哲学的距离似乎要比通向其母体艺术的距离近得多。在笔者看来,这造成了一种学科失衡,而尽管所从事的是艺术史研究,但研究者往往既缺乏对艺术切身的感悟,又缺乏真正的哲学训练。所幸的是,这种研究范式开始受到质疑与突破。如果艺术史研究只停留在方法论和史学史的层面,那么,其则既不可能往哲学的层次深入,也不可能增加人们对艺术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很难见到这些学者用

3、他们所分析的方法论进行艺术史中个案研究。 在这一学术背景下,李军先生的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为走入困局的艺术史哲学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期望重构“艺术史”,把过去将死的、体现为文字的艺术史置身于它所诞生的原初语境,还原为“可视”的艺术史。作者擅长哲学思辨,又遍访欧洲的博物馆、艺术馆,对艺术史中的经典作品(绘画、建筑、雕塑、空间、城市)进行过田野式的考察与考古学的调研,从而使得其新著可视的艺术史在艺术和考古,以及艺术史和哲学之间建立起动态的平衡关系。 哲学的辩证本书前两编的论述是对“可视的艺术史”写作逻辑的阐释。第一编“收藏与展览的考古学”与第二编“现代艺术史体制”,从收藏与文化遗产

4、的关系一直谈到博物馆的诞生,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博物馆会形成一部普遍的、针对于所有人的“可视的艺术史”?作者看到博物馆作为一种体制,其形成对艺术和艺术史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编的论述充满了艺术史哲学的论辩味道。贡布里希将艺术史之父的位置给予了黑格尔。贡布里希的说法具有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李军借他的说法继续追问:谁才是真正的艺术史之父?作者找到了另一位艺术史之父瓦萨里。将瓦萨里看做“艺术世界”的创造者,有三个原因:一、写作大艺术家传,发明了“艺术史”;二、设计乌菲齐宫,建造“瓦萨里走廊”;三、创设欧洲第一个现代艺术教育机构佛罗伦萨设计学院。瓦萨里的逻辑系统呈现一种倒凹字型的空间形式

5、,建立起一个艺术、历史与空间交汇一体的艺术世界。既然艺术史的起源与博物馆密不可分,那么艺术史的终结自然也和博物馆之间构成内在关联。作者分析了丹托在艺术世界和艺术的终结之后中“风格矩阵”的序列变化,这种逻辑排列的方式模仿了美术馆空间排列的方式。但是和瓦萨里相比,丹托忽略了“艺术世界”最重要的空间维度博物馆收藏、展陈制度。从“艺术终结论”到“博物馆终结论”,再到“博物馆非终结论”,皆没有脱离瓦萨里的“艺术世界”三元格局,因此,一个“完成”而不是“终结”的现代艺术史体制是一个更为强大的体制。 图像影响思想李军的艺术史研究是建立在对原作的解读和分析之上的。在人类认识的发展史上,图像学(Iconolog

6、y)和诠释学(Hermeneutics)两门学科相伴相生,而这两门学科都与圣经以及古老的基督教传统密不可分,并且都有共同的假设:神圣的的文本必须经过解读才能够为凡人所理解。对于圣经这样由文字构成的文本,对它的解读方式是诠释学的;而对于古代社会以来,特别是中世纪以降的圣像画和教堂绘画,解读方式就是图像学的。无论是对文本的解读还是对图像的解读,都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本领,这就是图像学和诠释学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令人感慨的是,诠释学经过了20世纪哲学家伽达默尔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哲学解释学与接受美学,即诠释学从对于神圣文本的诠释,变成一种普遍的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图像学则没这么幸运,自20世纪以

7、来仍停留在对圣像画的阐释上。因此,李军的创新之处在于他发现了一种空间化的视觉文化传统。 在第三编“历史与空间”中,作者有两个精彩的推论:一是瓦萨里不是从西斯廷礼拜堂的图像布局中,有逻辑地推论出艺术史模式,而是从图像中直观地看到了这种模式;二是瓦萨里的历史模式另有所本。 如果瓦萨里时代真有一种独特的历史模式,它又是什么呢?作者找到了另一种图像传统:方济各生平祭坛画。瓦萨里曾对存放这幅画的圣十字教堂进行过大规模的改造,圣十字教堂必须追溯到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教堂。这座教堂形成的三层图像空间的布局从完整与合理性而言,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超越,同时它的空间布局和艺术装饰又被编织在政治、宗教与文化语境之中。“从

8、某种意义上说,阿西西上堂的图像设计已使某种革命性的约阿西母主义的历史神学,借助于波纳文图拉历史神学的中介,以图像的方式合法化了,并在合法化过程中,使约阿西母主义历史神学的革命性某种未来之新(在方济各会那里已经转化为某种已然发生之新)超越一切旧的意识形态图像化了。”这句话不仅是本章的题眼,同时也是作者对空间来自文本、文本又来自空间的思路一个长期的、缜密的思考。把瓦萨里空间化,将文本的形成追溯至图像的影响,在此,图像不仅仅是思想的插图,而是反过来影响思想,这正是可视的艺术史对艺术史研究的贡献。圣方济各教堂上堂内景 新艺术史观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作品+艺术家”的艺术史写作方法,也不同于当今艺术史史学

9、史和方法论式的写作将艺术史变成哲学史的翻版,作者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史写作方式树形图。这种图像传统曾在哲学领域较为盛行,从17世纪的理性主义哲学家笛卡尔的“哲学之树”、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达朗贝尔的“百科全书树”、18世纪的博物学家林奈的分类概念、海克尔的生命种系演化树人类谱系演进树到弗莱切尔父子的“建筑之树”,其呈现了一条清晰可辨的轨迹和路径。“树形图”在本书第四编“图像的物性”的研究中有两条线索:一是对树形图的图像渊源考证,二是对思想史上的树形图的发现,作者力图复原和尝试重建人类历史中图像与思想之间极为复杂的联系,提出“图像创造思想”的反题。只是,在本书中,关于“树形图”还停留在考证和辨析

10、阶段。当然,因篇幅和主旨等原因所限,作者没有具体展开如何进行树形图的艺术史写作方式,但是他明确表示将会在接下的写作中,对“树形图”与“东方”的关系进一步考察,并将延续可视的艺术史的逻辑线索,穿越中西艺术的壁垒,建构跨文化美术史研究的宏图。 李军的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与其另一著作“家”的寓言当代文艺的身份与性别,二书的出版刚好间隔了20年时间。熟悉作者李军的人都知道,其学术兴趣在古代,但他的学术实践则是从当代文化出发。读者可以将作者历年来的写作放入一个长线逻辑中进行阅读,关于“家”的情结的“子-父”关系到现代艺术史建构的“父-子”关系,再到“树形图”,隐约可见贯穿始终的思想轨迹。当然,无论采取任何方式对这本书进行总结归纳,都容易陷入简单化的倾向,“开卷有益”才是触碰作者思想深处的最好方式。 好书推荐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什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天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早安!献给所有努力的人.学习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