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国际金融》作业考核试题

上传人:A11****业论文 文档编号:118810447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国际金融》作业考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国际金融》作业考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国际金融》作业考核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金融考核题论述题1、国际资本的流入可能对一个国家很多不良的影响,为了控制国际资本流入对经济的不良影响,国际上主要采取了哪些政策来抵制这些不良影响。(只要回答应对策略,无须回答不良影响)答:(1) 推进汇率市场化进程。可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对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的弹性,允许更多企业进入外汇市场,这样可以使外汇供给过剩大大改观,使一级市场的价格比以前更能准确反映真实的外汇供求状况,从而逐步形成市场化汇率。同时,进一步扩大外汇远期市场的规模、品种和交易范围,大力发展汇率避险工具,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汇率稳定目标的压力,降低国际套利资本的获利空间。(2)

2、完善外汇管理政策。建立健全立法和执法体系,加强执法检查,加大对违规资本流动打击力度,打击“地下钱庄”、外汇黑市交易、现钞非法携带出入境等破坏外汇金融秩序的违法行为,全面梳理现行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同时建立系统全面的外汇资金跨境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对异常资金流动的全方位监控。(3)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外利率水平对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力会加大,我国的利率政策应考虑本国经济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资金供求状况,同时又要兼顾国际利率关系。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将使利率工具与汇率工具更加协调配合,使它们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有力手段,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力。2、如何

3、看待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双顺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双顺差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你有何政策建议?)答: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在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的现象 1、经常项目顺差,指进出口贸易、出口大于进口。 2、资本项目顺差,指入出境投资、外资流入大于本国资本输出。 双顺差的影响: 当国际收支顺差来自于大量实际资源的输出时,会制约一个国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国外投资的净流入,则增加了对远期利润、利息流出的资金需求,同时可能会对国内资金的利用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如果流入的资金中包含大量游资,很可能会对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经

4、济安全带来威胁。另外,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还可能招致伙伴国的经济对抗和制裁。 我国国际收支中货物贸易长期顺差的原因分析 内容提要 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的扩大,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客观因素的作用。从主观因素来看:一是我国处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生产力大幅提高,但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二是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对一般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弱;三是我国政府推进出口行业发展壮大,扶持进口替代产业日趋成熟;四是国家为了保护相对较弱的行业,从而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从客观因素来看:一是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外部需求强劲,拉动我国出口增长;二是国内

5、投资增长趋缓,国际市场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了进口,却带动了出口;三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多重限制,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四是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被低估。 2005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国直接投资保持较大规模。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673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3亿美元,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7110亿美元。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673亿美元,同比增长801%。经常项目顺差增加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按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6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3425亿美元,进口

6、2882亿美元,分别增长33%和14%;货物贸易顺差542亿美元,增长823%。 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的扩大,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客观因素的作用。 从主观因素来看: 一是我国处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生产力大幅提高,但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 改革开放28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平均达9.6%,有专家估计到2020年,还可以保持7%左右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之所以成为全球经济的领跑者,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大大激发了经济活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犹如两条自动向前滑动的巨轮,带动中国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同时,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并未引起我国消

7、费需求的同步增长。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降低了社会平均消费倾向。从理论上说,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也不同,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低收入者则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二十年来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下降。然而提高居民收入,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保障体制,是消费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保证。因此,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缩小各阶层收入差距,可使全社会平均消费倾向提高,从而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二是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对一般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弱。 跨国公司将生产或服务的一部分搬到海外,人工成本更低廉,赋税更低,企业负担的其

8、他成本也更低。这种跨国外包产生的影响之一,就是各国的比较优势格局发生重组,而且重组还出现了时间差,即劳动成本密集型生产和服务通常率先外包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国、印度等国。发达国家感受到压力,转而创造更高档次的产品或服务,以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出口优势。但这一过程往往滞后一段时间,从而形成了时间差,在这一阶段,贸易不平衡会扩大。而国内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且供应链不断延长,附加值不断提高。而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大幅增加部分替代了中国的进口,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减弱了对一般产品的进口需求。中国市场上外国品牌、外国设计的产品非常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已

9、转为由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生产。 三是我国政府推进出口行业发展壮大,扶持进口替代产业日趋成熟。 当前巨大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顺差也和中国现有的外资、外贸政策有关。中国现有的外贸、外资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初中国是一个既缺资金又缺外汇的典型“双缺口”发展中经济。为了多赚外汇,克服外汇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限制,1985年开始中国政府采取了出口退税等政策以鼓励出口。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非常快,1978-2005年间年均增长高达17%,为世界同期贸易增长率8%的2倍多,27年间对外贸易增加了68倍。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扶持国内的公司提升产业结构,进而导致大量的进

10、口替代。进口替代型产业是我国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持方向,虽然我国制造业科技基础一直很薄弱,且产业升级的过程充满艰巨性和长期性,但通过进口替代不断实现局部升级将是一个长期现象,积极产业政策对此的支持不是短期性的,可以在较长时期内带来“产业政策红利效应”。最近,随着在华的外国公司,尤其是电子产业领域,越来越多地向国内供应商采购部件,产生了大量的进口替代。 四是国家为了保护某些相对较弱的行业,从而对其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 国家为了保护某些相对较弱的行业,诸如保险、汽车等行业,能够在入世后有一个更为有力国内外的竞争条件,从而对其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这使得国外的同类型

11、产业,在国内失去了竞争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国的进口需求。但2005年后许多行业和产业的保护政策将逐步取消,一些弱势产业的竞争力在近几年并没有得到根本加强,如农业,一些相对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家电、纺织等,则面临如何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 从客观因素来看: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外部需求强劲,拉动我国出口增长。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稳步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4.3%,仍维持较高水平;国际市场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受需求和投机双重因素的作用,仍将继续高位运行;美联储为抑制石油价格上涨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继续采取趋紧的

12、货币政策,小步快走地升息,全球经济有进入加息周期的可能性。从国内看,下半年国内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国家将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尽管面临一定通货膨胀压力,但总体上处于可控范围,本外币负利差可能扩大。综合上述因素的影响,内外部需求都将有进一步强劲的增长,不仅拉动了出口的增长,而且可能减少部分进口需求。 二是国内投资增长趋缓,国际市场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了进口,却带动了出口。 2005年上半年中国投资的特点是:第一产业投资增速加快,二、三产业投资增速放缓;重点行业投资增速继续趋缓;各种注

13、册类型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东、西部地区投资小幅回落,中部地区投资略有上升;国内贷款的资金来源小幅回落,自筹资金增速略有上升;新开工项目继续增长,但当月新开工项目较上月有所减少;房地产投资增速略有上升。尽管国际石油成本居高不下,但中国政府却限制了主要石油产品零售价格的上涨。这样,油价只是对中国的石油公司造成了冲击。石油公司为了应对油价上涨,就减少了向国内市场的石油供给,转而选择出口更多的精练石油产品。同时,中国政府又鼓励这些石油公司减少石油进口。于是,2005年1月至7月份,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仅增加6%,而精练石油产品的出口量却飙升了46%。 三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多重限制,进一步扩大了中

14、国贸易顺差。 按照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原则,中国主要对海外原材料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需求较大。但一些发达国家以国家安全等为借口,对本国企业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设备施加种种限制。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后,某些国家对华出口的管制政策不但没有放松,反而加强,这自然会加大双边贸易不平衡。早先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遏制中国军力发展,限制主要针对的是军事技术和产品,富有冷战色彩。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发达国家对华出口限制出现了军事与高科技并重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更多地从国家竞争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对华出口,通过种种管制手段来确保其国家实力的领先。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有关出口管制部门,在

15、对华高技术出口和项目合作方面实行的严格管制措施,也是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扩大的重要原因。 四是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被低估。 1994年以后我国贸易收支出现连年顺差,与1994年汇率并轨,人民币贬值刺激了出口有很大的关系,但以后几年人民币名义汇率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而实际有效汇率还有升值的趋势,却仍然保持了贸易顺差。虽然关于人民币升值与货物贸易顺差之间有无实际联系一直众说纷纭,但低汇率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国在货物贸易出口方面的增加。3、论述资本金融账户开放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利弊,对我国资本金融账户开放进行综合评判及探讨资本金融账户开放的顺序。答: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的有利影响: (一)从宏观层面上讲

16、。 实现资本账户开放,一国便可以通过鼓励国外资本的流入,更充分地利用外资为本国金融及经济服务。无论从本国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完善,还是从弥补本国资本市场投资、资金不足等方面都能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陈智、车 吒 (2002)认为一国可以通过鼓励本国资本到国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来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收益分配,同时为本国投资者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散投资提供有利的投资环境和条件。 Grabler(1996)认为资本账户开放可以向中国国内投资者提供国际范围内进行投资与套期保值的机会他们可以进行全球性的风险收益权衡,将资产分散于不同币种不同国家不同期限从而将投资组合风险降至最低水平,另一方面资本账户开放也可以使中国的债务人分散债权人。 叶伟春(2010)认为资本账户的开放有利于促进资本流动,增加资本的积累。(二)从微观层面上讲, 资本账户开放的有利影响将通过一国的金融及经济主体,包括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企业等的加快完善表现出来。资本账户开放后,金融管理部门特别是中央银行将加快完善金融调节机制,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及手段来调控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