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作业考核试题

上传人:A11****业论文 文档编号:118810270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作业考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作业考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作业考核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考核题1、 任选聊斋志异中一篇,写出小说名,故事梗概,并简单进行评析答:聊斋志异婴宁婴宁叙写王子服追求狐女婴宁并结成连理的故事。“婴宁”之名,取自庄子所说:“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宁者也。”(庄子大宗师)所谓“撄宁”是指得失成败都不动心的一种精神境界。小说中的婴宁在山野中,爱花爱笑,一派纯真的天性。作者赞美婴宁的天真,正寄寓着对老庄人生哲学中所崇尚的复归自然天性的向往。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 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如清风拂过山野,

2、如泉水叮咚跃过小溪,婴宁之美纯洁如玉,真实如璞,又如自然中被晶莹露珠滋润得青翠欲滴的“笑矣乎”。她的生活环境是美丽的、自然的: “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 门前皆细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这诗意的世外仙地,何等恬寂静谧。在这个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她的天性得到了自由的发展。她是大自然的女儿,也是大自然的化身。真纯自然的婴宁是花的化身。她在花中摇曳,秀美如花,纯洁如花。她是自然的象征。她拈花微笑,得天然神韵。婴宁的美在笑中摇曳,在花中闪现,她的美与笑、花同在。花、笑、婴宁三位一

3、体,融铸成生机盎然、青春勃发的生命之境。花儿灿烂,笑声爽朗,婴宁则是这至美之女神。花的灵秀、笑的生机、少女的青春,相互生发,相互映照,在婴宁、花、笑的蒙太奇变幻中,我们所有的联想都被激发出来婴宁不仅清丽、自然、纯洁、真实,与她的生活环境溶为一体,她的行为更是自由不羁,率性而至 她身上丝毫没有世俗的繁文缛节,她率性而为,与尘世无染。她的行为一如赤子之心,天真之至。婴宁的纯洁在她的憨笑痴语中表观得更是淋漓尽致。她终日“嬉不知愁”孜孜憨笑。她笑对人生,笑对社会。她的笑如此恣意,好像要化作清风把整个社会都遮蔽住 婴宁的笑源于赤子之心,发自内心深处。篇末,作者比之为山中的“笑矣乎”草,相比之下多少人艳羡

4、的“解语花”是多么的俗气与矫揉造作。她的笑如天籁之音, 自然无邪,一如她纯真的灵魂。更能表现其纯真的是她的痴语。婴宁之美,还在于她的生机、洒脱、无挂无碍。就其本性而言,人应当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然而能够活出真我的能有几人。在礼教大防熏压之F,生命的洒脱与自由确实不易做到,对女子犹难。婴宁做到了。这是天然、真实、纯朴的婴宁生命力之所在。这首先表观在摆脱礼俗的任性、自由。礼教对女人有一点基本要求:笑不露齿,语不高声。而婴宁的笑如此恣意,不可遏制。看她与王子服在家中相见一节,先是“隐隐不笑声”,后是“嗤嗤笑不已”,接着是“笑不可仰视”,以至纵情大笑。婴宁的笑如同满园春色关不住,又如生命之泉汩汨涌出

5、。她的笑是她鲜活生命力的表现。令人惋惜的是,如此鲜活的生命力终于在外界重压之下消失了。每读至此不能不令人扼腕长叹:生命本应如此多姿多彩,人生本应如此适意逍遥。这是蒲松龄先生的无奈,也是人生的无奈。婴宁是自然之子,她不染世尘、纯真灵秀,如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在举世皆浊中散发出高沽与雅致,饱含着生命的力与美,展现着人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在她的身上看不出任何封建礼俗的烙印,也绝无人为的矫情。她从空翠爽肌的山林走来,带着花靥,带着肆意2笑,带着人性的真与美。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只有魏晋名士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与婴宁的任性而为略有相似。但是魏晋名士心中充满的是苦闷与与困惑,任性、放达、纯任自然不过是他们

6、渲泄内心忧伤的方式而已。相比之下,蒲松龄所创造的婴宁这一艺术形象则是人性中所深深向往的纯然快乐,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不可能得到,是蒲松龄人生理想的艺术化。并且社会环境越恶劣,这种理想越是蓬勃地生长,终于生睦为中国文学史 E的一株奇异之花。诚如聂绀弩先生所言: “ 婴宁若与小翠篇同读,令人心情有返老还童之感。”2、水浒传如何塑造传奇式英雄人物?答:(1)水浒传所塑造的三类英雄。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神态各异、光彩夺目的英雄群像。水浒传以 “众虎同心归水泊” 为轴线,描写英雄人物经历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百川入海,汇集到梁山泊。他们上梁山的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奔上

7、梁山、逼上梁山和拖上梁山。第一类是性格豪爽的草莽英雄。他们大多出身在社会底层,对黑暗社会早已满腔怒火,一触即发,只要遇到适当的机会,以一些突发事件为导火线,点燃他们心中的怒火,便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奔上梁山,表现了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李逵、鲁智深、阮氏三雄等。第二类是如宋江、林冲、杨志、武松、柴进等人,他们虽然对统治阶级有不满,同情被压迫人民,但或因出身高贵,顾念“清白”身世,不肯落草;或有较好的地位,留恋小康生活,不愿铤而走险。或因“忠孝”思想束缚,不肯“犯上作乱”,因此一定要被统治阶级逼得走投无路,而且还要经过一番严重的思想斗争,才被动地被逼上梁山。第三类人物,或是出身大地主、大富豪之家,

8、或是身居要职,是统治阶级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以消灭农民义军为己任,但是在与农民起义军的搏斗中被打败、被俘虏,被客观形势逼得无路可走,又为宋江等人的“义气”感动,只好“暂居水泊,等待招安”。他们是被拖上梁山的。他们加入义军,一方面壮大了义军声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消极因素,加速了这个英雄群体的解体。如卢俊义、秦明、关胜、呼延灼等。(2)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是古代英雄人物与农民、市民阶层理想人物相结合的产物。水浒传所描写的草莽英雄,一方面继承了古代英雄勇和力的象征,不过他们征服的对象不是自然界,而是人类社会的奸贼。他们具有蔑视统治阶级权威,蔑视敌人的武力,具有战胜敌人的豪迈气概。另一方面,他们体现了下层

9、劳动人民的道德理想。他们性格直率、真诚,总是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个性赤裸裸地和盘托出,不受敌人的威胁利诱,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对统治阶级无所畏惧,甚至对皇帝也说些大不敬的话,对自己的领袖也不曲意逢迎而敢于直率批评,性格豪爽,不为礼节所拘。他们“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体现了与封建理学相对立的“童心”。(3)举宋江为例。水浒传中性格最复杂的人物要算宋江,在他的身上存在着两极的对立,即义士与忠臣的对立。从中反映出了正统文化儒家忠孝思想与市民文化侠义思想的对立,也揭示了宋江性格结构中深层次的矛盾与冲突。宋江一出场,作者就介绍他是“孝义黑三郎”,“为人仗义疏财”,特别强调他喜好结交江湖好汉,富有正

10、义感和同情心。同时他一出场也就受到严峻的考验。宋江私放晁盖,说明他把“义”当作最高原则,当他“担着血海似的干系”放走了犯有“弥天大罪”的晁盖之时,他实际上也犯了背叛朝廷的“弥天大罪”。不过此时的宋江放走晁盖主要是出于挽救心腹朋友的江湖义气,主观上并没与反叛朝廷、聚众造反的意思。而杀惜之后,他经过一番周折奔上梁山,又因为守孝 “奔丧” 回家被捕刺配江州。在江州浔阳楼上,宋江题下“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反诗。忠孝观念在宋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不甘屈辱、要施展抱负的豪侠思想同时也在他心中激荡,这正是宋江的双重人格。宋江私放晁盖是他人生中一大转折,而江州题反诗是他人生中的又一转折。之后,他被黄文炳告发,被

11、判死刑,梁山好汉劫法场把他救出,宋江已经无路可走而奔梁山。宋江虽然上了梁山,带领千军万马与封建王朝进行对抗,但他并没有摆脱忠孝伦理思想的束缚,他把忠与义统一起来,用“义”团结众人,而为的是实现忠心报国的目标。他在上山之前,曾对武松说:“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为人一世。”上山后,他不断向义军灌输忠义思想,在晁盖死后,他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对于归顺梁山的朝廷将官,他一再表示自己上梁山是为了“权时避难”,日后“专等朝廷招安”。他没有在身陷绝境时向朝廷投降,而是在义军节节胜利的时候,带领梁山泊义军去接受招安,他认为这样做是为了报效朝廷,是“顺天”“护国”,是忠义两全,结果带给义军的是毁灭的悲剧。宋江既是忠臣孝子,又是侠义之士;既是梁山泊的领袖,梁山事业发展的功臣,又是葬送梁山事业的罪人。在水浒传以前小说中还不曾成功塑造出象宋江这样具有复杂性格的典型人物,当然小说夸张了宋江的谦虚,逢人就让位,给人虚伪的感觉,是其败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