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09778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认识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4、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教学关键:能用“折叠”“重合”这些基本特征描

2、述出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轴对称教学内容:书第2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一、引入1、出示书第2页的主题图,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图案。2、问:你有什么感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探究新知1、(1)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 (2)出示书第3页的六幅图。尝试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

3、的对称轴。 问: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出示例1:(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2)中间这条虚线表示什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学生交流汇报。 (4)小结轴对称图形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3、出示例2(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2)学生尝试用铅笔画轴对称图形。(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4)师归纳总结画法,并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4、完成书第4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猜想,再实际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象。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

4、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轴 对 称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第二课时 旋转教学内容: 书第56页例3和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2、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教学过程: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玩过“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吗?你是怎么操作?用手示范一下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

5、究“旋转”。二、探究新知1、联系生活,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师生一起体验旋转的现象2、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例3)(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2)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课件演示风车动画: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3)小组活动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4)小组汇报交流。(5)引导学生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3、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例4)(1)自主画图(2)作品展示,交流画法:(3)引导学生小结画法。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美。指导学生完成书第6页“做一做”第1、2题。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

6、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和体会呢?四、作业:练习一第4题。板书设计: 旋 转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第三课时 欣 赏 设 计教学内容: 书第7页上的内容;练习一第3题。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旋转等现象,会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3、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利用平移、旋转、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教学过程:一、欣赏图案1出示书第2页的主题图,欣赏这些漂亮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若干次的变化得来

7、的。 2、这些漂亮的图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它们分别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哪幅图是对称的?二、独立设计1、学习借鉴观察书第7页的两幅图,它们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2、独立绘制问:想设计出更多像这么美丽的图案吗?用这个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通过各种变化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3、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再进行交流评价。三、巩固知识练习一第3题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平移(图案1) 学生作品

8、1 图形的变化 对称(图案2) 学生作品2 旋转(图案3)学生作品3 四课时 欣赏与设计练习课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1、2、57题。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2、经历创作实践的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收集图案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二、巩固练习1、尝试创造让学生做练习一第1、2题。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

9、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2、设计图案做练习一第7题。提出三个步骤:(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3)动手绘制图案。3、练习一第6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能口述图形的特点。三、数学游戏书第11页“数学游戏”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四、全课总结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第一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重点: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2、掌

10、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关键: 理解和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课时: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 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 书第1213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二第1、2题。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用不同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重点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直奔主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二、探究新知1、认识因数与倍数出示书第12页的主题图(1)观察:请看主题图,谁能根据主题图的不同情况写出

11、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2)问:在这些乘、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3)像这样的乘、除法式子中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请看书第12页。(4)同桌互相说说每组式子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问:12的因数共有多少个?(5)讨论:234=53中,23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 讨论:03 010 03 010 2、找因数(例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1)同桌互相讨论,要求不遗漏,看哪一桌找得又对又快?师:18的因数中,最小和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书第13页“做一做”)(3)学生自学书第13页因数的集合表示方法。三、课堂小结:刚才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又快又不容易漏掉?四、作业:练习二第1、2题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112=12 26=12 34=12 18的因数有:1、2、3、6、9、18121=12 62=12 43=12 18的因数1、2、3、6、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