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主动洗手吗?中班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案例分析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118809694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们主动洗手吗?中班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孩子们主动洗手吗?中班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孩子们主动洗手吗?中班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孩子们主动洗手吗?中班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孩子们主动洗手吗?中班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孩子们主动洗手吗?中班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们主动洗手吗?中班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案例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孩子们主动洗手吗? 中班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案例分析 【引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积极方式和重要途径,这不仅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对幼儿机体的不良影响,更好地维护健康,而且,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对成年后的行为与习惯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广东省一日活动指引也明确提出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指孩子们入园、进餐、饮水、盥洗、如厕、睡眠、离园等环节的活动。它是孩子们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洗手是孩子们一日生活活动的

2、一个重要内容,更是孩子们每天必需经历的。到了中班,随着孩子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我们越发对一些生活小环节忽视了。记得开学初我班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后回到活动室时,我发现不少小朋友进厕所小便后直接回到座位上休息或拿杯子喝水,他们不会主动去洗手。这时,我意识到我班孩子们洗手习惯的被动性。因此结合本班孩子们洗手情况,我就对本班孩子们主动洗手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促进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良好养成,鼓励和引导孩子们自觉、自愿地认真洗手。【案例描述】实录一: 冬天时,孩子们早炼后回到班上进行盥洗。这时,听见盥洗室里的天天大声说“你没有洗手,就拿毛巾挂,不讲卫生”。我闻声看过去,只见俊宇手上拿着毛巾正准备挂到毛巾架

3、上。我走过去问他“天天说你没有洗手就挂毛巾,是真的吗?”俊宇低着头说“不是的,我用毛巾擦了手”。“那为什么不去开水龙头的水洗手呀”?俊宇降低声音跟我说“老师,水龙头的水很冰,在家里,是我姥姥用温水帮我洗手的”。这时旁边的几过小朋友也异口同声地说“我也不想洗手,这些水太冰了”。 夏天,喜欢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有一天,午餐前,小朋友进行自理环节。可一会儿,我在活动室听见盥洗室里面传来了哗啦啦的水声,声音很响,我以为是水管爆裂。于是,我走进去一看,只见全部水龙头齐刷刷地被开到了最大。看着孩子们满身满脸都是水花,洗手液搓的泡泡铺满水槽。于是,我就很生气地说“是谁开这么大水,”萱萱兴奋地拉着我的衣角说:

4、“老师,你看!好大的温泉!这是我们做成的,”我一时也无语了。评析:受天气影响,幼儿会主动洗手的积极性不高。向孩子们了解不愿意洗手的原因:冬天时,自来水的温度较低,造成个别孩子不愿意洗手,在家由父母、长辈包办代替。当几个孩子都说到水很冰时,我才意识到当天的气温只有八度左右,气温低,自来水的水温同样也会很低。孩子们的手碰到温度低的水不舒服,肯定不愿意洗手了。离园时,我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得知:有的家长认为天气太冷时,会给一些温水孩子洗手;还有家长说:“天气冷,孩子在洗手时特别喜欢玩水,常常弄得满身是水,于是大多数都由我们帮他洗手”;还有的认为让孩子自己去洗手,会洗不干净,家长不放心。夏天时,气温高,人

5、们都喜欢玩水,如游泳可以给人一种清凉、舒适感。同样孩子们也喜欢玩水来降温,但如果孩子们弄湿衣服,时间长了,就很容易着凉,而会生病。教育策略:1、了解孩子特性。贪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中班孩子有初步的自我管理意识,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我们老师发现孩子喜欢玩水,并弄湿衣服时,并不是生气应对,而是耐心了解原因。并利用晨谈活动与孩子聊聊什么时候玩水好,怎样玩。让幼儿知道弄湿衣服要及时更换,衣服弄湿后无及时更换,很容易着凉、感冒。2、勇敢面对困难。当孩子遇到水温低,而不想洗手时。首先让孩子明白水温低,是受天气影响。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寒冷,让孩子尝试开小的水龙头,先把手湿一点点,再开大一点,让水温

6、适应了,洗手会舒服些。这样,孩子洗手的主动性会逐渐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慢慢地克服生活中的小困难,让他们不断地进步。3、家园做好沟通。孩子们教育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因此,我利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观看自己的孩子在园洗手情况。并对个别家长通过电话沟通或离园时向家长了解其孩子在家盥洗情况,同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盥洗习惯培养的要求及方法,使家园教育保持同步,形成合力。家长还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包办,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树立自信心。家长如果觉的自己的孩子洗手不干净,可以站在孩子旁边观看孩子洗手,给予正确的洗手方法指导。有的家长将孩子洗手过程录

7、制成视频,放到班微信群让其他小朋友分享,这样孩子洗手主动性也提高了。4、家长榜样作用。作为家长在生活中应处处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树立一个榜样,这是教孩子们的先决条件。如果家长都养成饭前便后,活动后洗手,外出回家后也洗手的习惯,那么孩子们耳濡目染之余,让孩子们知道为什么要洗手,自然而然地会自动洗手。实录二:有一天美术活动后盥洗时,我看到俊宇和凯元、子恒等几个人进了盥洗室,兜了一圈就出来,我走过去问“你们洗手了吗?”元元说“我用水冲湿手了”。我看了看元元的手,是用水冲湿过,可手上还有颜料。这时,俊宇也打开手说“洗手很麻烦,你看我的手都不脏。”于是,我马上让他们进去重新洗手,俊

8、宇很不情愿的进去洗手,嘴巴还在嘀咕“我就不想洗手”。评析:怕麻烦,缺乏洗手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中班孩子们已经初步形成洗手的意识,也懂得了洗手的正确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懒于洗手,敷衍了事,不能坚持按正确的方法认真、细致地洗手。很多时候,孩子们是为了执行老师的命令才洗手,没有真正意识到洗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常常处于被动状态。由于孩子们认知发展的限制,缺乏对卫生、细菌、疾病等相关概念及因果关系的认知,加之病菌特殊的存在方式,导致孩子们对手的卫生与疾病的引发等关系认识不清,常常不认真洗手甚至不洗手。教育策略:1、满足孩子的自豪感。 知道自己已经是中班小朋友,那怎样才能当好哥哥、姐姐呢?首先要自己

9、事情要做好。如果主动洗手的孩子,我们老师要及时表扬,使他在得到同伴、老师的赞许和尊重的同时,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心理需要得到极大满足。进而产生积极情绪,激发其主动、积极地洗手,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产生自豪感。2、了解产生疾病的原因。小朋友经常会玩玩具,玩沙,所以手上很容易沾上细菌,其中有些可能会是病菌。如果用脏手抠鼻子、揉眼睛、摸嘴巴,就会把病菌带进体内,引起疾病。因为病从口入,如果不及时洗手,孩子们很有可能受到细菌的危害,身体没有得到健康发展,所以经常洗手是非常必要的。我通过让孩子们观看视频,了解细菌的危害性,使幼儿知道如果不洗干净手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慢慢地孩子们也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

10、3、调动洗手积极性。针对孩子怕麻烦的特点,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尝试、改进,最后总结出三种方法调动幼儿的洗手积极性。一是音乐熏陶。盥洗时,播放轻音乐,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下听着音乐洗手。二是榜样引领。由孩子们选出“卫生小组长”,在每次洗手的时候担任洗手监督员,如发现同伴有不认真洗手,要及时提醒。三是奖励刺激。为了让孩子们更自觉、主动地洗手,我还设计了洗手奖励法。每个孩子一个瓶子,洗一次手,奖励插一根自制棒棒糖,一天共插了几根棒棒糖。每天检查,一个星期统计棒棒糖数量,评出“洗手之星”。孩子们对这个奖励法,很感兴趣,孩子们洗手也变勤快了。4、规范洗手方法。虽然孩子洗手自觉性有所提高,但孩子们正确的洗手方

11、法还需加强练习。我通过自编儿歌让孩子们边念儿歌边洗手:手心搓手心,手心搓手背,手指轻轻抓手心,五指张开洗干净边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在孩子们体验洗手的过程时,我注意观察和个别指导。同时我们在水池上面贴上了六步洗手法并配有相应的图片,让孩子们根据图示洗手,知道洗手的顺序,这样孩子们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3、习惯养成贵在坚持。 孩子们主动洗手的习惯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发现不良的洗手习惯,及时提醒。对于认真、主动洗手的孩子,在孩子的成长档案中做好记录,让家长也分享孩子的快乐。还有个别孩子不自觉洗手的,我们利用观察记录跟踪他们的洗手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以

12、便他们更好地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启示】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将自始至终地伴随一个人的成长,贯穿于一个人的终生教育之中。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我们老师要关注孩子们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如果孩子不主动洗手,我们老师首先要反思、查找原因,然后鼓励和引导孩子们自觉、自愿地认真洗手,增强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练习后,我们班的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还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孩子们都能养成自觉洗手的好习惯,而且生活自理能力也提高了。日后,孩子们还需持之以恒地养成自觉、主动的洗手习惯,这样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