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8808696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市第十八中学17级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 语 文命题人:郑义国 审题人:陈练雄 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条形码、姓名和考号张贴和填写答题卷指定的位置。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

2、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人所有的境界,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看见一棵树,但不知道那就是树,今天看见一棵树,明天又看见一棵树,看到一千天,他才知道那就是树。此时,“树”并不是第一千零一棵树,而是树的概念。如果他进一步了解到什么是概念,而又自觉其了解,他的精神境界就开始进入概念世界了。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念,是人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者。一只猫,它知道饿了就吃,累了就睡,看见可怕的东西就跑。人就不然了。人不但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念。金岳霖曾说“哲学是概念的游戏”,他用了一个似乎自我解嘲的词。人们或许以

3、为这句话是一个戏论,这是因为他没有把这句话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起来。一个人所有的概念就是他的精神境界;一个人所有的概念的高低,就分别出他的精神境界的高低。例如一个人没有宇宙这个概念,他就根本不可能有“天地境界”。明代杨椒山就义时曾作二诗,一曰:“浩气反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补。”二曰:“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一般看来,两首诗是同等地位,但其实迥然不同。第一首是就人与宇宙关系而言,是为天地境界中的话。第二首就君臣关系而言,是为道德境界中的话。又如张巡、颜杲卿死于王事,其行为本是道德行为,人也在道德境界。但正如文天祥正气歌所说,“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4、此等行为意义又不同,虽本是道德行为,但正气歌以之与“天地有正气”连接起来,则是从天地境界的观点看这些行为,又不止是道德行为了。这些分别,以前儒家的人似未看清楚。这里就牵涉到宋明理学中,理学和心学长期争执的一个问题:在修养功夫中“理”的地位。程颢说:“学者需要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一方面“浑然与物同体”,这是直觉。一方面又需要“识得此理”,此理是个概念。直觉所得,须用概念固定,这是概念在哲学中的作用。由此可见,概念在哲学中不可少。没有受益于哲学的人,当然也有他的精神境界,那就是自然境界。中国传统哲学所说的圣贤,都指人的精神境界而言。柏拉图在理想

5、国中说,一个人如果真正了解什么是概念,他就像一个长期被监禁在洞穴中的人,一旦被释放出来,忽然看见天地广大,日月光明。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所谓“哲学王”。“哲学王”类似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圣王”。他们所行之道,称为“内圣外王之道”。 (摘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一棵树”到“树”这个概念的认知过程,必然会带来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B.“哲学是概念的游戏”被理解为一种自我解嘲,是因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C.如果一个人有了天地宇宙这个概念,那么他就可能达到高层次的“天地境界”。D.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可以

6、当理想国的“王”,这和“哲学王”的“王”意思一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用人认识树的过程形象阐释了人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形成概念的过程。B.第四段举杨椒山作诗例,印证了前文概念的高低可以分别出精神境界高低的观点。C.文章批评理学心学之争并引用程颢语,意在强调概念的形成在哲学中的重要意义。D.柏拉图所谓“哲学王”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圣王”,都为精神境界极高的人物。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杨椒山就义时所作二诗表明,一个人是可以存在于两种不同的境界当中的。 B.若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只能是道德行为,体现

7、道德境界。 C.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哲学,缺乏概念,那么他的精神境界一般停留在自然境界。D.根据文意,精神境界的达成应该经历“直觉经验概念固定哲学思考”的过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艺术北京”博览会的独特性在于,它是顺应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具体情况诞生的,它专注于呈现中国本土优秀艺术画廊,致力于策划专业展览,积极推动画廊签约合作艺术家,通过每间画廊的努力共同筑就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变化,“艺术北京”博览会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展览结构,一切从人们对艺术的实际需求出发。例如,2009年,博览会开设“经典北京”板块,满足人们对中

8、国传统艺术以及西方经典艺术的需求;2015年,增加“公共艺术”板块,为更多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和品牌化提供解决方案。今年,博览会的设计艺术板块规模持续扩大,致力于打造艺术与设计相结合的展示与交流平台,并试图打破边界,探索艺术、设计、生活三者间的无限可能,让艺术与设计回归生活。本次设计板块的年度主题为“设计予己”,将关注焦点回归到对人类自我价值的关照之中,以此发掘并推荐更多适合国人的优秀设计。三个艺术博览会见证了国内艺术品一级市场的发展轨迹:画廊在市场变化中积极调整经营策略,艺术家不断创作出更多与时代、人民紧密相连的作品,成熟的市场操作发掘出一批又一批新锐艺术家和优秀艺术作品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

9、9年5月5日)材料二: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表示,不同地区艺术博览会的参展画廊和藏家资源,所呈现出的风格和气息都不太一样。这种方向和趣味的差异与“在地性”有关系。“艺术北京”主要是长江以北区域市场的重要推动者,上海和深圳地区的博览会主要定位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之下,香港巴塞尔辐射面是全球性的,品牌和号召力也很大,既是内地博览会的榜样,又是竞争对手。对于艺术博览会而言,最为核心的就是优质参展机构,还有藏家的发掘与培养,这也是艺博会最应关注的生存空间。有业内专家表示,“每个艺博会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首先,地方政府需要有一个优质的文化类博览会品牌,会给于很大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一些

10、艺术博览会的创始人都是业内的资深藏家,有丰富的行业资源。然而,这能否成为一劳永逸或者长久有效的市场支撑还是未知数。最终还是要落到能否真正做出品质,吸引优质画廊参与,否则很有可能就是昙花一现”。 适应市场,优化经营策略,是所有艺博会都要面临的问题。“艺术北京”从最开始的高端艺术收藏平台逐渐向大众文化消费转换。在本届“艺术北京”中,与京东艺术、hi21新锐市集的深度合作,就是很好的例证。(摘编自市场需要这么多艺博会吗?北京商报2018年5月14日)材料三: 博览会销售过百万作品占比对比图画廊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过百万的作品在所销售作品中占比超过了五分之一,而画廊在艺术北京、上海西岸、上海ART02

11、1艺博会上销售作品过百万均不足十分之一。 (摘编自画廊如何有效地参加艺博会?2017年5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艺术北京”博览会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推动艺术家的成长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B.香港巴塞尔辐射面不止于国内,还着眼全球,画廊在其艺博会上所销售的作品高价位占比比其他博览会要高出许多。C.为了满足人们对中国和西方传统经典艺术的需求,2009年“艺术北京”博览会开设了“经典北京”板块。D.各地艺术博览会的风格不尽相同,这主要取决于艺术家的风格和兴趣,每一次艺博会都会涌现新锐艺术家。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12、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博会的独特性在于呈现中国本土优秀艺术画廊,积极推动画廊签约合作艺术家,共同筑就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B.今年“艺术北京”博览会关注焦点是关照人类自我价值,发掘并推荐更多适合国人现实需求的优秀设计。C.艺术北京与京东艺术、hi21新锐市集的深度合作,这是从高端艺术收藏平台逐渐向大众文化消费转换的市场经营策略。D.从画廊在不同博览会销售作品的高价对比图可见,画廊在内地艺博会上销售的高价作品明显低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 6.影响艺博会生存、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隔着积雪的道

13、地望进去,堂前有些晦暗。近檐处,亮晶晶的冰棱底下,一个瘦颀的老头正身伏在几上。远远地能看见他的手指上下移动着,好像在净心一顾地拨着算盘珠。介绍人朝我做手势,俩人就噤声立在油冻的石门槛外。搁在几上的是一块长条的板,乌漆墨黑,又肉沉沉泛着光亮。声音就是从板上发出来的,叮一声咚一声,无心搭脏,却每一记都不含糊。不能说不好听,却也说不上来是怎么个好听法。那个人就是曾先生,那块板就是曾先生的琴晦庵。曾先生刚刚从上海越剧院退休回乡,因为需要有个人照顾起居,兜三转四的,就找到了我。在这之前,经人介绍我曾去上海做过几年保姆,城里总归不习惯,就又跑回了乡下。曾先生收声立起。介绍人上前招呼,又急出乎拉说了我的不少

14、好话。曾先生只问我怎么称呼,就定下来了。 第二日一早我去上班。果然,曾先生又在老地方拨他的算盘珠了。走到门槛脚跟时,我有点犯难,好比戏文里林妹妹初进大观园,不知这一步该跨不该跨。曾先生在里面喊,进来吧。我轻手轻脚走过,他又续了一句,你忙你的,不用做忌我。说这话时,他的头还是没有抬起来,一双细细长长的手顾自拨弄着丝弦。我里里外外忙碌时,曾先生坐在道地里晒日头看书。日头挪一挪,藤椅就跟着挪一挪。等壁壁角角都清理干净,已到黄昏。我就问曾先生晏饭想吃什么,曾先生说随便;我说灶间需要添不少东西,就扳着指头一件件跟曾先生讲。才扳到第二个指头,曾先生把我打断了,你看着买吧。曾先生放下书本站起来,口气更和缓一

15、些:以后屋里缺什么,该需该用,你都直接添置吧,不用跟我商量。临近月尾,曾先生就会把工钱放到堂前的八仙桌上。钞票是装在信壳里的。一个右下角印着“上海越剧院”的黄色信壳。曾先生真是不怕麻烦。曾先生确实不怕麻烦。每次弹完琴,他都会把琴装入那只茄皮色的锦囊,小心翼翼放到搁庋上,然后再在下一遍弹的时候取出来。有一次,曾先生笑眯眯地指着锦囊问我,你知道这个叫什么吗?我当然不晓得。曾先生又笑眯地跟我说,人都得穿衣服是不是?琴也一样。所以这个就叫琴衣。我顺嘴回对了一句,既然是衣裳,那曾先生为什么冬冷夏热的都给它穿同一件啊?曾先生呆了呆,然后哈哈大笑,连连夸我驳得好。接着正色讲道,礼只是一种仪式,心里有,意思到便好。比如节头年尾我们拜天地祭祖宗,也只是一份心意,还能当真计较下饭够不够丰盛,祖宗大人老酒有没有管饱?曾先生每日弹琴,但有定规。一般都是早饭前弹一阵,夜饭后弹一阵。听得多,我也能辨出来了。今日空腹弹的是平沙落雁渔樵问答和阳关三叠,昨日夜里奏的是渔歌忆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