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说课稿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8806949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酒(其五)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饮酒(其五)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饮酒(其五)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饮酒(其五)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饮酒(其五)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酒(其五)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酒(其五)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八年级 饮酒其五 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 贾玉芳一、 教材分析饮酒是人教版八年级第六单元30课诗五首中的第一首诗。中国的传统文学博大精深,诗歌犹如其中的一泓清泉,常常能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清凉的慰藉。陶渊明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诗人。他,不仅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更对晋以后的唐宋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饮酒则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归隐之后的思想,赞美田园生活的无限美好,流露出诗人融入自然的那种闲适自得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憎恨。虽然八年级的学生对陶渊明并不陌生,但对其思想的高度,对其历史地位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利用这首古诗词的学

2、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理解。将作品与作者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学生不仅学到学习鉴赏诗歌的常见方法,而且在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同时,体会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而对诗词的学习,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大都是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21世纪,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

3、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不长,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对古诗并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用学生感兴趣的或者说未曾经历过的方法-吟诵,让学生的思维状态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对文本内容与言语美感经历了从局部感受到抽象提炼,再到认知深化、内化感悟的课堂体验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完文本后能构建起一个从形式到内容,从结构到表达的完整的文本概念,三、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2.教给学生吟诵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兴趣3. 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二)

4、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教会学生诵读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真意”“悠然”等词句的含义以及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四、设计思路这节课,基本是在写与读中完成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听写全诗,目的是在出错纠错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个初步的了解。第二个环节是读,共分三个参差的读,节奏度,平仄读,吟唱读,在反复而多样的,由浅而深的读中,学生既掌握了方法,又理解了诗人的“真意”。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第三个环节又回到写,让学生借助对语言的感受,在欣赏表现手法的妙处中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主旨,认知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而后写出自己心目中的的真意。五、 教法:反

5、复诵读法;联想想像,研讨赏析法六、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美好向【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有这样一位隐士,他向往宁静宁、却结庐人境,;有这样一位耕者,乐于耕种却草盛苗稀;有这样一位学者,他挚爱读书,却不求甚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短褐穿结,却淡泊名利;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让我们穿越千年历史,和他共斟一杯生活的烈酒,畅诉心怀,追寻人生的真意。二、

6、 文学常识介绍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最具代表性。三、整体感知 理解诗意1.听写课文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全班听写全诗,指定一名学生板书诗文,目的在学生出错,教师纠错的过程中,师生合作,初步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既检查预习又发现学生不能理解的诗句,强调诗中的

7、重点词语)2.节奏朗读过渡:著名诗人郭沫若说过,节奏,是诗的外型,也是诗的生命,没有了节奏,就没有了诗。可见,节奏对诗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问题:这首五言古诗的节奏怎么划分?按以往整首诗同一节奏的经验,这首诗有些乱,在学生产生疑惑时出示课件,教给古诗节奏划分的方法请单名同学上前板演,其他同学可以相互对照,把握正确的节奏,全班齐读,读出节奏。初步感悟诗歌的意蕴3.平仄诵读过渡:节奏是诗的生命,而平仄,对诗来说,就如西施捧心,似李白醉酒,若维纳斯之断臂,是诗独有的一种韵味与魅力。是不可忽略的。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平仄的处理,归纳出平仄规律,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4.小组合作,吟唱诵读结合这学期参

8、加的诗会演唱,以及这学期开学时的陶渊明专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这首古诗应用怎样的曲调唱出来,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将诗与陶渊明的生平结合起来,更进一步的把握本诗的主旨)(课件出示:选择吟唱曲调须遵循的规则)四、解题答疑 加深理解在吟唱配曲的过程中,每小组一人唱,一人说理由,一人上台写,通过几个小组的组合,这首诗的“真意”-淡泊名利,恬静自然,超凡脱俗,回归自然,热爱自然自然呈现出来,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也呈现出来。五、研究讨论 品味人生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生的真意在 陶渊明把酒东篱的遐思里 李白困居长安的慷慨悲吟里 杜甫身处茅屋的济世情怀里 岑参送别友人的边塞放歌里 龚自珍辞官归乡的浩荡离愁里 无不情真意切,耐人寻味请同学们仿写自己心中的真意六、再次诵读 尝试背诵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感情非常率真,一切都很自然,特别是“此中有真意”对今天的我们也很有启发。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一个社会当中,虽不能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但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远离世俗的纷扰和诱惑,那么我们就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使自己的心情变得的宁静。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真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