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18806492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8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顿网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1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ABCDzsd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nd易【考点】1L: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蒸发吸热,故温度计示数下降最快的就是蒸发最快的,而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解答】解: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观察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中温度计液泡上既沾有酒精,又加快了空气流动,所以蒸发最快,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

2、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放热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B湿裤子晾干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zsd生活中的凝华现象nd中【考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在六种物态变化形式中,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弄清楚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再去判断吸放热情况。【解答】解: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B、湿裤子晾干,是水变成

3、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错误;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是钢水变成固态钢件的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及其吸放热情况的理解和掌握,弄明白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名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A不成像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zsd平面镜

4、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nd中【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作图分析。【解答】解:在图乙中作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如图所示: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4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

5、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A电视遥控器B诱杀害虫C验钞机D夜视仪zsd红外线nd较易【考点】AT:红外线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紫外线具有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荧光效应强的特点,根据这样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来判断此题。【解答】解:A、红外线方向性好,可以用作电视遥控器,故A正确;B、紫外线可以杀菌,也可以杀灭害虫,不是利用红外线,故B错误;C、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不是红外线的利用,故C错误;D、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军事上,故D正确。故选:AD。【点评】(1)红外线

6、指光谱中红光之外的部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不停地吸收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2)红外线特点及应用:热作用强:烤箱、浴室里的暖灯、夜视仪、热谱图;穿透力强:航空摄影;遥感、遥控:卫星遥感、家用遥控器。5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zsd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nd易【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A:漫反射;AP:光的色散;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光

7、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4)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

8、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是光的折射原理,故B错误;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多种色光,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故C正确;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近视眼及其矫正、光的色散以及漫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6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ABCDzsd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nd易【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AK:光的折射规律

9、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2)光照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A、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而鱼在远离法线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A错误;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而鱼和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所以照不到,故B错误;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正好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能照到,故C正确;D、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不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D错误。故选:C。【点评】应理解好折射规律和反射定律并且在实际解题中能够灵活运用。7晴天,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

10、是()A太阳的实像B太阳的影子C太阳的虚像D树叶的影子zsd光直线传播的应用nd易【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小孔成像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解答】解: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8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将镜面旋转10,则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A0B10C20D40zsd光的反射

11、定律的应用nd较易【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都等于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2)当平面镜转过10时,此时的入射角等于10,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可以确定反射角的大小,进而可以确定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解答】解:(1)当入射光线垂直于镜面入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此时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在同一直线上;(2)当镜面旋转10时,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所以法线随之旋转10此时的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10,即入射角等于1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是10,此时的入射光线和

12、反射光线的夹角变为了20,由于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所以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20。故选:C。【点评】(1)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规律。(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明确入射角、反射角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此题关键。9在“新农村”建设之前,每当雨季来临,路面上积水不少,夜间行人背对着月光行走时()A应走“较暗”处,这是镜面反射B应走“较暗”处,这是漫反射C应走“较亮”处,这是镜面反射D应走“较亮”处,这是漫反射zsd漫反射nd较易【考点】A9:镜面反射;AA:漫反射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当背着月光走时,月光射到水面上时,反射光没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地上暗的部分是水。【解答】解: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暗处有水。因

13、为背着月光虽然水面仍然是镜面反射,但是此时的反射光全部射到人的后背,几乎没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故此时地面较亮,所以地上暗处部分是水,人应走亮处。故选:D。【点评】(1)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情况,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0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

14、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zsd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nd中【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能重合;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作出蜡烛的像点即可确定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的是哪一个。(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距即可解答此题。(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挡光板,不会影响观察物体的像。【解答】解: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蜡烛A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4cm,则蜡

15、烛B与玻璃板相距4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A错误;BD、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甲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如下图:故B正确,D错误;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挡光板,则能看见物体的像A,无法看到物体B故C错误;故选:B。【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值得我们关注。11小明仔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