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805738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 孙启华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遵从这一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教学中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从活动中交流数学思维,从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样看来,现代

2、社会需要从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要树立发展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大智慧的发展,让课堂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蕴涵着人文交融的和谐氛围。同时研究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下面我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活动为基础,谈谈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一、让活动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四大领域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数学综合实践课的

3、教学涉及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是姓“数”,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是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同时“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新课标提出最基本的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自己周围的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活动应以数学知识为基点,生活为载体。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通过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内化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参与、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

4、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的自由度,倡导陶行知先生对儿童实行的五大解放,让教师建立一种以实践活动促进发展的新型教学观。(一)数学实践活动是一次次再创造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观察生活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体验数学”的过程不只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即“活动、体验、建构”是一次次再创造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自由表达、体验过程、主动建构。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教师创设一定

5、的现实生活情境,学生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看数学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不仅不能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更要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又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我从学

6、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上设计“小鬼当家”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正确地读出商品的标价,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实际表示的钱数,轻松愉快地购自己喜欢的物品。当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探究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你会读、写小数吗?”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索,逐步建立数学知识。课后,又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达到学以致用。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数学问题,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

7、,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到“矛盾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获得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去。这样,教师在活动中架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个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具体分析的感受,激起相应的学习情绪,自始至终地主动探索,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有用之处,享受到数学的内存之乐。课堂也因此焕发出了学生的生命活力。(二)精诚合作,人文交融,感染学习过程,焕发主体活力。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合作、研究、交流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学习过

8、程。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因此它必须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因此要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

9、,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选择问题,自己制定解决方案,给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权。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设计动态化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通过感官、数学计算、科学知识、人际协商解决活动中的冲

10、突,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生动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如让学生设计“郊游乘车”方案时,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共同发

11、展提高。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另外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交流与分享的成果内容,不仅包括物化的探究报告、改革建议、图书资料等,还包括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体验。如在探究过程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遇到过哪些困难?困难克服后心理感受怎样,等等。在交流时,坚持在某小组发言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提问或提出建议,使交流过程成为全班同学共同反思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学生团结合作主动

12、参与数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事物,并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等来研究讨论,获取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从而总结交流来掌握知识,饱尝“梨子”的滋味。(三)多元化的评价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评价中采用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的、开放性的多方协商评定法,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熏陶和教育。二、活动成为张扬个性,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舞台。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张扬不可能完全相同,由此便产生了不同的特点,这便是

13、个性。活动便是使个性外显的一种方式,有个性才可能有创造。陶行知先生将“创造”看作人生的真谛,他笃信每个人都有创造能力,积极主张开发儿童的创造力。教师应将打开数学创造之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课堂,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创造性,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书本,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去解决实际问题。(一)鼓励学生多渠道解决问题,张扬学生个性 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法,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运用策略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呵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对

14、于新奇的想法,我们要保护与鼓励;要给学生创造“异想天开”的机会,决不要随便地加以否定。在活动中,学生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增强他们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敢于提出想法,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的尝试,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动地探求知识,多方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利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式的探究活动:2007年春节,张大伯把18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再过一个月就要到期了,但是前几天张大婶突遇车祸住院治疗,急需用这18000元钱,可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计息,为这张大伯左右为难,请你替张大伯想想办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了多种解决办

15、法:方法一:救人如救火,先治伤要紧,损失一点钱就算了;方法二:向亲戚朋友暂借一个月,一个月后归还;方法三:先向银行贷款18000元,时间为一个月,一个月后再取出存款还贷款;方法四:把家里值钱的东西贱卖了先救人,一个月后再取出存款使用每种方法都体现了一种思维方式,这种历程不正是学生成长的足迹吗?在这种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自主地学,自己发现知识,教师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 “参谋”只是提供创新的机会、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得到真正落实,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学生可以在创造的空间里自由翱翔,学习成了一种乐趣。(二)培养数学情感,激发创造热情 心

16、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创造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创造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不可忽视。因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让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我认为只有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数学的结论是抽象的,但数学课不是抽象的。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一个想象的空间。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学生学完“1元=10角,1角=10分”后,我引导他们思考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一句话激起了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学生纷纷说:“我知道1元还可以等于2个5角。”“1角等于5个2分。”有一位学生甚至站起来说:“我发现1元还等于10个10分,就是100分。”这位同学能从“1元=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