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职业道德修养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802993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职业道德修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老师职业道德修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老师职业道德修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老师职业道德修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老师职业道德修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师职业道德修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职业道德修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小学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讲稿坡渡镇中心学校:谢冬梅 2012年8月20日热爱学生、塑造师魂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在2

2、008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区广大教师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表现了崇高的师德精神。在新形势下修订并重新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四、五三个方面的内容。身为一名党员教师,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多

3、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为政治生命选择了一条光荣的道路,做人民教师是选择投身一个光荣的事业。既然作了光荣的选择就必须以自己的奉献为光荣增辉。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粒种子埋进地里,生根发芽,会结出颗颗硕果;一颗爱心洒向人间,真诚无私,会赢得颗颗童心。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这一历史重任,身为党员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更应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师爱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代先圣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教诲我们:仁者爱人

4、。泰戈尔也 曾叹道: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鲁迅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爱。” 林崇德教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热爱学生,是一种心态,一种责任,一种智慧。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的确,爱心教育是一种高深的教育境界,是一种气度和修养,而这些正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完善人格所必需的。有人说:“教师是船长,于浪谷潮尖、急流险滩导航掌舵,将年轻的水手送往希望的大海、成才的彼岸。”“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许就是对师爱最好的阐释吧。学生是教师工作和服务的对象,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条件,是师德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

5、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也是教育艺术的基础。一位优秀教师的魅力,绝不仅仅来自他渊博的知识和翩翩的仪表,主要来自于他对学生无私的爱。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亲近你、相信你,愿意接受你的教育。教育是一门学问,爱也是一门学问。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能爱、博爱和善爱。因此,作为教师,要爱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爱他们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中的每一点进步。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动人、感人、育人。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温家宝总理在第21 个教师节时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在

6、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热爱学生,教师就必须具备“五心”: 1、无私奉献的挚爱之心。无私奉献是一种神圣的精神,它像冰山雪莲,洁白无暇;像满山红杜鹃,情暖人间。现实生活中,无私奉献的老师总是受到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尊重与信赖。 “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当学生真心“跟着老师走”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算真正成功了。 2、尊重信任的真诚之心。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一个好教师 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 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可见,尊重、信任学生

7、是一名好教师的必备条件。有人说过,“被尊重、被信任是一种幸福而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种本能”中学生更不例外。因为,尊重和信任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有了自尊心,从而使学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有了不断向上 的动力。所以,尊重、信任是教育学生成人、成材的重要条件。 3、严而有度的民主之心。经常修枝剪叶的树才能茁壮成长。作为“园丁”的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经常为他们“修枝剪叶”,才能 使这些“小树”茁壮成长。 所谓严格要求学生就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丝毫不能放松,不能因其事小或年纪小而姑息,要防微杜渐,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一旦提出,就要不折不扣、坚持不渝地引导与督促

8、学生做到。 4、宽容忍耐的理解之心。宽容忍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教育学生的一剂良药。经验告诉我们,一味的批评、惩罚是教育上的大忌,它会使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学生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事实上,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教育应赋予学生宽松的发展空间,教师应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以宽容、忍耐的心去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以多元的价值观评价学生。 5、人格崇高的自律之心。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首先应该具备优秀的人文精神。现代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古今文化的继承发展, 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人文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其次,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

9、了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 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教师自身魅力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再者,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教师一言一行会像照镜子一样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人格,严格自律,为人师表,才 能确立在教育中的地位。我相信在我们的手中,握着无数的金种子,那便是爱,是我们的全部财富。那么让我们继续播下这种子吧,相信不久的将来,等待我们的是更加丰硕的果实。我们一定会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教学中,实践在教育教学上,努力将他体现在学生的进步上,表现在家长、社会的满意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光荣的党员教师,面对

10、着那面鲜红的党旗,我们要用双手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第二节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一、 教书育人的涵义教书育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教书育人是指学校全部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都是为国家和人民培育人才;狭义的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分类的科学、文化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生学会学习;育人是指教师在教书过程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身示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教书的根本目的是

11、育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教书。学校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一方面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通过教书、传授知识来育人,另一方面通过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没有只教书不育人,或只育人不教书的教师,也要纠正只重教书,不重育人的错误倾向。二、教书育人的内容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任,必须牢记它的内容:(一)将德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是整个教育的灵魂,为一切教育的根本。它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体现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始终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共同育人。教师通过教书,传授各门学

12、科知识将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新人。德育是灵魂、是影响人、塑造人的首要内容、重要内容,各科教师一定要将德育寓于各门学科教育之中。(二) 要向学生传授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人类今天巳处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化时代,知识信息量与日俱增,各种先进的传媒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信息传输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巳多元化,范围无限扩展。为此,教师必须向学生传授当代最先进的、最前沿的文化知识。(三) 要向学生全面传授德智、体、美、劳的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还要教给他们学会健身、学会思维、学会创新、学会审美、学会劳动等全面

13、的知识,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四)要向学生传授法津、法规知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我国已进入依法治国的时代,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必须靠依法治教来保证。广大国民的法制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制化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须向学生传授法律法规知识,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法制意识。(五)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师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现实紧迫性和历史重要性。三、教

14、书育人的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书离不开育人,育人不能没有教书,因此,每位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必须牢记教书育人的要求。(一) 以真为本来教好书育好人。以真育人,实际上是科学育人。在教学上,要以真理育人,以客观的科学规律,客观的事实真相,正确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科学的文化知识来教育影响学生。掌握教育规律,按照规律育人。由此要求教师要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知识,摸索和掌握教育规律,按照规律来教书育人。(二) 以情感、热爱为教书育人的源头水。情感是教书育人的催化剂,教师的情感是教育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重任,体现社会主义的教育本质。(三)

15、 结合学科特点来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每门学科都有自己不同的内容体系和特点,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的内容,运用该门学科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等特点对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四) 掌握教书育人的正确途径和方法。途径是实现目标的桥梁和大道。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必须掌握正确的途径。如:首先,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教书育人;其二,要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三,要运用第二课堂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锻炼学生的思想和品质;其四,教师要深入学

16、生之中,与学生交朋友,沟通心灵,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方法是进行教书育人的办法和措施。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育人的模式。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形成的认识、概念、思想,是指导教师行动的思维理念。如教学方法、人才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等等。其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和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三,把教书育人渗透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第二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好天地,教师必须采用各种生动、活泼、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灵活多样地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教师要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