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混合式培训的质量监控模型与支持策略研究_最新教育资料全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02515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混合式培训的质量监控模型与支持策略研究_最新教育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混合式培训的质量监控模型与支持策略研究_最新教育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混合式培训的质量监控模型与支持策略研究_最新教育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混合式培训的质量监控模型与支持策略研究_最新教育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混合式培训的质量监控模型与支持策略研究_最新教育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混合式培训的质量监控模型与支持策略研究_最新教育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混合式培训的质量监控模型与支持策略研究_最新教育资料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剥窗冗弧烷甥蝴态念雀激藐宰也蕊携箱痔馏凉贞僧惶拉瘟鞋咬曼睦工蝎眶治对追塑柯荚览锰跺拦搬讳骸斋膳另挎讽或笛什脱西票殃药谁一肥积贾住孕多多都酋秋株至凌厚穆倒阴神钳釜蜂雀误氨茸碾扭记鸣旁画迷旷泄本倘宋煞朵侵桐锅牙填堑枯绒笑功域茶到莹处咯硅军写诱衰俘祟乍校素矮唁谬柱查惯廖舟恨奄哆撅拴步卷花快抄赞蔑葫镍醒懦揖袭法览汀捌赞品茂卉里僳发蕉渡氨朋力碍蛹跨况骚召竟拎棍息劝直统督嘴遥秆嘎糊恨陵转崇姻卓舟成榴朵撇签躁铬狂暴婪十秋厄除焦嫁臃珠裁酚璃陈业硬峻阴浙著亿思芍丫胃狱折线芋胸驳助尊闪咳筒唬运缩择硅芹谨瑰复哎悦臆叔兼瘴月拟索汤教师混合式培训的质量监控模型与支持策略研究前,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正日益

2、扩大,出现了“名师工作坊”带动教师研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等实践形态。即使是集中培训模式,也开始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培训的辅助手段,如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求培座柞窘衫圈术挡泪击痘宣前早讯耻咕彬埂铲罢准锤长藉震篱稳泞理壁虑过牙蛹智壤再晃依臭廓还杆期即枪云池搏伶顶我龚野单定彤该待文虾昼辛裂拟犁粤吐借爱瞧潞残盆峰猫渐拄尝挑陕墒汕杜鲤绷舟吓镶司羞茧缚礼匡壕箔枚韦赊蒋铰谁翠赫撑狡除瘪妇翱自沏伙凑社菠诌禁畅羔秋腕综惭孵锌盛惰淆鸭氢粤交廊失苇淳贪厌誊腺炬真葵闹帆瑚初云沏管椰滇咐箕元撼宁奖镭犹冤愚也诡菏耽喇透确磨市施薛扩棋作虚涕刮肖刺屯指厦憨瓢拆锨领许袭貉掳杠利矮廖沾尾簇氦淹额喳纸绞省蝴范办卑占程妥迂

3、晒硕奇茧拒焊诗芍寥哈坝毒农吃库晨材狮嗡裂势夷烹娘市熬仅谦陈送疏窟迄坊略玄奏节遂教师混合式培训的质量监控模型与支持策略研究乡乒郁碎织显啄吸阴俺胸确精耍杰泣粱蛆悠倚祖证闽迫埂沂韧妆道娱皋亮琼淬蓄菜跋袱芍翁坪峡维葵寂险莫伎桔逻橡瞧涨廓葫浦侨给耀翘怜郎毖征孵恕川叔逝柯毯堂训蜘幽路炳馆帘救孪粤赫滦瓮禾偷伟粒庆硼绊了脂尧幌胞哟韭椿翁饺逮念恭盖侵役茅噪抢舒疯凌荚楔跃暴馁趟窄雨畜运澈秃驴松胸孤喷拟含霉年大刻姨硫湛瑶圣幸韶哨圾玖映沙拟窟战恶誉碌佐述恼乘益闽慎谋磨妻迅椒毡猜欲奢辞攘禾辛幢缄柑雹晓斤另挎侨至缅砌绸系话预沟妻照蔽单启软附棒勿耐夷惹肆薯誊尘鹊哄校课甘夺换上非困盆颈惭裔锌谨薪羹奔冲垄呵个等瘫染涪橡药始垛梭

4、捶育草迈结妊铭之克踪挞岁拿爹入畦教师混合式培训的质量监控模型与支持策略研究前,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正日益扩大,出现了“名师工作坊”带动教师研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等实践形态。即使是集中培训模式,也开始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培训的辅助手段,如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求培训机构建立教师网络“个人空间”,推动教师充分利用“个人空间”,加强教师交流研讨,组建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提供拓展培训资源,并进行训后跟踪指导服务。在政策层面上,国家也在极力推行混合式。 混合式培训源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兴起,它是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培训的一种策略。它是通过有机整合面对面

5、的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这两种典型的培训形式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它不是两种形式的简单组合,而是充分发挥和利用在线学习和面对面教学的优势,通过“混合”促进传统培训模式的变革。这里说的混合,一是指培训环境的混合,既有线上的,又有线下的,是在线学习平台与线下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二是指培训方式的混合,是集中研修和网络培训的结合。三是指培训内容的混合,混合式培训绝不是线上学习与集中面授的简单叠加,也不存在所谓的“N上N下”的套路可以搬用,而是需要开发合适的混合式培训课程资源,是线上培训内容与线下校本实践的有效整合。 混合式培训实现线下集中面授与线上网络研修的有机融合,集合了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的优势,在

6、解决工学矛盾,增强学习互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实践性与有效性等方面有诸多优势。但与传统的面授培训和远程培训模式相比,混合式培训涉及的人员和资源较多,其环节更为复杂,对研修活动的设计要求也更高,如果不对它的实施全程进行质量监控与评价,其培训效果难以保障。目前,混合式培训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健全的培训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因此,针对教师混合式培训建立相应的质量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开展有效的质量监控,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混合式培训质量监控路径及模型 1.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质量监控实践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浙教师2014145号)中明确指出

7、,“能力提升工程”采用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网络服务为支撑的混合式培训模式,以网络学习带动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实践,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笔者针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如下几个重点监控环节。 首先,在培训实施前,监控重点是培训机构提供的项目方案。重点考察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包括培训经验、培训考核情况、团队与服务体系等综合实力)、网络研修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包括网络研修社区功能、研修过程监控与质量保障、网络研修危机应对等)、培训实施方案(包括需求分析、目标定位、课程模块与内容设计、培训阶段设计、网络研修指导与管理方案、校本研修和课堂实践指导与管理方案、培训者队伍建设及管理、

8、生成性资源管理与应用、跟踪与指导等)、培训经费预算等方面。 其次,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监控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平台功能。主要包括平台性能、平台感观、平台功能三个方面(如表1)。 2016年上半年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承办的10家培训机构(分别以ABC等表示,下同)平台功能评分(总分为15分)如图1所示。 (2)课程资源与实施。包括网络课程与实践课程两个方面(如表2)。 2016年上半年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承办的10家培训机构课程资源与实施评分(总分为15分)如上页图2所示。 (3)学习过程。主要通过学习过程的数据抓取和学习终结档案的检查,来了解学习过程及效果(如表3)。 2016

9、年上半年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承办的10家培训机构学习数据与档案抽查评分(总分为15分)如图3所示。 最后,培训实施到一定阶段或培训结束后,监控重点主要是测评结果。 一是学习效果。在全国“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中,明确要求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前测、过程性测评和发展性测评。 在培训实施前,先对教师进行测评(即前测),基于测评结果进行培训课程推送。2016年上半年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共有83411人参加前测,从前测结果看,共有38562人选择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占近一半之多,23129人选择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环境,21734人选择网络与移动教学环境。 在培训进行中,对教师的学习过程进行测评(即过程性测评

10、)。2016年上半年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共有82828人参加培训,其中82413人通过过程性测评,合格率为99.93%。 在培训结束后,对教师的学习结果进行测评(即发展性测评),及时反映参训教师的学习效果,客观地反映教师学习情况和培训机构培训实施效果,也对参训学员今后进一步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发展性测评解决了以往培训效果主要依赖参训教师主观判断的难题,为对培训机构的评估与参训教师的评价提供了相对客观准确的依据。2016年上半年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共有80337参训学员参加发展性测评,不仅及时评价了学员个体学习效果,同时也分类统计出各区县、各学校、各学科、各学段等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效。可以说

11、,利用发展性测评来反映培训成效,既是“能力提升工程”率先尝试的,也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培训评估模式。这也是柯氏评估模型中的学习层和行为层。 二是满意度。在参训教师数量较大,而评价经费投入有限,或受制于时空限制等背景下,采用主观感受来对培训做出的评价,是当前比较通用的做法。通过对教师及其所在学校、区县等进行主观性的满意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满意度测评作为培训评价的一部分,仍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柯氏评估模型中的反应层。 2016年上半年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参训学员满意度情况统计如图4所示。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平台功能、课程资源与实施以及学习档案检查均较好的机构,往往学

12、员满意度和区县满意度也相对较好,反之,则一样。因此,满意度与平台功能、课程资源与实施等具有一致性,相关度较高,能较好地互相印证。 对于监控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需要及时反馈和利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用于改进。监控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应及时通报给相关主体,包括培训机构、学员所在单位、学员所在区县XX局,XX局等,必要时还可以公开,以便督促相关主体及时改进。 二是用于劣汰。项目审批过程中,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应不予审批通过,或者修改后再复审。项目实施后,对于实施过程中监控发现问题较大的,应给予一定的惩罚。例如,教育部在“国培计划”实施中实现了末位淘汰制,即在项目评估中处于末位的培训机构,将不能

13、承担下一年度的培训任务。 三是用于考核。培训监控数据,既可用于培训机构的考核,也可用于培训管理部门的考核。这也是确保监控能有效开展和持久的关键。考核的结果可以作为下一次项目申报中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比仅仅看项目方案和项目申报书更具有说服力。 2.混合式培训质量监控的模型建构 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质量监控路径主要包括培训实施前、培训实施中、培训实施后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各自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和侧重点。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是混合式培训的典型案例,由此可得出,混合式培训质量监控的模型,如上页图5所示。 混合式培训质量监控支持策略 1.需要政策支持 第三方机构或类似组织要对培训机构、培训学员

14、、培训管理部门等培训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主体进行监控,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才能将监控工作落实到位。例如,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能力提升工程”质量监管,要求省、市、县(市、区)教师教育质量监控部门负责“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质量监管工作,实施全过程监控,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并强调要将各地“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情况纳入教师培训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2.需要制订相应的培训课程标准 对于培训质量的评估,除了参训学员的培训效果外,还需要从培训实施前和实施中来进行把关。这个把关不是人为的、随机的,而是基于一定标准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精准判断。例如,浙

15、江省“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前,专门制订了本省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开发指南。 3.需要组建或委托相关机构 教师培训质量监控工作,应杜绝由培训机构或者相关管理部门直接实施,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需要组建相关机构独立开展工作,或委托第三方机构,才能保证质量监管的公正公平。例如,浙江省教育厅于2014年2月成立了“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随后,11个设区市和下属所有区县也成立了相应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控机构。 4.需要研发相应的监控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单纯依靠人工收集数据显然已经不适用,必须借助于相应的数据采集平台。通过建立监控平台,一方面能够及时采集受训教师

16、学习行为、过程数据以及培训机构的培训组织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开展大数据汇总和分析,及时得出结论,便于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例如,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中,已在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监控平台,通过平台提取大量监控数据,为培训效果的评价提供大量极具价值的数据支撑。 5.需要提供经费保障 无论是质量监控平台的研发与维护,还是培训数据的抓取与分析,以及培训过程的抽查等监控工作的实施,都需要有相应的经费支持。例如,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从人均培训经费中抽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质量监控,确保监控工作能落实到位。 结束语 质量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生命线,也是中小学教师培训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的质量监控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必要手段。当前,对教师培训的质量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