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1_4单元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791755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1_4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1_4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1_4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1_4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1_4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1_4单元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1_4单元知识点归纳(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1、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 0 再继续除。2、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 0 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4、 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当除数不为 0

2、 时,除数大于 1 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当除数不为 0 时,除数小于 1 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当除数不为 0 时,除数等于 1 时,商等于被除数。如:3.51=3.55、小数除法的 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被除数商=除数6、 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7、 循环小数:A、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B、 小数部

3、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 , 叫做无限小数。如 5.3 7.145145等。C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 5.3 3.12323 5.7171)D、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 5.333 的循环节是 3, 4.6767的循环节是 67,6.9258258的循环节是 258)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 5.3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

4、上小圆点,7.4343写作 7.4 3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 10.7328、 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 除外),商不变。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9、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有简便方法可采用“带着符号搬家”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 这个

5、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 那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 。 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对称点。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 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3.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4 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1)确定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4)按照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平移: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2.平移的基本性质:( 1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6、( 2 )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3.平移图形的画法:(1)确定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找出图形的关键点或线段。(2)将关键点或线段按所需方向平移到新位置,描出各点(或线段)。(3)按原来图形的连接方式依次连接各对应点。 4 、平移几格并不是指原图形和平移后的新图形之间的空格数,而是指原图形的关键点平移的格数。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平移、对称1.运用平移设计图案的方法:(1)选好基本图案;(2)根据所选的基本图案确定平移的格数和方向;(3)平移,描出对应点; (4)按顺序连接对应点2.运用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1)先选好基本图案;(2)依据基本图案的特点定好对称

7、轴;(3)选好关键点,并描出关键点的对应点;(4)按顺序连接对应点,画出基本图形的对称图形;0正整数自然数第三单元 倍数和因数负整数像 0,1,2,3,4,5,6,这样的数是 自然数。整 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 整数。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2,5 的倍数的特征2 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 0 , 2 , 4 , 6 , 8 的数是

8、2 的倍数。5 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 0 或 或 5 的数是 5 的倍数。偶数和奇数的定义 : 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奇数。补充知识点: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 的数既是 2 的倍数 ,又是 5 的倍数 。( 同时也是10的倍数 ,最小的两位数是 10 ,最小的三位数是 100 )(二)3 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和 3 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 0 ,2 , 4 ,6 ,8 ,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 3 的倍数的数,既是 2 的倍数,又是3 的倍数 。(

9、同时是 2 和 3 的倍数,一定是 6 的倍数,最小的是 6 。)同时是 3 和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 0 或 或 5 ,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 3 的倍数的数 , 既是 3 的倍数 ,又是 5 的倍数 。( 同时 是3 和 5 的倍数,一定是 15 的倍数,最小的是 15 。)同时是 2 、 3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 0 , 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 3 的倍数的数 , 既是 2 和 5 的倍数 , 又是 3 的倍数 。 ( 同时是 2 ,3 和 5 的倍数 , 一定是 30 的倍数 , 最小的两位数是 30 , 最小的三位数是 120 )9 的倍数的特征

10、: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 9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9 的倍数,它也一定是 3 的倍数。 找因数在 1100 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方法 :1 、列乘法算式 , 思考 : 哪两个数相乘等于这个自然数 , 那么这两个乘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2 、列除法算式,思考这个数除以几能整除,那么除数和商就是这个数的因数。补充知识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 找一个数的因数 , 通常用列举的方法 , 可一对一对的写出来 , 也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写。 找质数一个数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一个数除了 1 和它本身以外还有

11、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5,3 的倍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 2,5,3;如果还无法判断,则可以用 7,1 等比较小的质数去试除,看有没有因数 7,1 等。只要找到一个 1 和它本身以外的因数,就能肯定这个数是合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数的奇偶性 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通过“列表”“画示意图”的方法会发现“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关键点:弄清楚起始状态通过计算发现奇数、偶数相加

12、奇偶性变化的规律:偶数 + 偶数= 偶数 奇数 + 奇数= 偶数 偶数+ 奇数 = 奇数偶数 - 偶数 = 偶数 奇数 - 奇数 = 偶数 偶数- 奇数= 奇数奇数 - 偶数= 奇数偶数 偶数 = 偶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奇数 = 奇数第四单元 多边形面积比较图形的面积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方法:根据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可以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可以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的方法进行比较;直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等。(1)割补法 (2)数方格法 (3)重叠法 (4)合拼法图形面积相同,其形状可以是不同的。补充

13、知识点:确定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 不仅是根据图形的形状 , 更重要的是根据图形所占格子的多少来确定。(2) 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有3条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无数条高。垂足所在的边就是高所对应的底。 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 , 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 , 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 , 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高和底的关系是对应的。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在两条平行边之间画垂

14、线段)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重合 , 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过对边的某一点 。 从这一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点到垂足)就是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高。注意 : 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 , 也可以从另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画高。用三角板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从顶点向对边画垂线段)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对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 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个顶点的对边重合 。 从这个顶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顶点到垂足)就是三角形形一条边上的高。用三角板画梯形的高的方法:(在上下低之间画垂线段) 用同样的

15、方法,画出梯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 。(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此: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高如果用 S 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用 a 和 h 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 S=a h a=sh h=sa补充知识点: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其面积也是相等的。(二)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 两个相同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三角形的底和高,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因此: 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 底 高 2 如果用 S 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 a 和 h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 那么 ,三角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