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象派绘画光与色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791752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印象派绘画光与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印象派绘画光与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印象派绘画光与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印象派绘画光与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印象派绘画光与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印象派绘画光与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印象派绘画光与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 摘 要:印象派画家最大的特点在于作画时对光和色的运用,他们善于捕捉瞬间即逝的景物,通过描绘稍纵即逝的自然景物,来表达和抒发对大自然拥有这种神奇光影的热爱。同时他们也研究室内灯光和色彩的变化。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他们重写生、重实践,主张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柔和,形成冷暖色调对比强烈的新画风。 关键词:印象主义;色彩;光 艺术总是有它的时代性,每个艺术走到了顶峰,就会有新的发展,从而形成另一个艺术派别,印象主义是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基础上走出来的。开始他们受到了绘画界的攻击,因为传统的东西在人

2、们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就连那时自诩思想很开放的画家们也是如此,所以印象派在艰难的成长着。1874年4月,有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人。在展品中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的标题被一位保守的记者路易勒鲁瓦在文章中借用作为嘲讽,称这次展览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是西主义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缅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

3、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1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把对自然的感悟放到首位,观察在光线下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却准确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表现出微妙的色彩变化。一、印象派在色彩运用方面的重大突破金色的朝霞,蔚蓝的天空,郁郁葱葱的群山,万紫千红的花朵是谁把大自然点缀这样美丽,它的化妆师就是光。莫奈认为:“当你出去写生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想这是一小块蓝色,那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

4、,直到你最初的印象为止。” 2每当艺术家为此而感动的时候,都会抑制不了自己的激情想将这光和色彩的神奇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是许多画家都尝试过努力过的。但真正走进深入研究并逐步发展的是欧洲19世纪印象派的画家。他们勇敢的从传统中走出来,将画架移至户外尽可能的在实地作画,而不是在画室里根据草图闭门作画,他们反对将道喻、暗示或文学色彩融入画中。我认为他们要做的是将最原始的对色彩的感受传达给欣赏者。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贬低色彩与笔触的表现,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努力使作品产生一种古代的静穆而严峻的美。对色彩的认识局限在经验和概念上。画家根据颜料品种和特性总结出色彩配方,从而产生具有固定模

5、式的色彩样式,即以一种特定光源下的柔和层次和一种始终不渝的“酱油色调”来经营画面。色彩变化附着在作品素描底稿的变化之中,有限的色彩层次只能为形体服务。另外,古典主义时期的审美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导致诸多作品遵循一致的法则物体必须有明暗、有投影,必须画得逼真。看古典主义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色彩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基本是在形体的亮部和中间过渡色的位置上,只有在这些地方的色彩才显现出作品的亮丽。绘画越是模拟现实物象的固有色,色彩越让人觉得真实,而这种具有真实感的色彩必须与完美的形体明暗相结合才能产生逼真的效果。所以,古典主义色彩基本上是为表现物质色彩的属性和为物体的固有面貌而设立的,色彩附属于物体,目的

6、是加强物体的真实感。画家仅仅视色彩为依附于物体体积与结构上的固有色的明暗变化,这种认识基于光线对素描关系的作用,而忽略了光线对色彩关系的作用。他们首先用素描构成作品,然后再添上色彩,形体优先于色彩,色彩总是作为素描的补充。单纯从色彩的运用上来看古典主义艺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理性压倒感性,缺少活生生的创造和直接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绘画的色彩及其审美经验受到固定模式的束缚。印象主义运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开拓了色彩的表现,彻底改变了古典主义绘画的面貌。画家从室内走向室外,直接、即兴地面对景物写生代替了古典式的室内制作加工。他们不拘泥于严谨的轮廓和细节描写,而着眼于现场写生中迅速捕捉那些变化着的色彩,努力

7、追求跳动的光、变化的色,表现大自然的生命与活力在人们视觉上留下的印象。画家群体探索的结果,是以一种力求自然真实状态的色彩代替油画中的虚拟性色彩,用条件色代替固有色,寻求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最典型的印象主义画家莫奈,他的鲁昂大教堂系列以多幅作品记录相同物体在不同光线、不同时间下所产生的色彩变化,注重捕捉光线、色彩给人的瞬间印象。利用色调和明度差别既区分了形体位置,又创造了画面新的空间和光的真实感。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所产生的形象已不再是客观物象的摹写。过去人们认为雪是纯白色的,但在莫奈的画面上雪没有一处是纯白色的,有的是灰色、紫色甚至暖的褐色,但从整体的对比中看上去雪是那么的洁白,甚至能

8、够感到清新宜人的空气在流动。印象主义绘画中物体的暗部有明确的色彩倾向并与亮部色彩形成对比,形成色彩节奏的转换。无论是大色块的对比还是小笔触的并置及色层的凝结变化上都有冷暖色或补色对比,这种手段是古典绘画中找不到的。暖色大面积地被使用,冷色的分布又起到控制暖色过多引起不协调的平衡作用。暖色使画面有平面效果、拉近的效果,有视觉的冲击力。相反冷色具有向内向远静止的力量。这样两种不同感受的色彩,构成了印象派色彩语言上的空间拉近推远的效果。雷诺阿的舞蹈演员采用大面积的黄色调与小面积的冷色调形成对比,在暖黄色调中有偏红紫、偏黄紫的颜色成分和区域。对比双方既包含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在自己的色域内向着对方的色调

9、逐渐转移,使对比双方相互衬托又和谐统一。印象派画家用色的原则是所谓的“原色、纯色主义”。观察印象派作品能明显的看出他们用色较纯、较直接。不仅如此,为了保持颜色的鲜度和纯度,印象派画家使用颜色很少在调色板上调和,有时直接采用锡管里的新鲜颜色。比如,莫奈的阿尔让特依大桥表现炽热的阳光闪动在水面上的辉映效果。水由无数黄、橙、绿等纯色的小笔触画出来,倒影充满蓝色和红色。即便是最深的阴影,也毫不含糊地使用纯色,画中很难见到黑色和深棕色。二、印象派研究光与色的关系并用之于绘画中光是色彩的前提,绘画中通过色彩表现光。“没有光就没有色”,这是我们认识绘画色彩的基本常识。光和色是不可分离的,色彩是光的显现。在生

10、活中我们对光和色有了基本的视觉体验,光线的变化强弱对色彩有直接的影响,光线越强,物体色彩的冷暖对比就越鲜明;光线越弱,色彩表现的就越暗。强光下物体的颜色浓度浅,在光线弱的时候,物体的颜色浓度深;深色吸光,浅色反光,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外轮廓会显得模糊。这些体验被画家们运用到画面中去,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致使印象派研究光与色的关系并用之于绘画中的,是19世纪光学科学的发展。为什么在白色的太阳光下,物体会呈现出五颜六色呢?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另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穿过物体透射出去。不透明的物体是由它反射的光线的颜色决定的。如果物体能反射阳光中所有的七种色光,那

11、么这个物体就是白色的;反之如果物体把投射于它的不论哪种色光都吸收,这个物体就呈黑色。西红柿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只反射红光而吸收了其它波长的光线。如果把西红柿放在蓝灯下观看,情况就不同了。由于西红柿只能反射红色光,蓝光中没有红色光的成分,西红柿吸收蓝光之后,看上去就成黑色了。这说明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既依赖于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也依赖于照射它的光的颜色。对于透明物体,它的颜色是由能透过它的光的颜色决定的。绿色的玻璃所呈现的颜色,是它只让绿色的结果。普通玻璃能让名种颜色的光透过,所以,它对阳光是完全透明的,而没有光线,世界就是一片黑暗,没有色彩可言。色彩是绘画语言的重要成分,是最具感染力的绘画

12、艺术语言,在绘画中的位置无可替代。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出“严格来说,一切视觉表象都是有色彩和亮度产生的。那界定形状和轮廓线,是眼睛区分几个在亮度和色彩方面都决然不同的区域时推导出来的。组成三度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光和阴影,而光线和阴影与色彩和亮度又是同宗。” 3 所有的事物都是有颜色的,因此所有的事物都有亮度值,而这与各种颜色吸收和反射的光有关。印象派画家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固有的色彩观念,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光和色的瞬间效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光色的表现达到了极致。在实践中他们认识到阴影不是黑色的,是有色彩变化,注意到了反射光的作用,解释了光源色与环境色,以及

13、固有色的关系。光源色对描绘对象的整体色彩起着决定作用,统一了画面的色彩,趋于和谐形成色调。光学科学阐述,由于色彩的波长具有反射和吸收的光学特征,我们看到的物象色彩是该物象对光反射出的色彩,而并非是物象本身的固有色。物体的固有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光源和环境的色彩决定了物体的色彩。自然界中季节、时间、气候、地域因素影响着光源色的变化,这些特定的因素下的色彩关系呈现出丰富的面貌,唤起画家的热情和想象力,启发了画家与自然景观在情感上的某种默契。如印象主义莫奈的鲁昂大教堂和草垛都是对同一景点同一角度在不同时间的阳光照射下通过写生进行深入研究。清晨的鲁昂大教堂整个教堂笼罩在蓝紫色调里,阳光刚刚从地平线上升

14、起,柔和的晨光从教堂的侧面照射过来,使教堂基本上处于背光,受光的侧面是浅黄色调,是整个画面最亮最暖的颜色,而阴影和背光的部分用了与黄色互为补色的蓝紫色,天空是发亮的银灰色,比背光部分的大教堂要暖得多,整个画面是朦胧的蓝紫色调。正午的鲁昂大教堂强烈的阳光从正面照射在大教堂上,使墙台泛出耀眼的白灰色反光,整个教堂呈现出朦胧的金色,天空则是青蓝色,整个画面呈现出金灿灿的色调。雾天的鲁昂大教堂丰富细腻的各种灰色统一在冷色调中。虽然教堂自身的颜色是白色的,但莫奈表现出了不同的气象、不同的调子和不同的色彩效果。印象派的绘画为了很好的表现光对色彩生成的规律,大多运用纯色,用点彩的方法使色彩在画面上达到一种空

15、间混合的效果,要观众也参与到绘作中来,用眼睛来调和画面的色彩,这是印象派作品的一个普遍规律。我觉得这样更有利于观众及其作品的交流。4应该说,印象派画家不单纯只研究阳光对色彩的影响,也还研究室内灯光,室内舞台光钱的魁力。德加是一个喜欢表现舞台题材的印象派画家,他不同于莫奈、西斯莱、毕沙罗,他认为我是善于用线的色彩画家,颜色使物体表面光彩熠熠,让舞蹈演员们轻薄透明的短裙闪烁着光亮,他就这样达到了作为十九世纪末标志的最辉煌的一种仙境。当然,他笔下的舞蹈演员,正在梳妆打扮的女人,既不聪明也不漂亮,她们一如常人,而且气质举止往往庸俗,但他竟能在使她们摆脱一切物质归属上达到如此境地。他擅长从她们的运动中准

16、确无误地抓住主要的韵律,使平庸无奇的姿势迸发出至美。三、印象派对现当代的影响印象派绘画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绘画界的一次重大革命。中国人真正接触印象派艺术,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由留学生带回中国的。它不仅导致了绘画革命以及决澜社等艺术团体的兴起,也带回了印象派艺术观念和绘画风格以及西式的美术教育。他们讲究户外写生、讲究光和色的变化、把握瞬间的印象等思想和创作技法。比如强调表现光和色,强调条件色,强调客观性,这些都是印象主义的绘画理论和手法。印象主义以前的传统画法基本是以明暗为主的,是古典绘画的手法,其色彩表现基本上以咖啡色为主的。而印象派改变了以往古典主义的那种“酱油调子”,给人以清新自然的亲切感,这也促使我们在绘画语言上追求生动有力的表现感,强调画面形象最质朴的本色,油画中色彩的重要性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也许可以这样说,正是从印象派绘画开始,绘画中的色彩越来越显示出了其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