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课堂投入不足原因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791713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学生课堂投入不足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学生课堂投入不足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学生课堂投入不足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学生课堂投入不足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学生课堂投入不足原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学生课堂投入不足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学生课堂投入不足原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学生课堂投入不足的原因 目 录摘要 2英文摘要 3前言4一、学生课堂投入不足形成的原因41、课堂情境缺少吸引力52、空洞的仪式和强迫仪式53、情感能量的缺失6二、提高学生课堂投入水平的策略61、提高教师课堂决策的有效性6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73、对“差生”保持持续的关注 7结语 8参考文献9 致谢10 摘 要学生课堂投入程度是影响课堂教学情况的重要因素,只有了解学生课堂投入的情况,分析其因素。才能有的放矢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经调查发现,学生课堂投入不足的状况令人担忧。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在分析学生投入不足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的,如:课堂情境缺少吸引力、空洞的仪式和强

2、迫仪式、等针对这一情况的出现教师应该采用教师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词: 学生、课堂投入、教师Abstract Student involve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ituation.Only by understanding the students classroom input, analysis of its factors.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will have a definite object in view.improve th

3、e quality of teaching.The survey found that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insufficient condition anxious.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complex and diverse, The lack of investment in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and I think have the following form.Such as: lack of attraction, classroom situation, empty ri

4、tual and forced ceremony,Have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eachers should adopt the teacher some methods to solve this problem. Key words: student,Classroom input,teacher前 言“学生学习投入”是近来西方文献中的一个高频词,鉴于其在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缓解学生厌学情绪以及降低辍学率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投入问题在当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在概念内涵的界定上,已有研究尚未达成的共识,这主要表现在对“投入”一词认识所存

5、在显著差异。弗雷德克斯认为,“投入”在结构上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包括行为、认识、情感等多方面的研究者在对概念进行界定时往往只涉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很少有研究能将这些不同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考虑。为此,本文将主要关注课堂中学生学习投入的状况,将“学生课堂投入”界定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行为,认知与情感上所卷入的程度和水平。课堂投入通常有如下表现:在行为投入方面:包括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等;在情感投入方面:包括对学习任务以及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满兴趣,对教师怀有积极的情感,对班集体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认知投入方面,包括自我监控,学习策略的运用、根据纽曼的观点,课堂投入的实质更

6、为主要的是表现在处于深层的“心理投入”上,也即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而非表层的行为投入,行为投入的一些指示如:学习的热情等,并不能反映出学习的投入的真实状况,反而有可能带来误导,有时看上去专心学习的学生,可能并未真正地投入。 一、学生课堂投入不足形成的原因 学生在学校中的大部分时间是课堂中度过的,不断重复参与的课堂互动仪式构成了学生学校生活的主体部分。但互动仪式本身是变化的,不同的参与者从中体验到的仪式强度并不均衡,从互动仪式理论来看,这是这种与课堂互动仪式的不同体验,影响并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投入状态的差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他们总是带着一定的文化储备与情感来进入课堂的,师生在课堂中相遇时,一

7、系列的课堂交流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不断转换,为教学活动展开了方向,这就为课堂互动仪式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就课堂教学而言,它们可以是教学内容,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可以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课堂事件,还可以是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本人,在课堂互动仪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储备和情感,进一步使师生体验到有情感所带来的自信,热情。就课堂投入不足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课堂情境缺少吸引力随着互动仪式的不断重复,必然会导致课堂情境缺少吸引力,造成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兴趣和意义,进而他们会越来越疏远这种学习模式。造成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我们只关注课堂互动中的三个方面的因素: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

8、。从教师的方面来看,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自身的人格 魅力都是引导影响课堂的重要因素。教师不仅要在学科知识的掌握上体现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也即要做到“能教”,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技巧,也即“会教”,这样才能保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从学生方面来看,参与课堂互动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储备,如同看一场电影需要具备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背景知识一样。如果学生在一些与课堂情境相关的基础性知识上较为缺乏,那么他就很难跟上课堂节奏。如果学生带着一种消极的情绪进入课堂,那么他就会难以较快的融入课堂。从课堂环境方面来看,学习任务的性质以及课堂的空间格局都是影响课堂。同样的学习任务,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在吸

9、引力上可能会有显著地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希望学习任务具有挑战性,而有些学生则希望学习任务能够简单些。2、空洞的仪式和强迫仪式由于课堂缺少足够的引力力,学生不能够获得情感能量的增加,但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中,每一节课的时间,地点,授课老师等都已在课程表中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无论课堂情境是否具有吸引力,学生都不得不定期重复特定的课堂互动仪式,由此就导致了“空洞的仪式”或“强迫的仪式”的出现。“空洞的仪式”通常发生在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在这种仪式状况下,课堂充满了大量的不专心,敷衍的话语,学生感到乏味与厌倦,并有一种想逃离的感觉。由于受到教师相对较少的控制,他们就有足够的空间来创造一些与学习无关紧要

10、的事情。诸如与邻近的同学窃窃私语、阅读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书籍、故意做出一些小动作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等。“强迫的仪式”则主要发生在趋向于高压与专制的课堂氛围中,迫于教师的权威的强大压力以及为免受惩罚,学生不得不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尽力假装表现出表面的遵从,被迫按照教师的要求采取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了强迫,其内心的真实情感与仪式所要求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冲突,而在情感上未能体验到团结以及热情,而是产生了一种愤怒,消沉、恐惧等复杂的消极情感。在这样的仪式情境中,学生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其反抗行为也只能发生在课外。无论是“空洞的仪式”还是“强迫的仪式”,其都会导致学生情感能量的耗竭,使得学生

11、千方百计地避免重复参与到这样的互动仪式情境中。3、情感能量的缺失“情感能量”可以视为一种动机能量,它能够以特定的方式发动行动,引导个体对他人与情境做出反应。由情感能量所带来的能量,首先是为了使个体在社会互动中采取主动行动,投入热情,以保证互动过程中的成功。就课堂情境中的学生来说,多次参与“空洞的仪式”或“强迫的仪式”,最终导致了学生情感能量的耗竭,使得学生的情感能量处于较低端。这种情感状态,不仅导致学生在课堂中身体活跃度降低,而且使得课堂互动过程变得被动、拖沓。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中投入不足或非投入现象,实际上是学生情感能量缺失的一种表现或由其带来的必然结果。这种结果的产生是在一个较为长期的连

12、续性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并由此构成了一个相互反馈与强化的循环。2、 提高学生课堂投入水平的策略1、提高教师课堂决策的有效性教师决策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情境本身的不确定性,教师不可能完全按照课前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而是需要根据课堂情境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做出新的决定与选择。从互动仪式的视角来看,教师的课堂决策的水平直接关系着课堂中关注焦点与情感构成。课堂中教师所作出的每一个决策相当于一个关注的焦点,合理、有效的决策通常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共同集中到这一关注焦点上来。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学生的关注焦点往往就会被吸引到突发事件上,这是

13、教师就应该运用教育智慧,做出合理的决策重新将学生的关注引向学习任务上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增强决策意识,注重提升课堂教学决策的水平,在具体实践中与同行或专家合作等。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通常被认为与学生的课堂投入和学业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在对学生投入的影响方面,积极的师生关系对高年级的学生比对低年级的学生有更大的影响,而对消极的师生关系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比对初中阶段阶段的学生有更大的影响。通常,在专制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强势地位,学生被迫服从教师命令,在整个仪式中感受到了强迫,体验到了一种被剥夺的感觉。而在一种相对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就能够彼此尊重对方的人

14、格与权力,他们之间的权力差异被淡化,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相互协商与合作。在这种状况下,教师与大多数学生在互动仪式过程中就能够体验到相对的核心参与感,因而情感能量都能够获得增加,由此学生的课堂投入就能够表现出较高的水平。3、对“差生”保持持续的关注在日常的课堂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部分学生通常因为在课堂投入不足且学校成绩较差,而被贴上“差生”的标签。但这些所谓的“差生有时并非是由于学习能力差,才在课堂互动中表现的被动、不积极,而主要是由于缺少参与课堂互动,以至于在课堂互动中处于边缘地位的弱势群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打破已有情境结构,正确看待“差生”的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对他们给予耐心、持续性的关注与鼓励,就有可能使他们获取参与课堂互动的情感能量,体验到作为班级“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身份感。进而使他们融入到课堂互动中。结 语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内在的动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习不在成为负担,而是学生的自觉行动,教师努力和学生交流,使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中,促使师生课堂更加和谐融洽。然而使学生热爱老师,热爱课堂,热爱学习。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