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的设计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791649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的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的设计内容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而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作业的变化与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而作为开放性更强、涉及范围更广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对作业的设计更应该紧跟改革的步伐。本文就传统社会作业的反思,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价值的定位,作业设计的原则与设计案例及作业的创新设计形式等方面谈谈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的设计。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与社会作业 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而且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由于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教材、教学模式、教育评价等各方面,而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作业的变

2、化与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而作为比其他学科开放性更强、涉及范围更广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对作业的设计更应该加紧改革的步伐。一、对传统社会作业的反思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社会作业则处于一种更为尴尬的位置,一方面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社会学科作为一门“副”课,所布置的作业更是得不到学生的响应;加上作业设计方法、手段、技术日趋单一,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的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因此社会作业不仅没有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工作”,反而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导致学生对社会作业的心

3、态更多的是应付和排斥,甚至是厌烦。 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被异化为只有教而无学的“教论”,基于“教论”的作业逐渐转向了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基本上是教师教了什么,学生就要做什么样的作业,尤其是中考涉及到的内容更是如此,作业目的与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落实和补充,作业更多的是注重重复与模仿,而能体现社会学科特点的、反映学生生活世界中实实在在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作业则被冷落和忽视了,即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要发的作业被无情地剥夺了;而且作业过程与评价越来越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和唯一性,轻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

4、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也杜绝了学生在社会作业上的个性张扬。换句话就是说学生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和需要等才是作业的主要生长点。二、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价值的定位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的价值观需要进行明显的转变。它应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应成为学生“学”的强化,是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课堂热烈讨论的结晶和延伸,也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从时空来看,多样化的历史与社会作业将构成学生课外、校外(家庭、社会)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历史与社会作业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之一,有利于激发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一次历史与

5、社会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生长点。教师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作业,如生活中的一些常识问题的探究;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惑;或者社会交往中发现的问题等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学生社会作业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探究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这样一来,社会作业就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也是他们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手段之一。我们设计历史与社会作业应当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尽量避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

6、的倾向。 三、新课程下社会作业设计的原则与设计案例 基于新课程下历史社会作业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作业设计也要注意一定的原则。1.从包办走向选择。传统的社会作业是由教师选择的,由教师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强加给每一个学生的,这忽视了每个学生对社会作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需要、独特的目的。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妨采用多种形式来布置作业,既可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布置多种作业以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解答的社会作业来探究;比如七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二课讲授完“创业有方信用无价”时历史与社会作业就完全可以多角度布置,让学生去自主选择,既可以给学生材料,让学生分析信用的重要性;也可以根据本地经商

7、气氛浓厚的特点,让学生去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自己去收集这类例子,然后将收集到的例子放在一起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以来印象可能就更加深刻,而且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体会到一种不断成功的快乐,慢慢地对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兴趣也会不断增加。总之,将作业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是保证学生对社会作业持久兴趣的重要保证之一。2.由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性的历史与社会作业是根据学科的本身特点,以师生互动中产生的不可预见的新知识,即师生以共同建构、创生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带着师生强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形成的,这些应是学生社会作业的主要内容。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发现的某一点或某一事来设计自己的课题,并进而通

8、过各种手段来解决这个课题。比如学生在上学途中发现有很多人交通违章,只要他认为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并且也有兴趣、有信心将它完成,那么作为老师,就完全可以将他的这一发现作为该学生的一个课题,给他以适当的指导帮助,然后让他将这个课题就作为社会作业来完成,过程要及时地给予这位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必要时可以让其他的同学一起参与,而具体时间完全可以根据内容而定。3.由独立完成走向相互合作。新课程实施后,有位老师在上完课后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请收集你所在街道的各小区垃圾分类回收的实施情况,以报告的形式向同学展示你的成果,时间为一个星期。这位老师的这个作业不可谓没有新课程理念,但是一个星期后,完成作业的只有不到十

9、分之一的同学,而真正能全面体现自己所在街道的垃圾分类回收情况的一个也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这位老师忘记了自己布置的作业凭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它做好。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是新课程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而且,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另外,从社会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许多的社会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如历史与社会作业中有许多是涉及到社会调查的,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位同学发现了违章这个问题

10、,接下去他就要从各方面、各区域调查违章情况了,同时还要思考出现这么多的违章情况的原因?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必须要多个学生一起合作,明确分工,最终通过几个人的一起努力来完成这项作业。 4.分离式评改走向参与式评改。实施新课程后,有位老师将自己的QQ号码告诉学生,还在班级同学中建立起一个QQ群,很多学生完成作业后,直接通过QQ将自己的作业发给老师,老师看后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告诉了学生,学生觉得有话要说或有疑惑,就直接在QQ里和老师交流起来,个别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就放在群里和大家一起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这位教师明白,传统下的作业是一个过程,评改又是一个过程,

11、学生的“做”与教师的“评”是分离的,而在新课程中,由于历史与社会学科本身具有的广阔性、包容性等特点,传统的仅凭一支笔坐在办公桌前批改的方式,显然已不适应学生多样化的作业。所以更多的应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学生作业过程,进行辅导评改。相信不久的将来评改作业的也不再仅仅是教师,而是包括教师、学生、家庭、社区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共同体,共同参与学生作业辅导及评改,共同关注学生成长。5.作业的评价将由对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发展的关怀。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传统的“只见分数不见人”及“非对即错”式的评价将成为过去,在评价方式上

12、,将提倡多元评价(如诊断性评价、自我评价、集体评价等)的相互结合,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如在七年级社会“国际大都市”的作业设计中,就不应该设计成国际上有哪些大都市,它们有什么各自特征?完全可以设计成“通过网络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国际性大都市的图片或数据材料,要求给图片分类展示或对采集的数据比较分析这些城市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而对作业的评价也可从对还是错转向理由是否已经充分、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完善等。 6.机械重复训练走向主体探究创造。传统的“温故”性作业将更多的转向研究创新性的作业。新课程倡导学生根据需要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

13、问题的能力。历史与社会作业也必将形成运用现代教学论、课程论及其它先进教育技术手段,多样化地深化并构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趋势。目前,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开展,学生搜集、发现、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优选并加工、利用信息的信息技术与能力将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得到凸显。比如在透视时事热点时,如果要你分析探讨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原因时,作为学生,如果仅凭自己平时接触到的一点知识,分析这个问题显然是不够的,要答好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多渠道地查找资料,学会如何获取有用信息并加以分析,进而完成自己的作业。四、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创新设计形式“作业”两字,作有创作、进行的涵义;业有工作或学习的内涵。所以,“作业”应

14、具有“创造性学习的过程”或“创造性的工作”的本质。那么,历史与社会作业如何进行创新呢?我认为,不仅要形式创新,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跃起来。、设计分析型作业经常组织“新闻分析”课“新闻分析”从本质上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新闻分析与正在发生、发展的国内外新闻相联系,所以它对课程、学生、教师等方面肯定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从内容上讲,新闻是用事实说话,新闻的真实性和师生在研究、分析新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严谨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新闻分析的重点在于分析,即开动脑筋进行思维。新闻搜集要做到主题集中,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维材料;设计思考题既要依据

15、教学目标,又要贯彻创造性思维的要求,新闻分析课在组织应用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教师发布新闻学生分组讨论全班讨论总结。()学生课前搜集新闻师生共同评选重点新闻对重点新闻分析评论。例:材料一:2005年4月26日,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这是继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之后,两党最高领导人60年之后的历史性握手。材料二:在某网站的BBS上贴着这样一首小诗:我愿是一把利箭 / 插入“”的心脏 / 我愿是一把钢刀 / 斩断“”的魔爪 / 我愿是一团烈火 / 燃烧起所有炎黄子孙的爱国激情 / 我愿是一辆无坚不摧的战车 / 为祖国的统一随时而战(1)历史上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合作,请分别写出这两次合作

16、的名称。(2)BBS上的小诗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愿望?实现这一愿望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3)在过去的一年里,分子屡屡在两岸实现和平的道路上设置障碍,试举出一个实例并简要谈谈“”必然失败的理由。(一点即可。)、设计观看型作业观赏某种特定性材料组织或要求学生看某种特定性材料,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或报纸上刊登的某篇重要文章,以及社会上热播的某个电视剧或某篇文学作品等等,是新课程下的一种全新的历史与社会课学习方式和创新作业形式,它是一种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扩充信息、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只有当学生变只看不分析到既看又分析时,才能大有收益。在设计这类作业时,要做到有关材料与相应的教材理论的紧密结合,这样既可让学生全面理解材料,又能深刻领会课本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