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2西师大版(2014秋)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118790492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2西师大版(2014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2西师大版(2014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2西师大版(2014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2西师大版(2014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2西师大版(2014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2西师大版(2014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2西师大版(2014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问题解决【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920页练习四的第815题。【教学目标】1能说出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熟练地进行计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从已知信息入手和从问题入手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口算、笔算对解决问题的作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从已知信息入手和从问题入手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从已知信息入手和从问题入手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展台。【教学过程】 一、引

2、入课题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复习,想一想,这个单元还有什么内容没有进行整理与复习。引导学生回顾:积的变化规律和解决问题。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积的变化规律和解决问题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整理与复习(二)二、自主整理1.自主回忆提问:请回顾一下,什么是积的变化规律?学生先独立回顾,试着说一说,然后说给同桌听听,相互补充完善。指名汇报:在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积就随着扩大或缩小。提问: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举例说明。2.填表应用因数1414147721因数481616816积(1) 学生独立填表;(2) 说一说你在填表时是怎

3、样想的?依据是什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按照积的变化规律填写的思考方法。比如:148,因为一个因数14不变,另一个因数由4变成了8,扩大了2倍,所以积也要扩大2倍,即562=112。(3)仔细观察表,除了含有刚才你们说的规律,你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第5列和第6列后,发现: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扩大2倍,积就扩大6倍。三、合作复习(一)从已知信息入手分析问题。1.出示练习四第8题:有3行桃树,每行12棵,每棵桃树收桃28千克,这些桃树共收桃多少千克?(1)读题,勾画已知信息和问题;(2)引导学生分析:请选择2个相关联的已知信息,并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有这些情况:根据“有3行桃树,每行12

4、棵”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棵桃树?根据“每行12棵,每棵桃树收桃28千克”可以求出:每行桃树收桃多少千克?(3)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4)全班交流汇报;学生的方法有:123=36(棵) 3628=1008(千克) 2812=336(千克) 3363=1008(千克)(5)你能说说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吗?学生根据算式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6)回顾一下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是从哪里入手进行分析的?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从已有的信息入手,提出能够解决的问题,然后解决后面的问题;还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来解决问题。2.及时练习:练习四第9题。(1)读题,勾画已知信息和问题

5、;(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思考的。引导学生分析:根据“4时跑了88千米”可以求到左边这匹马的速度,列式为:884=22(千米/时);根据“3时跑了72千米”可以求到右边那匹马的速度,列式为723=24(千米/时),通过比较,发现右边的马跑得快一些。(二)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1.出示练习四第11题:三年级学生每人发1本书。我们三年级已经领了13包书,每包书25本,再领15本就够了,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1)读题,勾画已知信息和要求的问题;(2)思考:三年级的人数和书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三年级的人数和书的总本数是一样多的。追问:为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6、引导学生发现:因为三年级学生每人发一本书,所以有多少本书就有多少个学生。小结:那要求三年级的学生总人数就可以转化为求书的总本数。(3)引导学生分析。师问:这些书可以分成几部分?哪几部分?生答:这些书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13包的本书,一部分是还要领的本数。追问:能计算出13包的本数吗?根据哪两个已知信息可以求出来?生思考后回答:根据“三年级已经领了13包,每包25本”可以求到13包书一共多少本?列式为2513=325(本)提问:根据现在的信息,能求到一共有多少本书了吗?(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生列式:2513=325(本) 325+15=340(本)再指名学生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义。(5)回顾

7、一下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是从哪里入手进行分析的?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不仅可以用综合法从题目中已知的信息出发提出能够解决的问题,然后解决后面的问题;还可以用分析法从问题出发,去寻找需要的数学信息,从而解决问题。不管用哪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每一步求的是什么。2.及时练习:练习四第12题。(1)读题,勾画已知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思考的。引导学生分析:要求这些苹果共重多少千克,首先要求到34箱苹果重多少千克,根据“每箱苹果重15千克,已经装满34箱”列式为1534=510(千克),然后再把剩余的158千克苹果加起来就可以了,列

8、式为510+158=668(千克)。四、巩固应用(一)基本练习 夯实基础1.练习四第10题。在里添上“”“”或“=”。(1) 学生独立完成;(2) 集体订正;2.练习四第13题。(1)读题,勾画已知信息和要求的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学生列式解答:185=90(袋) 9011=990(袋)185=90(袋)求到的是购进奶粉的袋数,9011=990(袋)求到的是购进的瓜子的袋数。3. 练习四第14题。(1)读题,勾画已知信息和要求的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学

9、生列式解答:987=14(朵) 1416=224(朵)987=14(朵)求到的是每分钟涂了多少朵小红花,1416=224(朵)求到的是16分钟他们涂了多少朵小红花。(二)综合练习 发展能力1.练习四第15题。课件出示数学书练习四第15题的情境图。(1)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相关信息:正方形水池的边长是20米,小女孩跑了8圈,小男孩跑了15圈。(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正方形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列式:204=80(米)小女孩一共跑了多少米? 列式:204=80(米) 808=640(米)小男孩一共跑了多少米? 列式:204=80(米) 8015=1200(米)

10、小男孩比小女孩多跑多少米? 列式:204=80(米) 808=640(米) 8015=1200(米) 1200-640=560(米)或者:204=80(米) 15-8=7(圈) 807=560(米)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2.练习四的思考题:用4、5、6、7这4个数字组成2个两位数。想一想,怎样组数,它们的积最大?(1)学生尝试,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完成;(2)全班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要使积最大,首先要满足两个因数较大,那么十位数字就应该选择较大的数,于是有:6574和6475两种情况,然后可以让学生计算两个算式,比较积的大小。如果学生能够说道“要使积最大,十位数字要选大数,还要使两个因数的差最小”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可以让学生举例验证。五、反思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