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如何把握科学教学课堂交流的时机

上传人:七****) 文档编号:118790255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如何把握科学教学课堂交流的时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范文:如何把握科学教学课堂交流的时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范文:如何把握科学教学课堂交流的时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范文:如何把握科学教学课堂交流的时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范文:如何把握科学教学课堂交流的时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范文:如何把握科学教学课堂交流的时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如何把握科学教学课堂交流的时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把握科学教学课堂交流的时机课堂交流在新的科学课程改革中已得到广泛的关注。课堂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但传统的课堂交流存在着形式单一的弊端,随着新课程逐步深入,交流形式出现了多样化,但往往是为了交流而交流,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的科学教学现状表明,科学课堂交流还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一些教师对交流的重要性以及交流的要素没有很好的把握,以致在课堂教学中,交流往往流于形式。要利用好交流这一策略,首先我们对“交流”应有一个透彻的认识。一、交流的内涵与外延交流是指有效利用各种符号(语言、文字、图像、动作、声音等)和工具将有关资料或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清楚、准确而全面地表达出来。课堂交流,作为一种学

2、习过程,是以思维为主,在知识经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善认知结构;课堂交流,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学生会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形成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善于反思的良好意识和习惯。课堂交流,作为一种科学活动,它同实验、猜想等科学活动一样,将促进教学中的交流互动,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积累合作交流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二、交流的功能科学课堂中的交流有不同种类的形式,如:单人回答,小组讨论,同桌相互讨论等。不同的交流方式有着不同的功能,所以,在不同的时机下所利用到的交流方式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交流的

3、功能至少包括下面一些要素:认知方面:通过交流,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熟悉教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与质量上都有较佳的表现;使学生经历不断质疑与辩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情意方面:通过交流,澄清观念、树立标准、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研究也发现,其中,讨论是检视个人价值观并促进道德发展的有效方式。通过交流,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团体向心力以及促进团体的自我理解。通过交流,使学生获得归属感、安全感以及满足感。技能方面:通过交流,协助学生发展沟通能力与社交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机动、灵活地应用各种交流方式以使交流的功效最大化。三、七个关键时机1.独立思考后,展示思维过程时这一时机包含

4、两个要素:独立思考和展示思维。“师生问答”这类最普通的交流形式中蕴藏的学问可不少。沈重予老师来我校指导时说过: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和理答四过程。而叫答和理答之间也有候答,候答就是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另外,学生回答时,不要满足于答案,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追本溯源。如“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么想?”2.凸现原有认知,组织教学时科学教学要基于学生原来的认知上,为了让教师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前概念,把握学情,教学前的交流与讨论非常必要。如研究摆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组织大家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数自己小组摆摆动的次数。结果不会是一模一样的,讨论交流:“为什么会这样呢?

5、你认为摆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学生的猜想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凸现并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教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3.探索问题后,谈探索体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探索问题后交流的多限于现象与结果。如此狭隘的交流是不能达到它应有的功效的。交流的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使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对实验结果的推测,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说明,对同伴见解的争论,更可以是对一次科学探究的体会。4.任务重,规模较大,个人承担不了时实验是科学课的特征,很多实验的任务比较重,规模较大,比如:探究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

6、有关等活动。这时,教师有必要创造和谐的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愉悦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5.解决问题的策略多,很开放时比如用到多种感官观察水,用多种方法比较水或其他液体的特点,做岩石变化的实验等等。此时扩大交流面,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6.有困难,没思路时当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时,学生的眼光是不会与教师的眼神发生碰撞的,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他们的余光会自然而然地和两边的同伴触碰,心想:“这个问题有点难办,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好点子能和我分享吗?”学生有这个心理需求,期待着教师给他们交流合作的机会,做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成全他们。通常,这种情况下的交流总能或多或少

7、地带来一些学生回答的闪光点。7.自由发挥,巩固深化知识时科学课的复习阶段,实验已经不再占主流了,此时,很多教师常常采用“师生问答”式的复习策略。然而,个体思维代替不了全体,特别是在复习阶段,我们更要关注后进生。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就是好方法。知识的内化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比听别人讲一遍效果要好得多。新课伊始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时也不妨让学生相互交流一下。我们的课堂交流离“有效”的距离还很遥远,教师们在课堂交流的环节也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包括观念的更新和策略性知识的建构,方能最终达到新课程思想所要求的目标:让交流成为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对比不同意见,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尊重不同意见的过程;成为培养全体学生敢于争辩和进取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